未成年人犯罪總體上升怎麼辦?檢察機關有態度、有溫度、有力度

2024-06-02     最高人民檢察院

有態度 有溫度 有力度

——檢察機關治理

未成年人犯罪的懲與防

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成為社會關注度很高的話題。

日前,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了解到,2023年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業務數據呈現出「未成年人低齡犯罪人數呈上升趨勢」「批捕、起訴未成年人犯罪總體上升」等特點。

今年4月,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全面正確理解依法保護未成年人,既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也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對未成年人最大的保護,就是讓他們遵紀守法、健康成長。」

「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予以充分的法治保障,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目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檢察機關需要主動調整保障策略,更多更好地解決新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時延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對「問題少年」應如何正確看待?司法機關如何實現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與預防並行?諸多部門合力推動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製度又能否成為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新通道?

態度

年少不是犯罪的「免罪金牌」

3月1日,最高檢召開「加強綜合司法保護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布會。

今年3月1日,最高檢舉行「加強綜合司法保護,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一組辦案數據——2023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9.7萬人,其中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約1萬人。這是檢察機關用司法辦案向社會傳達出一種立場:年少不是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

事實上,依據行為、後果及主觀惡性程度來選擇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懲治路徑,是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要求。

浙江省湖州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章春燕曾經辦理過一起「案中案」——小天(化名)常年和七八個「兄弟」聚在一起,每天打撞球、飆電動車等,一起尋釁滋事、打架鬥毆。直到那年夏天,他們的「大哥」斌子被抓,隨後小天等人也被公安機關抓獲。

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在以斌子為首的惡勢力團伙中,像小天一樣的未成年人共有7人。在充分考量犯罪情節、地位作用、悔罪表現後,檢察機關對3名持械傷人、性質惡劣的未成年人依法提起公訴,追究刑事責任。對小天等4名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的未成年人,依法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同時,檢察機關結合社會調查,聯合教育、婦聯等部門為4名少年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考察方案,系統落實教育、訓誡、公益服務等矯治措施。

記者採訪了解到,檢察機關目前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類型相對集中在盜竊、強姦、搶劫、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5類犯罪,以2023年為例,這5類犯罪共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近七成。

「檢察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對於主觀惡性深、犯罪手段殘忍、後果嚴重的未成年人,堅決依法懲治,絕不縱容;對於主觀惡性不大、犯罪情節較輕的未成年人,依法從寬;一體落實『保護、教育、管束』措施,既讓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嚴,也警示教育社會。」最高檢第九檢察廳負責人強調,要特別注意全面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準確把握起訴、附條件不起訴和不起訴條件。

溫度

「用我們的辛苦指數

換取孩子們的幸福指數」

「兒啊,你怎麼就染上了網癮?是媽媽害了你,更是你自己害了自己。媽媽這幾天夜夜失眠,以淚洗面……」這是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亮晶晶」團隊檢察官叢林辦理的一起案件中,媽媽寫給涉嫌盜竊罪的兒子小帥(化名)的信。通過社會調查和心理評估,檢察官發現,小帥的媽媽平時工作繁忙,且對其管教嚴厲,這導致性格內向的小帥自信心不足,從而選擇逃避現實,在網絡空間裡尋求認同,又因沒錢上網實施了盜竊犯罪。

同樣是涉嫌盜竊,曾經考入高中重點班的小龍(化名)夥同他人3次採取「拉車門」手段竊得現金財物。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辦理該案時,通過與家庭成員會談、心理測評等方式發現,小龍的父母存在棍棒教育和溺愛兩種極端,導致小龍在青春叛逆期出現早戀、逃學、結交不良朋輩等情況,並在案發後「躺平擺爛」。

對於小帥和小龍這樣主觀惡性不大的「問題少年」,怎樣才能給他們按下「人生重啟鍵」?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正是落實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的集中體現。

叢林在辦理小帥涉嫌盜竊罪一案時更是「現身說法」,通過講述自己從「網癮少年」成長為檢察官的故事,解開小帥的心結。「在對他作出附加『網癮戒除計劃』的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之後,我們團隊和老師、社工、心理諮詢師開始逐步用運動、讀書、社會公益勞動『置換』小帥的上網時間。同時,在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下,小帥媽媽也開始增加對小帥的關心、交流,母子關係逐漸融洽起來。小帥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叢林說。

2023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推進會強調「立足檢察職能,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涉未成年人案件」。據了解,近年來,檢察機關準確把握未成年人司法工作規律,依法規範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深入開展罪錯未成年人觀護幫教、保護處分等工作,深化構建集「打擊、保護、幫教、預防」於一體的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體系。

例如,2022年以來,蘇州市檢察機關創新探索罪錯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工作矩陣,聯合轄區企業、特色鄉村以及社工組織激活運轉、轉型升級了一批高水平觀護基地,構建工作機制,探索打造學校型、企業型、社區型、鄉村型4種類型的觀護幫教矩陣,完善幫教措施、保障機制,助力罪錯未成年人「重啟人生」。

如今,精準幫教已經成為衡量「高質效」的重要標準。全國各地檢察機關充分結合地域特點和個案情況,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幫教工作,可謂「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家庭教育指導」也是檢察機關開展未成年人犯罪懲治與預防的重要方式。早在2021年10月出台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檢察機關針對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況,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據了解,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結合辦案,針對性督促、引導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共制發督促監護令5.7萬份,其中向涉罪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制發4.3萬份。

「事實上,適用附條件不起訴遠比『一訴了之』更加複雜。檢察官需要辯證考量未成年人犯罪的普遍性與個案的特殊性,充分考慮法律專門規定、社會基本倫理和公眾普遍感受,努力做到『法理情』有機統一,做到於法有據、寬嚴適當。」最高檢第九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張寒玉這樣總結,「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孩子們的幸福指數。」

力度

推動分級干預,堅持綜合治理

司法辦案發現,未成年人的罪錯行為通常是由輕及重、逐漸惡化的過程,一旦錯失最佳矯治教育時機或者干預措施不當,未成年人可能實施更嚴重的犯罪行為。

近日,山東省一些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被送入該省首家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學校——成武縣安驥學校就讀,開啟了新的學習之路。記者了解到,2023年以來,在檢察機關的促推之下,山東、河北、福建等地實現專門學校「零」的突破。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專門學校成為教育和矯治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有效場所,也是分級干預的一條重要通道。《2023—2027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提出,要建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工作機制,根據未成年人罪錯行為的嚴重程度、身心發育程度、心理偏常狀況、日常表現和生活環境等情況,依法採取分級分類的干預措施。

走進長廊,能看到動態展示的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涉罪未成年人在幫教期間寫下的學習日記,布置溫馨、可用於心理測評的談話室,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知識,前來參觀學習的孩子們的感言……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新起點基地」不僅是一個未檢綜合辦案區,還是普法教育基地。

這只是檢察機關加強對未成年人普法宣傳的一個生動縮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要求,截至目前,全國檢察機關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已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100餘個。

無論是建立普法基地,還是推動專門學校建設,都是檢察機關「堅持抓早抓小,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各級檢察院依託法定職權構建起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制度和機制,有效發揮『四大檢察』職能,融合各種積極力量,不斷提升保障能力,為未成年人權益保障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時延安認為。

(來源:檢察日報 記者:張羽 見習記者:潘若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b8d43f4c81e886af2f37a4d53b8d1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