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排隊打卡的「自虐」運動,救活了冷門景區

2024-08-15     VISTA看天下

(id:youth36kr)

原標題 |年輕人排隊打卡的「自虐」運動,救活了冷門景區

撰文|楊小彤

編輯|薇薇子

01

年輕人擠爆飛拉達

浙江溫州雁盪山,腰身上環著繩索、攀爬在山壁上的飛拉達玩家們,被堵在了半山腰,整個隊伍一動不動。

這是上午10點多,7月的一個周二。這條線路並不難,是雁盪山飛拉達項目的B線,全長900米,大多都是平路,適合沒有攀岩經驗的新手小白。據景區官方介紹,這條線遊玩時間大概需要3小時。或是趕上暑假,想拍照打卡的人太多,總有人在停滯,還有些遊客因為緊張害怕,爬的比較遲緩。整條線路,都停滯了下來。

太陽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悶。22歲的李妍和朋友們,就堵在行程的一半中,在35、6度高溫下掛著,她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花錢找罪受」,而且這個錢還不少,光是B線的票就有288元。為了打卡飛達拉,早上7點半,她和朋友們就趕到了雁盪山,爬了半個多小時的山到了飛拉達平台。此時,飛拉達的起點已經有不少人了,排起了大長隊。

為了防止中暑,李妍提前吃了藿香正氣膠囊。這個決策太有先見之明了。堵得迷迷糊糊中,她聽到同行的人里,有人中暑了,打電話叫了教練進行救援。半個小時後,擁堵才被「疏通」。等李妍和朋友抵達終點,已經過了中午12點。

儘管她堵在路上的時候滿臉漲紅,大汗淋漓,十分後悔,但並不耽誤她在朋友圈分享炫耀自己的飛拉達照片——照片中的她,一手抓著懸崖壁上的手攀架,一手向身後舒展,神情放鬆。而她的身後,是深不見底的山谷。那條朋友圈的文案是「小小飛拉達,拿下」。發布後沒多久,兩位多年不聯繫的好友都來私聊她,問她照片是在哪拍的。一個月前,她在網上看到自己喜歡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飛拉達挑戰,「感覺很酷很刺激」,很快,她也成了別人羨慕的對象。

一位遊客在雞公嶺飛拉達拍的照片

飛拉達,這兩年在年輕人中火起來的一種岩壁攀登項目,源於義大利語中的Via Ferrata。它的攀登徑道大多是由手攀架、腳踏板、吊橋與鋼絲線組成的,體驗者在安全繩和鎖扣的保護下,在岩壁上就能完成「高空走鋼絲」「騰空鶴立」「壁虎漫步」「登上雲霄」等亮相。

它不像在攀岩館的攀岩項目,需要一定的攀爬技術,也不像野攀,需要一定的臂力支撐。所以大多飛拉達項目的宣傳語都是這麼介紹的:「安全有充分保障」,「零基礎也能體驗攀岩」,「既有野外攀岩的驚險刺激,又沒有較高的專業的技術要求」,「上到65歲的老年人,下到6歲的小學生,都有機會攀登」。

幾乎為零的門檻,配上壯麗的山水景色,加上近300米高空所帶來的視覺衝擊,雁盪山的飛拉達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像李妍這樣的年輕人來拍照打卡。他們騰空在懸崖邊,展開雙手,腳踩崖壁,將身體與崖壁形成一個大於等於90度的角。他們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看似危險,實則迷人。

隨著拍照打卡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專門在飛拉達上給人拍照的攝影師都忙不過來了。他們把自己的時間改成預約制,每天只接10個客人。

徑道的擁堵也變得常見。有不少遊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在掛在懸崖上一、兩個小時的經歷,有人不幸中暑,有人沒了力氣,說自己「無助極了」,只能花300塊大洋找救援,讓自己安全撤離。

出於安全考慮,雁盪山景區也只能調整運營策略,從最初的沒有人數限制,到今年3月,各路線都會在遊客超量時進行限流(B線路日限150人,C線路日限80人),再到今年6月,開始需要遊客提前10天在線上預約,且「想要體驗A線路的遊客,必須爬完B線路且由教練確認身體狀況後,才可進行購票遊玩。」

28歲的王靖可是從朋友那裡得知雁盪山飛拉達火起來的。朋友和他說,雁盪山飛拉達的票已經買不到了。王靖可還很震驚,「雁盪山的票怎麼會買不到?」

去年5月,王靖可就體驗過雁盪山的飛拉達項目,那時他還不是奔著飛拉達來的,只是「來都來了」,而且價格也不高,那不妨體驗下。

他和同行的三人花了188元選擇了攀爬難度最高,長400米的A線。

A線的難,在於它起步就是輕微負角度垂直攀爬,負角度越多,遊客玩的越累。「大部分人都是腳有力氣,手沒力氣,整套玩下來你的手會特別累。」

好在那時玩飛拉達的人並不多,王靖可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爬完了,那時的景區也不會對遊客有一些特殊的鼓勵。而現在,只要遊客能在一天內挑戰完A、B線,就能拿到雁盪山飛拉達的勇士獎盃。

但王靖可不在乎這個。他喜歡的是能在攀爬飛拉達的過程中,沉浸式體驗懸崖邊的景色。這種景色和爬山感受到的不一樣,每當背靠懸崖,面朝山谷的時候,他都有一種「要掉不掉」的感覺,就像「站在窗戶邊上,半個身子伸出去一樣」,一種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正是這種刺激感,讓王靖可每次去爬山的時候,看見飛拉達項目都會體驗一次。攀爬軌跡遍布河南老君山、廣東馬頭山、浙江雁盪山與湖北雞公嶺。

在雞公嶺「絕壁天梯」上的王靖可

他發現這些飛達拉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會宣傳自己是「第一」,比如馬頭山飛拉達被稱作「嶺南第一攀」,雁盪山飛拉達是「亞洲第一險」,雞公嶺飛拉達被譽為「世界高度第一」……

愛上玩飛拉達的年輕人,沉迷在眼花繚亂的「第一」里。

02

各大景區捲起了飛拉達項目

各個景區的飛拉達項目,帶動了各大景區的客流量。

作為浙江寧波徐鳧岩飛拉達的教練與項目負責人,俞彥翔對這一趨勢的感知是非常明顯的——從去年年底開始,專門來玩飛拉達的遊客比往年遊客最多的時候,還要多個3-4倍。

徐鳧岩的飛拉達項目從2019年5月開始運營。那時來玩飛拉達的多是徐鳧岩的遊客,都帶著像王靖可一樣「來都來了」的心態,給初期的飛拉達項目帶來了許多轉化。

可後來趕上疫情,大家被封在家裡,景區客流受阻,徐鳧岩飛拉達也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疫情結束,年輕人的戶外熱情高漲,飛拉達重新回到了年輕人的視野,客流逐漸開始回升。

且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同一個景區,設置的有難度區隔的線路,會吸引年輕人去了第一次,還會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每次都會有新的體驗。「就像有的人喜歡打段位,可能我去過(一個景區),你再讓我去的話,可能就會選擇更貴的,試一下難一點的怎麼爬。」王靖可這麼解釋。

今年清明、五一前後,雁盪山、白石山、雞公嶺的飛拉達項目全都爆滿,部分甚至需要遊客提前預約才能購票。

這些景區憑藉著飛拉達項目走紅,其他景區也開始「眼紅」,萌生了設計飛拉達項目的念頭,並有不少把項目成功落地。比如河北保定白頭山與重慶四面山,就先後在今年5月與7月,開放了景區內的飛拉達項目。甚至天津的一家遊樂園也在園區里搭建了飛拉達項目,號稱是「天津首家飛拉達山體攀岩」,吸引了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打卡。

「景區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卷,飛拉達項目越來越多。」俞彥翔說,為了吸引客人,各景區不得不在飛拉達項目上相互借鑑,各出奇招。

徐鳧岩飛拉達的獎牌

在發現雁盪山的獎盃成為年輕人去打卡飛拉達的理由後,俞彥翔就決定也利用年輕人「收集」的心理,做一個景區小周邊。但他不想跟風做一個獎盃,就花了點心思,定製了一個和徐鳧岩飛拉達線路相關的獎牌,只要爬完B線——這條被俞彥翔稱作是全浙江最難的線路,就能得到獎牌,「給大家一些儀式感。」

光有儀式感還不夠,要想在眾多飛拉達項目中爭奇鬥豔,就要深入了解遊客到底想要什麼。

去年年底,徐鳧山飛拉達項目進行了運營政策上的調整。比如之前教練給遊客拍照是要收20-40元人頭費的,現在教練可以免費給遊客拍照,再由公司給教練補貼。「因為我們有瀑布的場景,能拍出一個很好的效果的照片,它的場景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徐鳧岩飛拉達教練給遊客拍的照片

一生要出片的中國人,就這樣被輕鬆拿捏了。

於是肉眼可見的,在小紅書、在抖音上,都出現了一種轉場視頻——前一秒年輕人還穿著常服,素顏出境,身體往後一傾,下一秒打扮得十分炫酷,踩在崖壁,被吊在半空。他們成為了飛拉達的自來水,憑藉著震撼的構圖,配上高級的濾鏡,形形色色的照片和視頻成為了飛拉達天然的宣傳素材。

作為湖北恩施雞公嶺飛拉達的短視頻運營,馮光強每天也會拍攝一些景區的短視頻,同時也會邀請許多博主前來打卡,把自己的體驗過程拍成vlog分享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一波粉絲前來打卡。

在儀式感和氛圍感之外,項目獨特性也是必須的。

雞公嶺在去年10月推出了全長100米的「亞洲第一條絕壁天梯」後,景區就把其作為飛拉達宣傳的重點。王靖可就是看到天梯的視頻後,覺得「觀感很好,看著很酷」,專程在今年4月來了雞公嶺打卡,並在購買雞公嶺的門票時,花420塊選擇了那條可以體驗天梯的路線。

雞公嶺的絕壁天梯

驚險又刺激的項目給雞公嶺帶來了更大的知名度和客流量。在繼做獎盃獎牌後,建天梯也成為了飛拉達項目的新風潮。馮光強發現在今年五一,河北保定白石山就推出了長45米,可一次性通過8名遊客的「封神天梯」。

景區跟風的熱度堪比網友追熱點的速度。為了尋找更大的差異化,雞公嶺只能不斷完善自己的運營策略。從今年5月1號到9月30號期間,雞公嶺推出了一個大師級WS線(哇塞線)的挑戰活動——挑戰一天內爬完WS共計2814米的線路。

馮光強說,這條線路想要爬完全程,至少需要6小時的時間。現在線上每天都會有10幾個人來攀爬,但有10%-15%的人都會中途放棄,求助教練,在教練的幫助下,從最近的撤離點撤離。

03

一根繩的保障,安全嗎?

只用一根安全繩吊著,到底安全嗎?每個關於飛拉達的視頻下面,都會有網友這樣的疑問。

前些日子,在山霧繚繞下,只用一根安全帶保證遊客安全的白石山「封神天梯」,就在網絡上引起了安全爭議。後來景區回應稱,每天在遊客體驗之前,工作人員都會先上去全程走一遍。

在飛拉達的線路上,一些景區也會配好足數的飛拉達教練,保證遊客的安全。

徐鳧岩目前共5位教練,都持有初級攀岩證。他們每天分散在不同線路上,阻止遊客的危險性動作。

徐鳧岩有著每個遊客上線都要有教練陪同的硬性規定,「因為我們這邊是5A景區,我們承擔不起事故,必須要先保證安全。」俞彥翔說。比如在A線上,每10名遊客就要分配1位教練,超過10個人,還會在容易卡住的點再額外分配1位教練。而在穿過瀑布的C線上,會有1-3位教練盯著全部視野,線下也會有至少1位教練講解裝備與輔助上線。

徐鳧岩飛拉達上的遊客們

這些教練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能技術,也需要具備服務意識。

比如,緩解遊客的緊張情緒。當遊客站在高處,身上只有一根繩子吊著,心理上難免恐懼。而教練的職責就在於鼓勵與安撫這些遊客。在俞彥翔看來,教練和工作人員只是在崗位分工上會有些差異,前者是在線上服務遊客,後者則在線下服務。但現實中,「有些教練會覺得自己很牛,覺得自己會這些技術。但實際上教練能給飛拉達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

並不是所有景區都會提供免費教練。在王靖可體驗的四個景區中,只有雞公嶺是有免費教練全程帶隊的。在遊客上線前,教練會教他們該怎麼保護自己。

雞公嶺的鋼索橋

在遊客的保護措施上,不同景區的重視程度也參差不齊。

有些景區會從設計初期就把安全承載力考慮在內。馮光強說,雞公嶺的飛拉達項目在運營之前專門找過中國地質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大學教授進行評估與規劃設計,比如這個岩壁能不能做飛拉達,能承重多少,該用什麼材料保證遊客的安全。

目前,雞公嶺飛拉達的安全裝備上一共有3把鎖,主鎖可以承重2噸,副鎖可以承重1.5噸,休息鎖可以承重1.2噸。「上線後,主鎖是無法取下來的,就放心地走。」馮光強表示。徐鳧岩的飛拉達也配了兩把鎖,就是為了防止一把鎖有問題,另一把鎖還能起到保護作用。

雞公嶺飛拉達

有些景區會強制要求遊客戴頭盔,會給遊客提供手套。但有些景區沒有這個限制,也不會給遊客提供其他裝備。

這也產生了一個難題,只要遊客們曾經去過一些安全要求不規範的景區,就容易沾上「不好的習慣」,這沒少讓俞彥翔頭疼。

比如那些從其他景區前來打卡的遊客,總不愛戴頭盔。因為頭盔會降低遊客的體驗感——有遊客玩完就吐槽景區頭盔的味道一言難盡,也有遊客說頭盔又濕又臭。「它畢竟那麼熱,(遊客頭上)都是汗,而且還一輪一輪地(被使用),可能帽子4個多小時都不會幹。」王靖可說。俞彥翔只能再三和遊客強調頭盔的重要性,「萬一上面有個落石,能保護你自己。」

但千防萬防,有些景區的飛拉達項目還是會出現安全隱患。王靖可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說是某自營景區的飛拉達項目中,有遊客發現繩索固定點的螺絲鬆動,還發了個視頻。隨後景區進行了兩個星期的整改後重新開放了,「雖然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但他確實有安全隱患。因為如果真的因為螺絲掉下來,遊客在空中吊著,可能會出現一些擦傷的情況。」

這也讓一部分人無法對這些安全隱患視而不見。

王靖可總會叫身邊的朋友一起進行飛拉達體驗,但大家都不去,「很多人都怕。它畢竟是一個戶外的活動。」王靖可倒是可以接受一定的風險,「只要不掉下去,擦傷是能夠接受的。」

李妍也是如此。在她看來,只要是景區自己設計運營的,應該就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而且,享受過程是最重要的,「到達終點之後再回味的感覺真的很爽,那一刻我就覺得自己真牛。」李妍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靖可與李妍均為化名。除標註外,封面圖及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City ride」流 行,北上 廣 開 始堵 自 行車

「高端 姐」走紅,三句 話 讓男 人 花百萬

國 產 新 能 源 「轉 折 點」 到 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a3f01f4d2df8985a372dfb63796f2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