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捧紅的「懶人式戶外」,門檻已經低到出家門就爽到了

2024-09-26     VISTA看天下

當下的消費鄙視鏈已經有了新的規則——以前攀比誰買的東西更貴,現在攀比誰花的錢更少。

尤其是對於已經活明白了的年輕人來說,「花錢之前先找平替」的觀念,已經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逛購物網站時刷到「中產必買衝鋒衣」「今年最火防曬服」這些把溢價寫在臉上的流行,第一反應是去搜搜有沒有性價比更高的平替;

旅遊去阿勒泰太遠,就又捧紅了全國各地自己的「阿勒泰平替」。

人們不再對「找平替」這件事感到尷尬, 或者說是不再執著於把花錢與快樂畫等號。

這股平替的風甚至吹到了戶外界。

不想花大價錢卷裝備、也不想假期進山比工作還累的懶人們,去公園躺20分鐘就算完成了本周當野人的指標。

剝離掉中產、精緻的標籤,也捧紅了公園20分鐘、野躺等門檻更低的戶外流行:「誰說在公園躺平、抱樹,就不算呆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了?」

01

懶得動彈的00後,

捧紅「平替式戶外」

相比於前幾年的滑雪、飛盤、攀岩們,今年最火的戶外流行真正把門檻降低到了 「出家門就算」

就連小紅書上跟戶外相關的筆記,看起來都平易近人了許多。

年初曾經拳打citywalk、腳踢春日野餐的「公園20分鐘效應」,只需要你出門找個公園,然後往長椅上一坐就完了。

工作日每個寫字樓附近的公園草坪上都躺滿了人——背上幾十斤的帳篷、睡袋、卡式爐進山過周末,是精力旺盛者的特權,我們懶人只適合在公司樓下找片草地躺著回血。

好在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平替的,但獲得的體驗不是。

正如小紅書博主@弗朗西斯哈 那句戳中所有人的文案:「有人執著高處的天花板,有人只想在公園四處走走。

很多人記錄下自己的公園二十分鐘體驗,並表示這才是屬於每個都市牛馬的救贖。

閉眼讓光線穿過眼皮,甚至可以感覺到身體里負責產生快樂感的血清素正在瘋狂分泌。

@小丑

在陽光、植物和土地之間,身體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從麻木機械的工作中暫時脫離,觀察在草地上奔跑的小狗、認真跟鮮花合照的阿姨,似乎重新獲得了感知現實世界的能力。

如果說「公園20分鐘」是戶外徒步的平替,那麼「早C晚C」就是硬核騎行的平替。

「C」指cycling,騎行,這項運動最早在一線城市流行時,可以說是妥妥的中產項目。

入坑先買幾萬的碳纖維公路車,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配速是標配操作。雖然再高級的車也是在行人和機動車的夾縫之間艱難行進,卻能卷出要去參加環法賽的架勢。

直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明白了,騎行的快樂跟裝備的價格無關。

如今在小紅書上最火的騎行貼,往往是那些騎車上下班的普通打工人。

不買高端車卻去騎共享單車,沒時間去跑山路,通勤從地鐵改成騎車也能擁有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體驗。

小紅書博主@小張和修狗 某天夜裡興致來了,決定凌晨4點騎車去看朝霞。

在湖邊騎了幾圈之後,又匆匆忙忙地趕早八去上班。

做不成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瀟洒的山系男孩女孩,有時候就要靠這樣的見縫插針,才能在大自然中獲得快樂。

不過「平替式戶外」今年特別流行,也不止是因為年輕人放棄為難自己,開始選擇更加輕鬆的方式親近大自然。

而另一方面,隨著戶外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的愛好,很多原本只愛待在城市裡的人也開始加入其中。

很多從來沒覺得自己跟「戶外」這個詞沾邊的朋友,今年也在小紅書上種草了不少相對低門檻的戶外項目。

不需要經驗也不需要裝備的過多投入,就能短暫在大自然中體會當野人的快樂。

「高階」一點的如西雙版納雨林徒步,由導遊帶著穿過叢林、溪流,辨認豐富的動植物。

很多人都是去雲南旅遊時特地安排了一天的行程,昨天還是精緻男孩女孩,今天就化身「在泥水裡快樂打滾的嗎嘍」。

坐在樹根上吃烤魚,學會了野外生存時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可以「救命」。

雖然也不知道這些知識學來幹什麼用,但暫時逃離城市的自由感是拿捏了。

更省事的項目如皮划艇,今年幾乎已經成了每個有水的公園和景區標配。

無需特別練習,隨時隨地都能體會做個「戶外人」的快樂。

「人就該待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再也不是一小撮精力充沛、時間充裕的人的「特權」。

身心疲憊的打工人、不愛動的「懶人」,都能在跟自然的片刻聯結中享受寧靜和治癒感。

02

有人想征服山野,

有人想在山野躺平

戶外風開始流行的時候,很大一個「作用」是為人群提供了身份標籤,也因此誕生了各種鄙視鏈。

玩BC露營的看不起在公園支個帳篷野餐的,走十幾天長線徒步的看不起只在郊區山里「爬台階」的。

但隨著戶外逐漸從小眾愛好變成了大眾項目,大家終於意識、並接受了一件事:

並不是每個人都抱著在自然中「吃苦歷練」的心態,但大家都能在大自然中獲得精神補給。

重要的是願意走出家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

最近我在刷小紅書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不同程度、不同領域戶外愛好者之間的邊界和鄙視鏈正在消失。

前陣子曾經流行過的一個詞「Wildeat」,指的是在野外吃飯感覺格外自由。

原本以為只有在雪山頂上煮泡麵、爬升幾千米後用鈦杯煮咖啡的戶外大佬才有資格參賽,沒想到很多普通人也熱情地曬出自己的wildeat經歷。

左圖@大凡呀大凡,右圖@ingonyama

下班之後,跟要好的同事一起騎車到湖邊啃塊麵包。

出門旅遊時在飯店打包的菜沒來得及吃,乾脆在景區席地而坐享用一番。

當然也有資深戶外人,在人跡罕至的美景中中煮一碗面、摘下路邊的果子輕咬一口。

大家描述的場景各不相同,但在自然中暫時忘卻日常壓力,享受滿足感的心情卻是一樣的。

當戶外熱持續到第三年,年輕人終於發現為了趕上潮流,把自己硬塞進某個固定的標準、框架里,有多麼的讓人心累。

轉而去關注自我真正的需求,同時也尊重並認同他人的需求。

比如同樣是玩槳板,可以是在亞庇的海灘上看絕美日落,也可以是帶著狗狗去家附近的公園享受清涼。

自我超越、放鬆身心……每個人都能在自然里找到屬於自己的治癒方式。

這幾天小紅書舉辦了第三屆「外人節」, 也在強調當下戶外社區的創造性和多元性,自然本身會接受所有人的精神狀態。

活動把參與的人按照不同的風格分成四組,並呼籲他們按照自己對戶外的理解和需求來建設營地。

熱愛隨地躺平的「淡人Camp」,在營地里舖上了床墊和草垛,安排的「戶外運動」是在沙漠裡刨個坑做沙療。

小紅書博主@嗨呀童瓜 提議,光有草垛還不夠,搬來泡腳桶,在沙漠星空下,與志同道合的「淡人」們圍坐在一起邊看電影邊泡腳。

小紅書博主@玩戶外的大師兄 在「淡人camp」泡腳。

「行人camp」的營員們仿佛有使不完的牛勁——白天徒步、健身、打排球,晚上還要在沙灘起舞。

小紅書博主@國產收音機 隨著沙錘、手碟的節奏聲輕輕舞動著身體。「讓身體和流沙一樣飄逸,大家可以在這裡創造身體的形狀,打造一個身體釋放空間。」

小紅書博主@國產收音機 隨著音樂舞動身體

熱衷於在山裡做野人的「山人Camp」,在營地里比生火、玩釣魚、坐在樹下野餐,誓要在完成一次精神返祖。

來自「高人camp」的小紅書博主@海大媛 則在一旁席地而坐,做著瑜伽靜靜聆聽沙漠中的風沙聲,感受沙漠中日升日落的獨特氛圍。

小紅書博主@海大媛 與一群朋友在做瑜伽

不區分戶外老炮和菜鳥,也沒有誰對其他人的不同玩法指指點點。

淡人、濃人、精力旺盛的人、愛躺平的人……無一例外在享受同一片沙漠帶來的饋贈。

當「戶外」不再被當作彰顯品味的時尚單品,反而有更多人在自然中感受到治癒和自由。

03

「大自然保護

每一種精神狀態」

與其說「平替式戶外」是一種消費降級,倒不如說它是國內戶外發展搭配一定程度後的 「精神升級」——

隨著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所謂戶外不再局限於徒步、露營等單一形式,而是發展出了更加豐富的社區生態。

在小紅書的戶外相關筆記中,你能看到想通過不斷的自我突破來抵抗焦慮情緒的人。

去學騎馬、學潛水,在挑戰與冒險中找尋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勇氣。

也有人追求在悠閒的戶外項目中放空大腦、安放情緒,於是捧紅了「野躺」「窩囊漂流」。

@桂林玩家

無需騰出整個周末進山,在樓下抱住一棵樹也能擁有極大的撫慰效果。

有人希望在大自然中,標記自己的重要時刻。

今年畢業季,不少熱愛戶外的大學生就特地穿著學士服跑到山裡拍照。「用能包容一些的大自然,為我重要的人生節點畫上一個句號。」

每個人都可以是戶外人,只要擁有相似的戶外精神,願意在山水中安放自己的快樂和悲傷、不安與悠閒。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積極的、沮喪的、瘋狂的……大自然保護我每一種精神狀態。」

戶外的概念正在變得豐富多彩,而小紅書尊重並容納每一種選擇。

無論是想要挑戰自我的戶外小白,還是踩著氣候的節奏,像候鳥一樣出門看不同風景的資深愛好者,甚至是把戶外當作終身愛好、職業的人。

這幾年來,小紅書上的筆記曾經捧紅過無數小眾的戶外項目。

讓這些項目從不為人知到走向大眾的同時,也方便普通人更容易地「入坑」適合自己的戶外方式。

同時,小紅書上擁有無數有創造力、樂於分享的戶外愛好者,天然也形成了一個個友善的「社區」。

普通人能在其他人的分享中掌握更多戶外相關知識,還能在評論區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徒步搭子、攀岩搭子……

大神們也樂於傳授自己的經驗,讓更多人體驗戶外的魅力。

如今戶外已經成了一項大眾的流行,但無法否認它天然自帶「冒險」屬性,樂趣與風險高度並存。

而基於這次「外人節」活動的第三年舉辦,小紅書也首次提出了《小紅書戶外公約》,和熱愛戶外的每個用戶做了一個約定。

向右滑動查看公約內容。

公約中不僅鼓勵大家勇敢走出家門,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戶外活動,也提示要嚴肅對待潛在的風險。

包括出行前要做好信息儲備、在自然中要量力而行、離開時帶走垃圾;

在平台上分享戶外內容時,要尊重同行者隱私、不虛構和誇大戶外經歷等。

從在網上圍觀山系男孩女孩,到咬牙跟上最新的戶外潮流,再到擁有自己真正熱愛的自然體驗。

在快節奏的當下生活中,戶外已經註定成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以及重要的情緒出口。

而小紅書尊重和守護普通人與自然的交流,也和熱愛戶外的每個用戶共同維護這個社區的和諧與創造力。

讓每一次戶外之旅都安全盡興,回來才能繼續面對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生。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 互 聯 網 貴 婦 」 想 帶 貨 卻 慘 敗

「餐 廳 改 自 助,多 半 要 跑 路」

「年 入 三 億」 的 網 紅 女 裝 們,涼 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81a7ab0803f5d1f3d5d6efcb821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