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還被「圈養」在家,23歲被活活餓死,父母的溺愛養出中國巨嬰

2020-01-07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近些年一個很新鮮的詞語在家長中間流傳開來,那就是:「直升機式父母」。

這種父母的表現是: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頭頂,在孩子遇到問題之前緊急迫降,替孩子擋開一切難題。這樣的父母雖然表面上看是對孩子無比關愛,可是他們無法真正做到,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父母有這樣的心態不難理解,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家長付出的辛苦非他人可以感同身受,再加上人類是那種對於辛苦得來的人或事物,會倍感珍惜的動物,所以直升機式父母的出現並非偶然。

42歲高齡生女,8歲了還被媽媽「圈養」在家

之前看過一則報道,青島的一位母親,42歲高齡時才生下了一個女兒,對於這個女兒,這位母親可以說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從孩子出生,這位媽媽就是獨自帶孩子,從來不會將帶孩子的事情交託給家裡其他的親人,因為婆媳關係不和,孩子甚至連爺爺奶奶都不認識。

到孩子該上幼兒園的時候,這位母親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挨欺負,就把孩子圈養在家裡,目前還在已經8歲了,可是她母親卻絲毫沒有將他送去上學的意思。

雖然這個孩子在家裡想玩什麼玩什麼,但是這樣完全與社會隔絕的教養方式,讓很多家長都表示難以理解。

生而為人,誰也不可能活成一座孤島,養育孩子的目的,並不是給孩子一個無菌環境,讓孩子不諳世事的成長,而是要讓孩子慢慢的修煉,直到可以獨當一面,家長的擔憂雖然可以體諒,但是過分的保護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還記得那個被自己活活餓死的「中國巨嬰」嗎?被爹媽毀了

在河南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23歲身體健全,智力水平正常的成年男子,最後竟被發現活活餓死在家中。

據悉這名男子的父母從他小的時候,就拒絕讓他做任何事情,而他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之下,漸漸的長成了一個什麼都不會,只等著父母投喂的「社會巨嬰」。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這名男子的父母相繼去世了,開始的時候鄰居看他可憐還會給他送東西吃,可是眾人見他連吃飯都想讓人喂,就不再給他送東西吃了。

當這名男子被人發現餓死在家中的時候,大家對他悲慘的結局除了痛心還有惋惜,如果不是被父母過度溺愛,這名從小被稱讚「聰明伶俐」的男子,何至於長成「巨嬰」,又何至於孤身餓死在家徒四壁的家裡?

不想為社會輸送「巨嬰」,家長要做到這幾件事

1、 給孩子冒險的機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總會擔心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故,但就因為我們的擔心,就要剝奪孩子獨立冒險的機會麼?

孩子想要有能力有出息,受限要學會基本的生存法則,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去獨立面對一些困難,讓其自己解決,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能在社會立足,才不至於被欺負,被淘汰。

2、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每一個巨嬰的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為孩子包辦一切的家在,這些家長不僅自己會覺得累,還會讓孩子有種被束縛的感覺。

孩子從出生以後就是一張白紙,家長過分的塗鴉,不給孩子留白,只會讓孩子沒有機會去粉刷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如把對孩子的過分干預轉化成對孩子的信任,讓孩子在我們給的信任當中,自由自在的成長,或許他們會長成讓我們驚艷的模樣。

3、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許多家長都覺得,如果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其實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才會剪去孩子的翅膀。

我們應該在孩子提出想要嘗試的要求的時候,在給孩子一定保護的前提下,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正確地去做。之後就要嘗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獨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我們都聽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但是對待陌生人我們尚能保持客觀和理性,但是當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放手仿佛就成了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家長不摒棄這種想法,那最終孩子就會成為只知道吃魚不知道捕魚的「巨嬰」,終歸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淘汰。

寶媽們,你們有過度溺愛孩子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Xsyhm8BMH2_cNUggr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