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近日有消息稱,一名小學生被同學欺負,其父硬氣教育兒子。
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則消息後表示,以後教育自己孩子也要採用這種方式,這不禁令人好奇,這位父親對孩子說了什麼,令網友們如此受教?
校園暴力是在校園中永遠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據不完全調查顯示,我國甚至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從小學到大學,校園暴力一直存在。
雖然相關部門對此已經有所重視,學校老師也在盡力避免,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有一名小學生多次被同學欺負,不得已告訴自己的父親,父親得知後既心疼又氣憤,
對孩子說:「他第一次打你,你可以原諒他。
第二次打你,你也可以原諒他。
但是如果第三次打你,你就要打回來。
如果打傷了他,我就算賣車子、賣房子,也要給你賠。」
不少網友表示,這位父親實在太霸氣,充分展現了對於孩子的關愛,本來孩子可能還會比較害怕、比較委屈,想必聽到父親霸氣的話語後,必然心中會「充滿力量」。
不過也有些網友表示,這位父親明顯說的是氣話,假如真的出了事,賣車賣房雖然能夠補償別人,但是自己以後的生活又該怎麼樣呢?就算自己工資很高,有再買房的能力,可是這畢竟會增添更多壓力和煩惱。
於是一些網友認為凡事應該更加謹慎一些,這種事情找老師處理,如果性質惡劣報警處理,或許最為妥帖。
對此筆者認為,在這件事上孩子與父親都沒有錯,錯的是欺負人的孩子,父親就算有些衝動,但是這些話語最起碼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安慰,畢竟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的積壓,對心理造成傷害。
假如父親只是說:「你去找老師」,這樣恐怕孩子的心理會引起長期壓抑而產生陰影。
這件事只是「冰山一角」,校園暴力應當值得我們更多重視,是教育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這些年隨著信息技術與多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
其實這則消息只是校園霸凌的一個縮影,一些孩子仗著自己身體比較強壯,或者個頭比較高,常常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包括管同學要錢,毆打同學等,這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對此提起更多重視。
究其原因,校園霸凌主要在於這麼幾個方面,
有些孩子個性比較張揚,希望通過這種行為體現自己的「威嚴」,認為這樣很「酷」;
有些孩子受到家人太多寵愛,認為任何人都應該聽自己的話;
還有些孩子接觸了社會上一些人,受到不良價值觀影響。
而校園中又有些學生個性不那麼強,習慣了逆來順受,常常認為凡事要忍,反抗或許不是解決事情最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只會讓那麼暴力者變本加厲。
反抗校園暴力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筆者認為,當有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後,千萬不要因為他人的威脅而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要與自己的朋友和家長訴說事情的原委,尋找最好的解決辦法。
家長應當安慰孩子,並教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要表示「我們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要把事情如實反映給學校,讓學校老師幫忙處理。
另外,家長也可以多多帶孩子去進行戶外鍛鍊,一方面有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此一來,假如再出現同樣的事情,孩子可能不會選擇忍讓,而是勇敢說「不」!
當然,學校對此也應當制定相應的舉措,如成立校園巡查小組,定時定點在校園各個角落,假如發現有校園暴力等現象,要及時制止,並對犯錯誤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也要對受到欺負的同學進行安慰。,假如發現有校園暴力等現象,要及時制止,並對犯錯誤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也要對受到欺負的同學進行安慰。
總之:
在孩子最為密集的校園中,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件。
不過,只要家長朋友與校方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多一些關注與關愛,多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我們總能最大限度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08272995_120017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