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吃水果,不得不服雲南人

2019-08-09     末末silvia

一到夏日,餐桌上的水果就豐富了起來。夏天帶來的煩躁,沒胃口,我們都拿水果來救,也就只有在這個季節,水果的地位猛增,甚至被很多人當「飯」吃。讀大學時,學校的水果鋪賣得最好的就是西瓜和黃瓜,女生們常會買半個西瓜,或者一條黃瓜來吃飯。既清涼,又解暑,還能「騙」自己能減肥。

水果明明可以直接吃,但人們似乎覺得還不夠有趣,於是一波一波的廚子嘗試著拿水果要入菜,入得成功的,像是我們常了解的菠蘿咕咾肉,菠蘿炒飯,芒果糯米飯……但,也誕生很多奇妙而暗黑的組合。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水果黑暗料理。

1.水果進化史

水果的進化史非常漫長。

在古代文化記載中,最早的培育果蔬的記載,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0000年,種植包括紅棗、橄欖和葡萄等。而到了公元前200年的古羅馬時代,水果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見食物。為了生產出更優質的水果,嫁接技術、扦插技術也都應運而生,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樣子。

而生活在中國,是幸福的。我國擁有著數量最多的柑橘老品種和最為古老的柑橘文獻,除了柑橘外,原產於我國的水果還有梅、桃、杏、梨、柰、李、棗、桑葚、山楂、柿子、甜瓜等等。

同時,外來水果亦不在少數。漢代葡萄傳入,與我國野葡萄雜交,形成新的品種,廣泛種植,南北朝時長安已是「園中戶植,接蔭連架」。同時傳入的還有核桃和石榴。

宋金時,契丹破回鶻,得到西瓜瓜種,傳入內地,元人食用驚嘆其味道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晚明時,美洲水果傳入,如菠蘿、火龍果、草莓等。晚清時,歐洲蘋果傳入我國,取代了我國傳統的柰、林檎果(綿蘋果)。

其實,「水果怎麼吃」這回事,古人早就有心得了。

據說南越王時代就有了荔枝宴,一路延續至今。

而《山家清供》上一道名叫「蟠桃飯」的飯食,初看這個名字,就想起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一時間倒有些仙氣飄飄的感覺。不過它名字雖然帶蟠桃,卻主要是用山桃以及粳米合煮而成的,所以我更喜歡叫它「仙桃飯」,用飯蹭一蹭桃子的仙氣。

古代人還會蘸鹽吃楊梅和橙子:其實不光菠蘿可以鹽水泡著吃,像楊梅,橙子一類也可以蘸鹽吃。唐代李白的《梁園吟》中就寫道「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如雪」;宋代周邦彥在《少年游》里寫道「並刀如水,吳鹽如雪,縴手破新橙」。

詩詞中所說的吳鹽,就是指江淮一帶所曬制的散末鹽。色白而味淡,用來漬去果酸,使水果的口感更甜。

2. 雲南:水果蘸辣椒

我很難查清楚哪個城市才是把水果推向暗黑領域的推手。但云南,確實是一個我見過最多一個把辣椒和水果結合在一起的城市。

第一個要說的,是青芒果蘸辣子。我曾經看到過廈門的朋友拿芒果蘸醬油吃,不過比起蘸辣椒,這個刺激真的是小很多。

當芒果長到拳頭大小,青澀的芒果除了酸就是酸,把青芒果皮剝了,切成長條,蘸鹽和辣椒粉吃。將曬乾的小米辣放在火上烤得乾脆,碾成粉末,和鹽拌在一起。青芒果的酸脆與干香的辣椒、鹽混雜出特別的味道,吃的人只覺得滿口都是又酸又脆又辣又香,忍不住嘖嘴。

除了芒果之外,雲南還能看到很多水果+辣椒的組合。腌水果是昆明街頭一種外省人覺得奇怪,而昆明人卻越吃越愛的水果。

成熟的渣子除了酸還澀,脆脆的沾干佐料吃,是小朋友的最愛。渣子可以泡,也可以煮了放辣椒芫蓿吃。

將酸木瓜洗凈去皮,對半切開,切成等份長條,再切成3—4毫米厚的小片,加適量的鹽,攪拌使木瓜片與鹽充分融合,腌一個小時。將盆里腌制出來的鹽水倒掉,放入適量的白糖、香醋,放點辣椒醬,攪拌均勻,放置2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

除了芒果,木瓜,山楂,還有拌上酸野粉吃的李子,也能拌上醬油鹽和折耳根吃。

總之,任何水果,加點鹽,糖,辣椒都可以拌在一起,包括可愛的草莓……

不過有一種水果加辣椒的組合我是喜歡的,就是:舂木瓜。

這是一道傣味菜肴,(酸木瓜和青木瓜並不是同一種東西喲)其製作工序也十分有趣。先把青木瓜剁成絲,然後把新鮮辣椒、西紅柿、檸檬、鹽、糖、味精、魚露等放進石臼里,用石杵舂成糊狀,再與木瓜絲拌合,酸、甜、辣、咸和帶有魚露特殊味道的舂木瓜便做成了。

口感比較清爽,很適合做夏日涼菜,東南亞也有很多類似這也的涼菜。

雲南人的水果之旅充滿奇幻色彩,除了涼菜外,他們覺得水果也能炸。把熟透的芭蕉去皮,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起鍋,在表層灑點淡淡的鹽,名為「油炸芭蕉」。

3.全國水果料理大賽

把水果做成菜肴,腌制只是入門,也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

接下來,是真的要來拿水果做菜。廣東人會煲湯,他們拿水果入湯喝。像是廣州的南沙,水果豐富,誕生了很多水果湯。比如胭脂紅番石榴魚滑湯,不僅採用了番石榴還用了南沙本地的奶魚,用料豐富。玉米、紅豆、香菇,讓湯的色澤飽滿。經過幾小時熬制的湯,香濃可口。

而廣州的媽媽們則會為媳婦煮老火靚湯「木瓜煲鯽魚」。就是先把鯽魚煎香,然後加入木瓜煎熬數小時煮出來的湯乳白濃郁。老少咸宜,滋補養顏,用來產後催奶更是一流。

在潮州,大家習慣把橄欖切開、去核,熱油、蒜蓉爆香,加入南薑末,碾碎的九層塔等炒到干透,橄欖入菜,也可以做橄欖燉豬肺、橄欖醬炒蝦​。

到了山東,水果菜的風格就是另外一種了。

葡萄炒雞就是一道在山東不少快餐店都能見到的美食。葡萄炒雞跟菠蘿咕咾肉有異曲同工之妙,薄薄的麵粉裹著嫩生生的雞胸肉,炒過後的葡萄酸酸甜甜,讓整道菜多了一份清新。

山東人大氣天成,每道菜不僅分量足,而且肉也是超大塊的,反正比葡萄大就對了,吃起來各種滿足,雞胸肉的脂含量少,吃多了也不用覺得有負罪感。

到了海南,要說到西瓜菜。俗話說,沒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而在仲夏,號稱「海南第一湯」的冬瓜海白湯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解暑湯羹。那麼,當西瓜遇上海白湯,喝上一口,鮮中帶清甜的口感隨即串入喉中。而西瓜海白湯不僅製作方法簡單,還能清涼解渴,是一款適合解熱的清湯。

對了,他們連西瓜皮也不會浪費,可以涼拌了來吃,還可以作為火鍋的湯底。

在雲南臨滄,木瓜火腿雞也是一道特色風味佳肴,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岩一帶最有名,這裡盛產木瓜。主要原料是臘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雞。這道菜不僅吃起來口感絕佳,還有保健價值。

如果覺得還不夠刺激,各地網友也加入到這場創意菜中來,我在抖音看到過一個菜,真的有點嚇到:李子炒豬大腸。

當然最後要說,其實不論水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各地,​這個時代都賦予了它更多的可能和包容性。別人口中的暗黑,也許到了另一撥人的嘴裡,就是家鄉的味道。

生活已經很單一了,有一些有趣的創想又何妨,再說,大多數水果的奇妙碰撞,都還是會有一個比較美好的結果,有了水果的加持,菜味的單一就多了很多​夏日的酸甜。

所以,夏日還是可以多去探索一些可能性,也許新世界的大門就此打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Vl4iGwBvvf6VcSZvH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