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名女性的真實私生活曝光:光鮮背後全是血腥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天知道

前不久,一部由烏克蘭裔導演Anastasia Mikova和法國著名大型紀錄片導演Yann Arthus-Bertrand製作的紀錄片《Woman》,還沒公演就已經入圍2019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

整個團隊在3年時間裡走訪了50多個國家,採訪2000餘次。這50幾個國家中的2000多個女性受訪者,雖然講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文化,但紀錄片呈現出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卻是相似的。

在今天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中:「有超過80%的女性,曾經遭受過暴力;而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遭受暴力;不到10%的國家、地區女性領導,女性習慣將其收入的90%用於家庭......」

原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女性,都經歷著相似的人生。面臨不公、甚至在困境中掙扎。

但在紀錄片預告中也可以看到,有些女人們,變的和從前不一樣了。

最真實的紀錄,往往最能打動人心。雖然《Woman》是一部女性視角的紀錄片,但每個看到這部片子的人,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會為之觸動。

紀錄片里每一個看似獨一無二的「Women」,身上都有驚人的相似性。

為了能得到認可,她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家庭和事業上,她們一手抱娃、一手持家,時刻面臨被社會淘汰的風險。

為了能贏得多一些的競爭籌碼,她們無限壓榨自己的精力,不斷深造學習,更有網友調侃道:「這一屆女性,除了上天,已經快無所不能」……這些經歷超越了國家和種族的界限。

記錄片有些女人化著精緻妝容,穿著昂貴的西裝外套,她們的言行舉止十分幹練,但談到她私人生活,她們要麼洒脫地解釋說寧缺毋濫,要麼當場崩潰。

「我母親很擔心我,因為我沒有男朋友。」

她們也很困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找不到對的人?」

很多深圳工廠的女工,為了生活每天重複單一的工作,可她們掙到工資的大部分,都寄給了孩子和老人,留給自己的僅夠簡單的吃穿。除了生產線上的機器,她們和外界的聯繫,就是和家人短暫通話的幾分鐘。

不論是職場精英、普通女工,還是努力到踉蹌,卻都活成了最孤獨的群體。

而那些身處婚姻中的妻子們,有的遭受著丈夫言語羞辱和冷暴力,倉皇無力。有的把丈夫當做人生最大的價值,丈夫離開後,她們也開始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繼續自己的生活。

雖然身處不同國度和文化背景,但她們遇到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共性。職業的天花板、社會偏見、家庭構建模式,巨嬰式的兩性關係……

面對這些,她們習慣性的選擇隱忍、逃避,或者總是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歸結為自己不夠好。很無奈,卻又很真實!

除了工作和家庭,擁有的太少。一旦這些無法兼顧,她們習慣性第一時間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

《Woman》想探討的,正是女性面臨的這些最真實、最現實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觸動的,卻是那些經歷過困境後,再重新燃燒自己的女性。

片中有一個墨西哥裔的加拿大女人,妥妥的女性精英,還是鐵人三項吉尼斯紀錄保持者。成功有力,是每個女人渴望的模樣。

可是,看起來美麗、自信的她卻有著難以訴說的過往。

小時候因為被失明的爺爺強姦,一直被驚慌、恐懼籠罩著,一心想要逃離。成年後,因為出挑的外形,被「簽約」去日本做模特,可到了日本之後,卻淪落為女招待。終於回到加拿大,結婚生子,開始自己的生活。可沒想到,孩子因為遺傳病失明。

她一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每天喝到大醉。她想過死,可是死了孩子怎麼辦?

她無法擺脫內心的痛苦,有一次近乎崩潰的她找出一雙跑鞋,狂奔出門……

從此她開始了奔跑的人生,她攀爬高山,穿越沙漠,打破三項金氏世界紀錄,成了一個萬人矚目的女人。

當她一點點地講出這些故事時,她說:「我人生中最勇敢的事情,就是站在眾人面前,大聲地說出我是一名人口販賣和性侵受害者,是比當時承受遭遇,更加令人恐懼的事。」

沒有人能保證一生順遂,不經歷苦難。

跨過痛苦很困難,而經歷痛苦後再去審視痛苦,甚至傳遞出積極的信號,更是難上加難。

說出那些自己不願意回想又無法向外人述說的經歷,對被訪的女性都是人生第一次。

但她們還是做到了,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故事。

而這些女性最終看到影片時,她們為自己曾經接受採訪感到自豪,因為接受採訪已經成為了她們自我審視的過程,或許這就是女性覺醒的開始!

其實,在現實生活里,很多女性朋友看似已經開始自我覺知,並發生了改變,其實不然。

朋友小西說,近些年,她心情不好時,總是不假思索地去滿足自己,比如買衣服,旅行,護膚等…原本以為終於學會了愛自己。

但是當這些行動付諸以實現時,小西說她發現內心並沒有覺得被真正治癒。

因為每當遇到困難,感到軟弱的時候,她還是會覺得,有一個無形長者總會跳出來,指責抱怨她有什麼做的不好,哪些能力沒有達到……這些反而讓她更加痛苦。

她發現自己沒有真正去問過自己的身體如何,感受如何,累不累,苦不苦。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實現世俗評價的機器人,向約定的標準去靠攏,做個被社會認可的人,做個任勞任怨的妻子和媽媽。

至於那些讓她傷心的,羞愧的經歷,總是把它們隱藏起來,使自己不去想,在深夜無人的時候去獨自品嘗苦澀……

看似在釋放自我,即無法獨處,又無法與世俗和解。希望用自我滿足的方式肯定自己,但又害怕失敗,擔心自己可能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奉獻到極致,卻把自己囚禁在牢籠之中,經常處於困惑的局面,往往這個時候更會覺得自己缺乏接納和關愛。

究其原因,很多像小西這樣的女性,並不是真的覺醒,她們沒有梳理清楚引起這些問題的根源,習慣將自己的情緒建立在外界的約定俗稱的規則之上,缺乏真正精神上的獨立。

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明白想要什麼,能真正努力去實現,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滿足。在任何一段關係、任何一種環境中變得更加自信,能以更加從容的心態的看待這個世界。

女人精神獨立起來,到底可以有多狠?

前不久,騰訊新聞出品《進擊的夢想家》節目採訪現場中,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談到他被聯合創始人俞渝——他的妻子,趕出自己一手創立的當當網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將桌上的玻璃杯猛力摔在地上。

李國慶說,他收到了妻子俞渝授意管理層寫的「逼宮信」,大致內容是說除了保留辦公室、司機、秘書和工資待遇以外,李國慶不再參與噹噹的管理和決策。

事情發生後,李國慶無法接受妻子俞渝不能做到「夫唱婦隨」。

可是,他忘記了俞渝曾經來自「華爾街」,在噹噹這個舞台上俞渝的貢獻和付出並不亞於李國慶。

除了李國慶的妻子,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站在舞台中央,那就要綻放自己的色彩。

就像女作家亦舒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歸宿。」

如今的社會俞渝這樣的女性,正越來越多。她們喜歡創業,喜歡折騰,為了適應這個時代,她們也把自己變成了「狠角色」。

女人不再僅僅活在男人的掌控之中,她們開始拒絕人們強加給她們的模版,她們有些成為軍人、政治家、甚至拳擊手......

起初,當這些女性出現在風雲變幻的大舞台上時,很多男人只是用看熱鬧的方式感嘆這些女性不一樣的存在。

可實際上,她們早已經突破傳統賦予「女性」的性格特質,她們為自己的生活,為她們的家庭、鄰居、村莊甚至國家而努力。

女性雖然存在體能弱勢,但是不應該把女性釘死在弱者的十字架,或許所謂的「男女有別」本來就不該存在。

無論男女,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角色的權利,有成長的機會。能讓女人用雙腳堅強站在大地上的力量,就是自己。

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找回自己,重新塑造新的自己,這才是女性真正意義上的覺知。

而這種自信也讓女性能滋養她自己面對的家人、朋友,讓對方在自己身邊感覺到自在、快樂和放鬆,或許這才是女性覺醒的高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