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AIPC先發機會的惠普,做好挨打的準備了嗎?

2024-05-10     鈦媒體APP

原標題:喪失AIPC先發機會的惠普,做好挨打的準備了嗎?

文|元宇宙新聲,作者|賈桂鵬

文|元宇宙新聲,作者|賈桂鵬

每當一個新的技術變革來臨,全球科技大廠們就不可避免要進行一場「廝殺」。

2023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大模型持續火熱。在AIGC技術浪潮席捲全球之際,無論是大模型廠商OpenAI,還是算力「賣鏟人」英偉達都站在了聚光燈下,谷歌、Meta、微軟等矽谷巨頭也紛紛祭出「殺器」。

在AI技術持續發展的背景下,PC巨頭們開啟了他們的復興之路。進入到2024年,聯想、戴爾、華碩等傳統PC廠商紛紛推出眾多AIPC產品以搶占PC市場,似乎也開啟了AIPC的元年。而缺席了年初這場AIPC狂歡的惠普,在5月9日舉辦了一場AIPC發布會,帶來了他們姍姍來遲的新品。

雖然俗話說「好飯不怕晚」,惠普AIPC終於面世,但面對友商們的提前布局、集中宣傳,惠普做好「被打」的思想準備了嗎?還是他們能拿出什麼樣的「殺手鐧」?而AI對於PC行業又帶來哪些變革?也許我們都可以在這次惠普的發布會中發現一些端倪。

AI正在攪動PC行業

日前,根據全球權威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公布的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的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上升了3%,這是在全球PC出貨量連續八個季度下滑之後首次出現正增長。

報告指出,這一增長部分得益於AIPC的興起、各行業出貨量逐漸回升以及新一輪設備更換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Counterpoint分析師認為:「2024年可被視為AIPC的首部樂章,因為今年出貨的新款PC中,有45%的產品將具備AI功能。」

另一權威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對於AIPC發展的預測同樣樂觀,他們估計2024年全球AIPC的出貨量將達到4800萬台,占據當年PC總出貨量的18%市場份額。這只是AIPC市場起飛的起點,預計至2025年,全球AIPC出貨量將猛增至1億台以上。2024年至2028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前所未有的44%。

AIPC帶來的架構設計、交互方式、應用生態和內容端的創新不僅推動了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還預示著一場關於個人計算終端的產業革命,這場革命將使傳統的個人計算終端升級成為個人AI應用中心,徹底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場景。

我們看到,在AIPC的落地過程中,整機廠商起著決定性的整合作用。根據未盡研究發布的AIPC報告,整機廠商是AIPC走向市場的動員者與組織者,主導行業合作共建,完成技術收斂和產業縫合,為用戶交付完整的AIPC體驗。隨著AIPC走出增長曲線,整機廠商也將共享市場價值打開想像空間。

可以預見,AI與PC的相結合,除了將為PC產品賦予新的功能與體驗外,AI軟體、服務還有望成為PC廠商的第二增長點,而AIPC也將成為PC廠商的差異化產品,使其擺脫同質化泥沼。

元宇宙新聲認為,雖然現階段AIPC的產品價值還有待釋放,但不可否認,用戶對於應用AI技術提高自己工作、生活效率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AIPC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滿足用戶這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任何劃時代的新技術、新產品都經歷了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首批推出AIPC的廠商很大程度上承擔了教育市場的任務。

商用AIPC是惠普的殺手鐧嗎?

5月9日,經過AIPC概念數月的發酵後,惠普終於帶來了全新的AIPC產品,包括面向大型企業用戶的EliteBook高端AI商務本、面向中小型企業客戶的戰系列AI商務本,以及面向算力用戶的ZBook移動工作站和新的Z系列AI一體機。

在發布會上,惠普除了推出多個系列的商用AIPC產品外,還攜手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發布了《AIPC賦能新質生產力——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路徑》白皮書,深入探討了AIPC在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中的核心地位,似乎惠普在給大家傳遞一個信號,商用才是當下AIPC最佳的應用場景。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消費端的AIPC就「如此不堪」嗎?

我們認為,對消費端用戶來說,目前PC產品提供的雲端AI應用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娛樂所需,如若短期內未見AI殺手級應用提升AIPC硬體體驗,將難以快速拉升消費AIPC的普及,畢竟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在可支配所得有限的情況下,要換購一台售價高卻又非必需的AIPC相當困難。

所以說,消費端AIPC雖然沒有到不堪的地步,但也需要廠商花費更多時間來教育消費者。

那麼在商用端,有培養AIPC的「土壤」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AI能提供哪些價值。

當下,AI對於我們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A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們的工作效率帶來了革命性的提升。特別是對於企業來說,AI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處理繁雜的數據,還能提供智能的決策支持。

而在全新的資源要求背後,AI技術提供了跨行業、全方位重構業務流程和生產方式的能力。從智能製造到自動駕駛,從醫療健康到金融服務,AI的應用正逐步深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它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生產力,也重塑了用戶的體驗。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AI能夠挖掘出更深層次的需求和潛在的市場機會,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驅動創新。

我們可以發現,AI體出現的這些價值與企業發展的需求非常匹配,而把AI具象出產品化的AIPC無疑在商用市場中有了更充分的「土壤」和「水分」。

從需求方面來看,IDC的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3億PC需求中有50%以上來自商用市場,而商用電腦需求歷年較為平穩,通常更新周期約為3—5年,從時間節點來看,今年企業將會面臨新一輪PC更新周期。我們預測,AIPC將是企業這輪更新的首選。

而惠普在此時發力商用AIPC也說明了他們決策的勝利,在友商們在年初紛紛投身AIPC市場中時,惠普看似置身事外,但在研究整個市場的需求後,他們果斷把AIPC的重點放到商用端。

其實從發布會來看,惠普的布局商用端的野心還不止於此。惠普已經累計獲得了超過21000種軟硬體組合認證,並且在AI內容創作、AI音頻處理及智能助手、AI聲學及視覺檢測、AI智慧新零售、AI生命科學、智慧工業、生物製藥、數據安全、智慧交通、智能汽車等眾多垂直領域推出了多款聯合解決方案,為行業生態的深度融合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大中華區個人信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周信宏表示:「惠普推出了全新的AI PC和AI一體機產品組合,以及一系列生態聯合解決方案,旨在幫助企業和員工重構業務流程、實現效率躍升。」

元宇宙新聲認為,AIPC正在加速智能技術和千行百業和多元化的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推動的AI的硬體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而立足商用AIPC市場的惠普也著實下了一手好棋。

追趕「領頭羊」,惠普準備好了嗎?

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聯想以24%的市場份額領跑全球PC市場,實現8%的強勁增長,筆記本和台式機出貨量達到1370萬台;惠普位列第二,出貨量為1200萬台;戴爾穩居第三,但出貨量同比下降2%;蘋果以及宏碁也躋身前五。

作為PC市場中的「領頭羊」,聯想早在去年10月份就率先展示了AIPC產品;今年一月,聯想舉辦了2024拯救者及消費生態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包括聯想拯救者、聯想小新在內的多款AIPC新品。

在AIPC領域,聯想可以說具有先發優勢,但也可以說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從聯想發布2023/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來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9個月,公司營收430億美元,同比下滑13%;歸屬凈利潤為7.63億美元,同比下滑49%。

其中,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IDG業務是聯想的絕對支柱,貢獻收入占比約八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9個月,該業務的營收較上一財季大幅下滑。

由此也不難理解聯想在講AI故事時的「高調」,因為聯想IDG業務的「新使命」,只能在AIPC。

目前來看,聯想雖然在AI領域有所建樹,但AI是一門需要長期投入的功課,聯想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出現了縮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9個月里,聯想研發費用為14.9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6.46億美元。需要注意的是,AI是AIPC產品的關鍵,倘若聯想無法持續提升AI實力,其AIPC產品的發展速度自然會被拖慢。

那麼,在聯想業績出現下滑,研發費用縮水的情況下,緊隨其後的惠普能看到超越的希望嗎?

其實也是有難度的,我們看到惠普2024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惠普第一財季凈營收為13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38億美元相比下降4.4%;凈利潤為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億美元相比增長33%。其中,個人系統凈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4%,至88億美元,這表明惠普在核心業務領域面臨嚴峻挑戰。

而且,在AIPC元年,沒有先發優勢的惠普,在與聯想等廠商在產品布局以及消費者認知方面也會存在些許差距。比如,在聯想剛剛舉辦的創新科技大會上,更是一口氣發布了10餘款AI PC產品,涵蓋了聯想ThinkPad、ThinkBook、YOGA、小新等產品線,包括了消費和商用兩大使用場景。

元宇宙新聲認為,惠普想在短時間內可能繼續撼動不了聯想的頭名地位,但兩家廠商的競爭還會長期持續。我們看到,隨著2024年PC市場回暖,更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包括聯想與惠普在內的頭部PC廠商出貨量將迎來近年來最大漲幅,並在年底迎來一張「漂亮的業績答卷」。

寫在最後

我們看到,從最初的桌面時代到2014年前後的移動時代,再到現在的AI大模型時代,每當一個新的概念出現都將重構各個行業,其中,辦公往往會首當其衝,十年前只用手機、平板辦公屬於給自己找麻煩,但十年後的今天,用手機、電腦辦公已經成為常態。

同樣地,在ChatGPT、Stable Diffusion等模型進入大眾視野之前,用AI改進工作流程無疑屬於「偷懶」「糊弄」,其作用等同於發送離職申請。但在AI大模型時代,AI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AI加速工作已經成為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8c29fdf4ea47337d356c9ba590aa8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