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也都有學習的需求。我們的教育應該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切合他們需求的教育。
於是,特殊教育來了!
特殊教育是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聽障人(聾人)、弱智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所納入的特殊教育範圍,並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面支持這類教育。
關於特殊教育教師
耐心加愛心,才能等來蝸牛攀爬過的痕跡
從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有遠超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和愛心。特殊兒童在特殊教育中像一隻只可愛的蝸牛,他們一直慢慢地爬,而特殊教育老師就像他們身邊的陽光、雨露和綠葉,陪伴他們成長。
對於特殊兒童而言,他們的生活主要是以體驗式學習為主,老師則需要手把手去交他們。針對一個簡單的問題,普通兒童也許會很快地解決,但特殊兒童需要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講解才能解決。這不是他們不認真,是因為他們已經在花大量的精力去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只是他們比較慢。所以特殊需要教師在慢慢地等,等他們往前走,伴他們成長。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這句格言真切地詮釋了特殊教育教師畢生的工作態度。從"良心道德境界」走向「幸福道德境界」的過程,需要一份堅守,一份執著,一份談然的心境。
特殊教育教師,這個群體內心懷揣著對特殊兒童的關愛與守護,肩上扛著教育的責任。他們在教學中遇到了許多問題,但是他們依然堅守,執著地在這個崗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個特殊教育教師談到他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經歷:在特教學校里,到處都充滿著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敬老師。這裡的孩子曾經有過不幸的童年和過去,但他們卻擁有比普通孩子更執著的愛。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愛。一個手勢,一聲不太清晰的問候,甚至一個眼神……無不牽動你的心, 提醒你對他們的關注,對殘疾事業的關愛。
關於特殊兒童
特殊兒童(exceptional child),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為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於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於正常發展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的兒童。狹義的理解,專指殘疾兒童,即身心發展上有各種缺陷的兒童。又稱「缺陷兒童」、「障礙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多重殘疾、自閉症(孤獨症)、阿斯伯格綜合症等類型。
特殊兒童的常見心理問題
01
1.自卑
由於自身的缺陷,此類孩子更容易偏向自卑。他們不情願接受自己殘缺的一面,在正常兒童面前總是感到低人一截,擔心同學和老師會投來異樣的眼光。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健全時,往往也為自己的不幸感到悲憫,為命運的不公感到憤懣。而現實生活帶來的挫折又一次次挫敗他們競爭的勇氣,來自於升學、就業和社會傳統的偏見,令一些特殊兒童愈加自卑沉淪。
02
2.孤僻
缺陷給特殊兒童帶來了與正常兒童之間的隔閡,他們常常無意識地將自己排除在正常兒童之外,漸漸形成了獨處的習慣,只願與自己的同類夥伴交往。長此以往養成了封閉、孤獨的性格,往往為人孤僻、敏感、內向,只考慮自己而不顧及他人,並且缺乏合作意識。
03
3.依賴
一些特殊兒童的家長對孩子的缺陷感到自責,認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內心倍感愧疚,所以對孩子過多地呵護和照顧,漸漸促成了孩子依賴的習慣。對孩子太過於照顧的後果,會讓孩子養成了懦弱依賴的性格,變得難以正常表達,也不願和他人相處,時刻要專人照料。最後使孩子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無法達到目的時就暴躁、蠻橫,無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學習,對於一些可以獨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
04
4.痛苦沮喪
有的特殊兒童長期沉溺在由生理缺陷帶來的負面情緒中,整日憂鬱沮喪,喪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氣,這阻礙了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進步。
05
5.敏感多疑,自尊心強
常常對他人的行為產生誤解,總是憑著感性思維對事物表象加以推測、臆想。即便面對與自己無關的事物,也會顯露出懷疑、牴觸的情緒,並且十分明顯地表現在面部 表情和語言中。由於自身缺陷,他們渴望他人尊重的同時也害怕別人會歧視自己,他人稍微顯露出不尊重就會刺痛他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