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自費承包「破產茶館」、肖戰打卡過的「破舊書屋」,這很重慶

2022-07-28     蘇丹卿

原標題:畫家自費承包「破產茶館」、肖戰打卡過的「破舊書屋」,這很重慶

一座城市,總有那麼幾個地方能留得住時光、留得住回憶,留得住一個時代的潮流。

位於重慶的交通茶館便是如此,軍哥書屋也是一樣。交通茶館和軍哥書屋皆地處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前者被裹挾於大樓之下,後者藏匿於偏僻的鐵軌旁。

前者得力於一個老畫家的資助和支持,保留至今,後者因個人情懷對城市文化輸出和保留所奉獻的一切。

交通茶館建於1987年,由原黃桷坪交通運輸有限公司食堂改造而成。

2004年,交通茶館瀕臨破產,業主單位想將其租給別人開網吧。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陳安健先生得知後,自掏腰包將茶館承包了下來。

他在竭力保存好茶館原貌的同時,也在茶館中創作了大量畫作,《茶館》系列聞名遐邇。

今天的交通茶館內的牆上、柱子上,仍掛著一些他當年創作的畫作,其內容圍繞茶館的人生百態展開,靜靜地向所有來來去去的茶客、遊客、攝影師們訴說著老重慶人的老重慶生活。

雖說茶館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茶館不知不覺變成了「網紅」,老茶客們似乎變少了,也有部分人感慨「變味了」,但在時代更替的洪流下,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之間,還能保留一席位置,實屬不易。

過去的茶客換成了今天的遊客,年輕群體的造訪雖多是旅遊打卡、帶著對懷舊的新奇心情而來,但茶館仍是保留原貌,儘可能地留住80年代的記憶,這要感謝陳安健先生的無私奉獻的同時,也順應了一個新時代的潮流。

在這裡,一個空間並不太寬闊的屋檐下,除了人和茶水是流動的,其他的放佛都被時間停止。

暗淡的光線、灰黑的磚瓦、斑駁的牆體、方形木桌、長條木凳、青瓷蓋碗、鳥籠,老電視機、老開水瓶……這些物件伴隨著時光「穿越」到了今天。

也正是這樣的環境和氛圍,才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包括有普通遊客、美院學生、攝影師、導演、青年畫家等。每一個人都帶著不同期許走進這裡,每一個人圍桌坐下時,繁華、矛盾與落寞在揭開蓋碗、茶香四溢的那一刻都和解了。

有這樣的一間老茶館,對一座城市而言是幸運的,既有煙火氣,也有文化味。

無獨有偶,距離交通茶館不遠的軍哥書屋,也是一個值得造訪的茶館(書屋、茶館並存)。這是一個富有強烈個性的書屋,也是一個有著「獨家小院」氣息的茶館。

「軍哥書屋」以藏書、各種老重慶物件聞名,大概是有藏書幾萬冊。很多老重慶人說,若想回到小時候,走進軍哥書屋就能實現。

這是一個隱匿在鐵軌旁邊的小店,環境十分樸實、有個開放的小院。院內種有葡萄、花木等植被,擺著木板凳、竹涼蓆,與老房子相得益彰。但由於位置僻靜,若不是特意尋來,很難偶然碰撞。

可正是應了那一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軍哥書屋在整個重慶頗有名氣,漸漸也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前來打卡,一探究竟。而它也曾亮相在肖戰的節目中,於《奇妙之城》中有非常重要的「戲份」。

與交通茶館所不同的是,走進軍哥書屋猶如回到自家小院,茶水自便(價目表寫在老門上,最便宜的茶水5元),不喝也罷,隨你拍照、看書、聊天。

老房子內大概是有兩間書屋,其中一間書屋頗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蒲扇、油燈、收音機、數不清的書,在這有些悶熱的環境里,正體現了「讀書人的心靜之境」。

軍哥書屋的主人正是軍哥,曾有多家媒體對他和他的書屋進行過報道。

據了解,軍哥曾是黃桷坪電廠的一名職工,曾熱愛騎車旅行、後以收藏地圖、地方志、記錄地方的文化書籍為樂。

2018年,軍哥退休後,便在黃桷坪鐵路四村的三角道旁租了一間老房子,取名「軍哥書屋」。這個不為做生意的書屋漸漸被外界熟知,更被眾多外地遊客進行全國推廣,而我則是其中之一的慕名者。

那天下午,重慶朋友先帶我去了交通茶館,大概是喝了兩壺茶水後,我們又來到了這裡。雖未在軍哥書屋喝茶,但滿屋藏書和小院環境將我深深吸引。

據了解,軍哥書屋的城市地圖就有6000多份,全與重慶有關。許多被遺忘的地方志也都出現在這裡。

值得一提的是,軍哥不僅喜歡收藏、分享老重慶,還經常帶領朋友去探尋老重慶,以腳步去丈量這座城市的深度。自然,也吸引了許多社會各界人士來這裡擔任公益主講人。

在我探訪完交通茶館、軍哥書屋後,對重慶的認識不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重慶人對城市記憶的炙熱傳承感到敬佩。

一座城市,之所以有那麼幾個地方留得住時光、留得住記憶,正是因為有陳安健、軍哥這樣的人物存在。因為他們,外地人才能發現、認識到重慶的另一面、更多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5fddec5c9c28c271da52479aab2c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