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奉節:因三峽大壩整體搬遷的縣城,是一個被忽略的旅遊勝地

2023-10-20     蘇丹卿

原標題:重慶奉節:因三峽大壩整體搬遷的縣城,是一個被忽略的旅遊勝地

關於奉節,有這麼一句話——老重慶的味道不在重慶主城區,而是在奉節。

奉節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是歷代路、府、州、郡治所在地。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為旌表諸葛亮「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忠君愛國、奉公守節的品質,賜名為「奉節」,沿用至今。

地處重慶東端的奉節,位於大巴山渝東平行嶺谷區和七曜山交匯處,長江橫貫中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境內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8.3%,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城。

後來因修建三峽大壩而整體遷移的奉節,依舊依山而建。2300多年的建制史並沒有因此而被淹沒。

這裡山雄川秀,處處入畫,本地居民過著悠哉、愜意的生活,其「緩慢之程度」堪稱是老重慶的味道。

起個大早,深入街巷,臨街的買賣瀰漫著生活的煙火氣,宛若早市般的場景令人感到甚是久違。

但我更喜歡的還是這八個字:生態之城,宜居夔州。這既表明了奉節的自然環境,也闡述了奉節的悠久歷史。

提到重慶,我們總是會忽略奉節這個地方。但長江三峽、白帝城等又將它的名字深深刻在每一個旅行者的清單中。然而,奉節的知名度早在歷史長河中占有一席地位。

奉節古屬夔州。從漢代起至20世紀初,奉節為巴東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關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為蜀東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奉節據荊楚上游,控巴蜀東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理位置頗為險峻的古老城市,除了兵家爭奪,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等都曾往來奉節,留下數篇佳作。

如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如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但最厲害的還是杜甫,在其為官奉節期間,寫了四百多首詩,其中《登高》一詩被譽為「天下第一律詩」。

久而久之,「詩城」便成為了今天奉節的一種文化象徵。不由讚嘆,歷史既賦予了它的波瀾壯闊,也給它帶來了無限浪漫情懷。在這樣的文化底色下生活的奉節人,更有著一股堅韌的自信與坦然。

從重慶主城區坐高鐵前往這裡,長河畫卷波瀾壯闊,自然風光也是雄偉壯觀。

奉節是長江三峽的起點,千古詩詞勝跡白帝城傲立峽口,中華山水之門夔門雄踞兩岸,8公里瞿塘峽宛猶如巨龍咆哮山河。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最長的地縫、最長的暗河均在這裡,它就是一個「天生的」旅遊勝地,令人一邊嘆為觀止,一邊開闊見識。所以,與其說奉節擁有老重慶的味道,不如稱其是一個遠離主城區的重慶秘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fa72d7ccd24d7fd55463b8e572d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