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要告別「懸河」模式了?22年調水調沙,下遊河道已下切3.1米

2023-09-21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黃河要告別「懸河」模式了?22年調水調沙,下遊河道已下切3.1米

眾所周知,黃河的下遊河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地上河。這是因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河水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在下游的華北平原上流速變緩,泥沙大量沉積,使得河床變高,為了防止河水外溢,又只能在兩邊修建大堤,這就使得黃河所在的河道高出兩岸很多,成了華北平原的南北分水嶺。

黃河被認為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曾經有「斗水七沙」、「一碗水半碗泥」等的說法,而黃河每年的徑流量大致在580億立方米左右,每年都會有數億噸泥沙沉積在河道中。

這就使得黃河河床越來越高,比如在河南鄭州東到開封段,黃河河床底部仍然高於兩岸水平基準面7米左右。

這個高度比兩層樓還高,這一帶兩岸的人們可以想一想,黃河河水最低的地方還在頭頂5米多高處,很可能比自家的房頂還高,那麼假如黃河水有10米深,最高水面就在地面以上17米,基本相當於6層樓的高度了!那如果黃河決口了,後果是不是不敢想像?

歷史上黃河決口可不是什麼新鮮事,當河床中河水高到發洪水時能漫出大堤的時候,黃河就會決口,如果決口處難以填堵,那麼黃河還會就此改道!就是這條大河「走」了,另找河道抬高去了。

在我國有記載的歷史中,黃河曾經改道26次,決口一千餘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

新中國成立後曾對黃河進行過大規模的專門治理,在黃河下游兩岸築造了龐大的黃河大堤,終於馴服了這條巨龍,時至今日的七十年中沒有決口,更沒有改道。

不僅如此,我國的水利專家們還想出了一種降低黃河河床的好辦法,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調水調沙沖刷黃河河床。

光明網9月16日的報道中稱,從2002年開始正式實施調水調沙沖刷黃河河床的辦法以來,22年中已將黃河下遊河道平均下切了3.1米。

報道中稱,經過22年的連續調水調沙,黃河累計輸沙入海32.5億噸,不但解決了黃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河床抬高的問題,還使得很多地方的河床變得更低,整個下遊河道河床平均下切3.1米。

相對於歷史上連續不斷的治理黃河卻仍然擋不住黃河決口和改道的情況,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自古就有「黃河寧,天下平!」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只要黃河不出問題,河兩岸廣大平原地區就是物產豐富的膏腴之地,人們安居樂業,社會就會安定祥和。而一旦黃河決口或者改道,下遊人們的生活便難以為繼,只得四處逃荒,為了生存不得不鋌而走險,於是流民四起,社會動盪的局面就開始了,這樣的事件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最著名的就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了。可見黃河安瀾有多麼的重要!

黃河河道平均下切3.1米,輸沙入海超32億噸,代表著這種調水調沙沖刷河道的方法是有效的,下游的某些河道甚至都在告別「地上懸河」模式,這種方法實施下去,若干年後黃河或會成為低於地表平均高度的「地下河」了。若真能如此,那麼困擾下游兩岸人們數千年的黃河水患問題便能徹底解決了。

不過,要達到這一效果並不容易,因為在黃河下游水流較緩的地方,泥沙很有可能更多地沉積,所以部分地方也是需要疏浚的,中上游的植樹造林水土保持也要能配合好,成效會更大。

消息來源:《光明網》9月18日報道《22年調水調沙黃河下遊河道平均下切3.1米》

「飛行的硫酸」今年兩次上熱搜,隱翅蟲真的不能碰嗎?對付它不難

全球首顆日地L5點太空飛行器!我國「羲和二號」未來將預報太陽系天氣

中國人吃了全球91%的榴槤?網友:91%是女人吃的!以後還會更多

撒哈拉洪災水庫潰壩沙漠成澤國,利比亞700幢樓房入海1萬人失蹤

我國最大的兩個縣,面積超過整個華北平原,人口數量卻不及回龍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5492434bcd2703168726b93df46a4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