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 憑藉技術積累與產業賦能,高通領跑「終端側AI革命」

2024-01-17     鈦媒體APP

原標題:對話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朴 | 憑藉技術積累與產業賦能,高通領跑「終端側AI革命」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朴

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想像從未停止,自1956年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從最早只能在各類文學、電影、電視劇作品中看到,到近兩年由於ChatGPT爆火,讓其從不可見的代碼、算法、數據變身成為能對話、能繪畫的「全能助手」。

即便大模型時代生成式AI已經開始能夠與人進行語音、視覺層面的自然交互,但也不可否認,大眾對這項技術的認知依然處於「虛擬狀態」,缺乏清晰認知和實際的感受。進入2024年,一系列由AI賦能的智能終端,將會進一步拉近它與用戶之間的距離,通過手機、PC、汽車等具象化的產品,讓生成式AI與社交、工作、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具體應用場景完成連接。

作為開年第一場科技盛會,剛剛落幕的CES 2024中,生成式AI也是獨占C位,正如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朴與鈦媒體App交流中所說:「生成式AI成為推動AI應用邁向全新高度的抓手,它帶來的並非漸進式的提升,而是前所未有的變革——完全改變人機互動方式,為用戶帶來真正可用的高度智能。」

從變革通信到領跑終端側AI,高通分飾多角

隨著生成式AI概念與技術的熱度持續升高,鈦媒體App注意到,市面上宣稱採用該技術的硬體產品數量也越來越多,這不禁讓人想起,從2014年開始,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等各類終端中內置的智能語音助手掀起的「智能風潮」。彼時幾乎所有的科技新品都在試圖與智能化產生連接,無論是通過晶片端帶來的計算能力還是自然語言處理等算法,都呈現出一幅「萬物皆可智能」的產業景象。

毫無疑問,生成式AI已經被確認將會是下一個「產業風口」,因此,無論是上游的技術供應商還是終端產品的開發製造商,都在迫切尋求能夠切入賽道的機會。但對於高通來說,與其說是在追趕風口,還不如說這家科技公司早已經做好迎接風口的準備。

「高通作為技術公司的定位從未改變,我們認為在生成式AI時代,高通依然會承擔起『以技術賦能產業』的關鍵角色。」孟朴表示。的確如他所說,無論是最早由高通研發CDMA技術開啟的數字移動通信時代,再到由驍龍平台推動的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每一次終端產業的變革,總是離不開技術層面的先行探索。

那麼,生成式AI想要實現與大眾用戶、生活應用場景的連接,並最終惠及所有人,需要的前置技術是什麼?鈦媒體App認為,是能夠通過高速網絡直連獲取的雲端算力,以及兼顧成本優勢、效率、隱私問題的本地算力部署。孟朴也特別提到了終端側AI與雲端的協同,他表示:「端側與雲端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的混合AI,不僅是現階段幫助AI應用大規模落地的有效途徑,也將成為生成式AI的未來。」

其中,雲端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ChatGPT目前參數規模已經達到了1750億,未來的參數規模將會達到上萬億,這就意味著需要大型數據中心的支持,如果普通人想要接觸到它,則只能通過聯網+雲服務的方式來進行。

高通作為全球最大的無線通信技術廠商之一,為包括手機、PC、汽車、XR、物聯網在內的各類智能終端提供了完善的無線連接能力,這也成為雲端大模型以及各類自然對話、AI繪畫應用能夠調用大模型並向大眾開放服務能力的技術基礎。

端側AI成為「新剛需」,高通搶先布局、多線並進

雲端大模型的優勢在於強大的處理能力和廣泛的知識涵蓋面,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成本高企,用戶個人數據的隱私問題,交互流暢度會受網絡波動影響等。比如,每一次生成式AI搜索的成本是傳統搜索方法的10倍;目前每天有超過100億次的搜索查詢產生,即便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搜索僅占其中一小部分,每年增量成本也可能達到數十億美元。

「我認為,基於成本、隱私安全、離網支持等因素考慮,只有當終端就能運行大模型應用時,生成式AI才能大規模普及。」孟朴表示。端側部署AI就能為雲端AI提供很好的補充,尤其是作為用戶的個人助理或處理細分場景需求的時候,本地算力的效率、對本地情境信息的充分利用、以及安全性優勢被凸顯出來,因此端側AI在當下也變得愈加重要。

孟朴提出:「無論科技潮流如何改變,晶片始終都是所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基石」,對於端側AI處理而言,晶片更是能夠實現落地的關鍵所在。高通對端側AI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在驍龍平台上推出了首個Hexagon處理器(即NPU),這是高通AI引擎的核心。而高通AI引擎採用異構計算架構,NPU、GPU、CPU全部面向在終端側快速高效運行AI應用而打造,能夠以極低功耗提供先進AI性能。在軟體側,高通AI軟體棧的關鍵優勢在於,模型一旦開發出來,就可以在不同地方使用,幫助生成式AI在不同終端上進行規模化擴展。

「得益於跨AI應用、模型、硬體與軟體的全棧終端側AI優化,高通打破了生成式AI此前一直存在的『門檻』,從而讓生成式AI能夠更快速地進行終端側部署,融入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孟朴說道。

技術實力是一方面,規模化優勢和生態支持同樣不可或缺。高通是智能計算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當前,驍龍已成為全球近30億部終端的核心,涵蓋手機、XR設備,到PC和汽車等。發展至今,高通無論是面向汽車的驍龍數字底盤解決方案、面向手機的驍龍移動平台,還是面向PC的驍龍X Elite平台,都已經在最新的產品中提供了對端側AI部署的支持能力。

從為雲端AI構建高速移動連接到提早布局AI、率先實現端側AI的部署,高通向AI的角色擴展速度出乎所有人意料。但仔細想來便不難發現,高通之所以能夠再次引領AI風潮,來源一方面是公司圍繞晶片、軟體、生態以及合作夥伴資源所構建的雄厚基礎。

另一方面,則是基於行業持續洞察帶來的快速響應與決策能力,這些共同幫助高通在每一次科技改革來臨前,總能最快找到那條「合適且正確的路徑」。

AI賦能萬物,新一輪換機潮可期

站在用戶與市場層面,大家更關心的則是生成式AI在終端品類上的落地進度。對此,孟朴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AI手機將會是最快實現爆發增長的『AI新物種』,未來,生成式AI將逐漸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此外,高通還將推動AI PC、AI汽車以及AI XR的落地,這將驅動新一波的換機潮。」

確實如孟朴所說,國內的主流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榮耀等,都採用了第三代驍龍8,並在產品中搭載AI應用或即將為手機更新推送具備生成式AI能力的智能助手,三星也於近期公布了「AI for All」的智能化戰略。第三代驍龍8是高通首個專為生成式AI而打造的移動平台,支持在終端側運行高達100億參數的生成式AI模型,僅需不到一秒就能使用Fast Stable Diffusion在智慧型手機上離線生成圖像。

實際應用層面,以之前就依靠「以假亂真」的圖像在社交平台獲得高度關注的「AI繪圖」功能為例,之前想要玩轉AI繪圖,至少需要一台萬元價位段的高配PC,而搭載第三代驍龍8的AI手機,如今生成一張圖片的時間則僅需0.5秒,AI繪圖與出行場景的結合也很值得期待,比如在好友生日時,車機能根據需求自動為車主生成一張由AI繪製的生日賀卡並發送給好友等。

同時,汽車與AI的全面結合也在肉眼可見地加速當中。CES 2024上,高通展台的驍龍數字底盤概念車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體驗。其通過對用戶日常用車中經常接觸到的導航查詢、故障排查、語音交互等功能進行模擬,展示生成式AI加持後,汽車在交互、信息反饋等層面帶給用戶的感知變化。

具體到用戶體驗方面,高通最新展示的「AI故障診斷」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當前汽車中應用的傳感器種類、數量都在上升,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需要自己學會甄別的故障燈類型、報錯顯示信息也在同步增加,無形中提高了用車的學習門檻。

而端側部署的生成式AI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當汽車儀表或中控屏出現警告提示,用戶不用去翻找厚厚的汽車使用說明書,只需要詢問智能助手,就能快速得到相應內容的解釋,如果該故障不能被車主解決,可能影響到駕駛安全,AI智能助手可以直接查找到附近的4S店或維修點。

孟朴提到:「長期來看,生成式AI不僅會升級用戶的智能化體驗,它還將更進一步創新產品形態、帶動配套的研發,推動產業鏈和市場格局發生變革。」

那麼生成式AI是如何實現快速上車的呢?

AI汽車開啟新時代,高通助力車企把握機遇

在燃油車時代,汽車是典型的工業化產品,講究的是生產規模,同時產業鏈條長、產品生命周期長,而近幾年智能網聯車的出現,則推動了汽車從工業品向科技硬體的轉型,產業鏈日益集中、汽車製造商與上游廠商的關係也更為緊密,一項技術從研發到推向市場並普及的周期被壓縮,汽車也不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更多地成為了適應豐富場景化應用的「第三生活空間」。

高通則著力於「化繁為簡」,通過驍龍數字底盤的豐富解決方案,為汽車產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數字化能力支持。早在20多年前,高通就已經圍繞汽車領域展開布局,最開始,高通主要是為車輛提供通信能力,之後則逐步擴展到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提供算力與平台支持,以及車對雲服務。至今,全球已有3.5億台汽車採用了驍龍數字底盤解決方案,驍龍座艙平台也已具備支持生成式AI的能力,並助力多款車型落地車端大模型應用。

「短期來看,高通希望運用驍龍數字底盤的技術能力,幫助汽車廠商大幅提升智能化、便捷性、安全性,並加速生成式AI在汽車的落地。」孟朴提到。

僅2023年,就有超過75款採用驍龍數字底盤的車型發布,高通不僅依靠已有的車載網聯、硬體算力、軟體平台去推動汽車的智能化變革,同時也在依靠技術層面的不斷創新來推動產業從研發和製造出行工具向打造更具智能化、個性化體驗的AI出行新時代邁進。

在CES 2024上,高通展示了基於驍龍數字底盤解決方案運行的汽車端大模型和生成式AI演示。可以看到除了高通以外,包括寶馬、極氪、奔馳等汽車品牌,也都展示了搭載驍龍8295(第四代至尊級驍龍座艙平台)來實現的車內智能語音交互、高階輔助駕駛、多元化顯示、高速網絡連接等技術帶來的全新出行體驗。此前,極越、理想、小鵬等車企基於驍龍8295的車型也發布了其車端的大模型功能。

AI賦能艙駕融合、推動邁向自動駕駛也將成為AI汽車的有機組成部分。在CES上,高通與博世、鎂佳科技、車聯天下和暢行智駕等公司開展全新技術合作,通過Snapdragon Ride Flex推動艙駕一體化產品的快速普及。可以說,從生成式AI、座艙、智能駕駛,高通已經為汽車行業的AI轉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長遠來看,高通對汽車產業的賦能還不止於此,孟朴認為:「中長期來看,高通希望為中國汽車出海貢獻力量,讓中國汽車和中國手機一樣享譽全球。受益於國內汽車市場的龐大規模、產業高端製造能力和新興技術的發展應用,中國汽車出海的起點非常高,我相信未來中國產業有很大機會將為全球市場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3年整車出口量前十企業幾乎都是高通的合作夥伴。高度智能化、網聯化已經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核心產品競爭力,高通如何憑藉前沿創新、全球視野和資源網絡支持中國車企開闢國際市場,或將成為開創未來「AI汽車時代」格局的重要故事。

從智慧型手機到個人PC再到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賦能者高通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合作,已將生成式AI率先在多個領域落地和擴展,並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加速啟航,引領行業AI時代。(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13f459bf83cc6e570aa8d88e43aa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