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大步往前!成熟工藝占全球三成,未來份額還會擴大

2023-10-19     傑夫視點

原標題:國產晶片大步往前!成熟工藝占全球三成,未來份額還會擴大

儘管國內在先進工藝上一直因為各種限制而無法獲得較大的突破,但從全球對於晶片類型的需求來看,占大頭的顯然還是成熟工藝,也就是28nm及以上的晶片,所以別看高通、蘋果、台積電和三星一天到晚都在出3nm、2nm,但這依然只是少部分昂貴的設備的專利,至少在目前全世界對於成熟工藝晶片的需求遠遠大於先進工藝。

從晶片製程工藝來看,28nm及以上的晶片稱之為成熟工藝,先進工藝則涵蓋了16nm及以下的工藝,儘管很多人認為從7nm才屬於先進工藝,但和實際情況是有一些差異的。目前全球的晶片總量中,成熟工藝和先進工藝的比例為3:7,所以成熟工藝在市場上的確要比先進工藝領先不少,只不過先進工藝需要更高的成本,成熟工藝現在價格一般較為低廉,所以從收入上而言,兩者和市場占比是不一樣的。

目前我國是成熟工藝晶片生產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占了全球三成的份額。一方面國內致力推動本土化生產,大力推進晶片國產化等政策,再加以巨額補助;另一方面國內各大晶片生產廠商又在積極擴產。所以今年成熟工藝中國占比將達到了29%,而到了2027年這一數字還會增加,屆時中國成熟工藝晶片全球占比將達到37%,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總的來看,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以及合肥晶合集成在成熟工藝部分擴產最積極。而受到衝擊最大的顯然中國台灣的晶片代工廠商,在國內晶片積極發展之際,中國台灣生產的成熟工藝晶片雖然還會是世界第一,但市場份額未來會縮減到42%,兩地的差距在不停的縮減。而且除了份額,在成熟工藝的技術發展上,中國內地的廠商也在抓緊提升。

在驅動晶片方面,整個行業都在關注40/28nm HV製程開發,目前市場製程技術較領先是中國台灣的聯電,其次是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不過中芯國際28HV、合肥晶合集成40HV將先後第四季至明年下半年進入量產,並與其他晶圓代工廠的技術差距在逐漸縮小,這直接會打擊到中國台灣和美國晶片代工廠的業績。

圖像處理晶片部分(ISP),主流製程大致以45/40nm為分水嶺,目前全球領先的台積電、聯電、三星,但國內中芯國際、合肥晶合集成緊追其後,除了持續追趕製程差距,關鍵有大量國內手機廠商的相關產品是從國內廠商這裡代工,比如小米、vivo和OPPO等,所以追趕力度較大,而且國內很多圖像處理器晶片廠商受到政策支持,也將訂單回流到國內生產。

最後則是功率元件,這部分競爭很激烈。受惠於中國電動車補貼政策及鋪設太陽能基礎建設,中國晶圓代工業者獲得了更多機會,如主流代工廠HHGrace、中芯國際、合肥晶合集成、CanSemi等業者。不過目前看有一些產能過剩,這部分或許將加劇全球代工競爭壓力,不但會影響到海外廠商的份額,中國自己本土的代工廠也會競爭。

總的來看,國內大力發展半導體已有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國晶片本土化生產的比例已經大幅上升,不過各大代工廠擴產的結果可能造成全球成熟製程產能過剩,且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戰。現在的趨勢是,中國內地廠商將和中國台灣廠商在未來展開激烈的爭奪,儘管先進工藝這部分,國內無法和海外相比,但是在成熟工藝這部分,國內廠商還是有底氣的。現在就看誰的價格更低,以及誰的良率和產能更優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f2f977c80fd7b7122331d7d1fd9d0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