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OLED電視總結:新技術帶來驚喜,三星逆襲國內市場

2023-12-25     傑夫視點

原標題:2023年OLED電視總結:新技術帶來驚喜,三星逆襲國內市場

相對LCD電視品牌眾多戰局紛亂的情況,OLED電視部分,國內就要平靜得多了,畢竟目前除了三星、LG和索尼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內品牌能做到有規劃地推出OLED電視。創維目前的旗艦OLED電視還是兩年前的S82,海信國內也只有幾年前的60Hz OLED電視,小米倒是有幾個型號,但是不提也罷。所以國內在OLED電視這部分,其實就是合資品牌的天下。

市場部分:三星雙機上市,LG索尼受到衝擊

在過去國內的OLED電視市場上,LG和索尼顯然是銷量最高的兩個品牌,但是今年情況的確有點不一樣,在三星於國內推出S90Z和S95Z之後,整個市場格局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可以說LG和索尼今年的OLED電視新品其實都沒有想像賣得好,而三星則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青睞(也包括我們),當然各家衰落的理由稍微有一些區別。

LG在過去兩年一直是C系列擔綱銷量。但今年C3的上市其實表現並不算太好,因為不少人在去年就購買了C2,C3和C2之間的差異並不算太大,這既不會引起老用戶的興趣,也使得一些想要購買LG OLED電視的人轉向了C2,畢竟C2退市之前的一波降價,委實是太有性價比了,這種情況直到C2徹底退市後才有一些好轉。C3平心而論也是這兩年LG降價速度最快的一款OLED電視了,但在當下的經濟環境和上一代產品的背刺下,的確比較難。

至於LG更高端的G3系列,技術畫質部分的確是先進,但是價格的確不便宜,55英寸上市價格16999元,實在令人驚奇,直到現在日常降到萬元左右。但是除了部分發燒友願意花錢買之外,更多用戶選擇了價格相近但尺寸大得多的Mini LED電視。實際上LG今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相比去年幾乎銳減兩百萬台,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索尼,其實情況和LG比較類似,A80L上市的時候55英寸接近12000元,實際上定位是和LG的C3系列一樣;所以不少對索尼OLED電視有興趣的用戶,紛紛趕在前年A80J退市之前購入;至於旗艦的A95L,厲害倒是厲害,無愧於今年最強OLED電視之名,但那價格也讓人望而生畏,55英寸搞到19999元的價格。索尼今年主攻高端市場,低端市場幾乎全部放棄,全球市占率不到2%,你要說它OLED電視在國內能賣多少,那是不太可能的。

三星之所以今年有不錯的表現,一部分是之前三星國內並沒有OLED電視銷售,從零開始始終會顯得好看一些;另一部分原因是三星在國內比較厚道,S90Z和S95Z採用了同樣的第二代QD-OLED面板,而不像海外那樣有較明顯差異。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三星的優惠力度是真的大,雙十一期間S90Z最低不到8000元就能買到,性價比遠高於索尼和LG,再加上設計上的優勢,今年三星在國內OLED電視市場上表現不錯也可以理解。

當然由於各種客觀因素,今年OLED電視市場國內也好,全球也好,其實總體來說是下滑的。技術部分,LG和三星的OLED面板都有很大的進步,但全球經濟加上電視需求的不振,處於電視行業頂端定位的OLED電視自然受到衝擊也就較大。不過我們對OLED電視市場依然感到樂觀,從目前來看除了索尼,其他兩家降價優惠力度都不錯,現在整個電視行業都處於價格下行階段,OLED電視也不例外,這或許會引起更多高端發燒用戶的興趣。這裡悄悄預測一波,明年OLED電視市場應該會有一定的漲幅。

技術畫質:三星LG齊發力,新面板讓人驚喜

今年OLED電視最大的亮點顯然就是面板了。三星和LG都發布了自己最新的OLED電視面板,三星是第二代QD-OLED面板,而LG則是採用MLA OLED面板,這兩種面板我們之前都有介紹過,具體技術原理就不再闡述了。此外,除了面板之外,塗層技術在今年的OLED電視上,都相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觀看體驗。

三星的第二代QD-OLED面板,在特性上就是增強了亮度,索尼的A95L峰值亮度能達到2000nits,而三星的S90Z也能輕鬆跑到1500nits以上的峰值亮度,這要放過去恐怕不少人就得淚流滿面了,畢竟我們一直說Mini LED電視沒必要把峰值亮度弄得太高,但OLED電視的問題則是峰值亮度一直都還不夠高,現在能跑到這麼高,應付大多數場景是沒有問題了。

LG的MLA OLED面板也是如此,將微透鏡覆蓋到像素上是一個好主意,而且成本也不算高,畢竟這種技術多年前就開始應用,三星的AMOLED手機上早就採用了。但實際效果的確很棒,比如海外的飛利浦908直接採用MLA OLED面板,亮度直接飆到2100nits去了,國內G3行貨的亮度也不比三星兩款OLED電視低。所以今年在峰值亮度這部分,高端OLED電視算是合格了,至於全屏亮度……能做到300nits已經算不錯,不過和LCD電視相比差距還是不小。

但是今年在低反塗層上,無論是LG的MLA OLED面板,還是三星的QD-OLED面板,都做得非常好,我們自己體驗和測試的索尼、三星、LG、飛利浦等產品,在低反效果上都達到了史上最強。我們過去曾說過,低反塗層的效果不應作為一個購買的主要因素,因為大家雖有高下之分,但誰都不能說完美。不過現在來看,未來對於高端電視而言,用戶有必要關注這部分效果了,因為各大廠商現在是有能力做得很好的。

另外一個我們比較在意的是,今年OLED電視部分型號出現了以無線為賣點,三星的旗艦S95Z,和過去高端電視一樣,採取了一個盒子來連接所有線纜,這樣機身本身就不需要直接用線纜連接設備,在擺放和安裝上顯得便利;而LG在海外也發布了無線OLED電視。因為物理因素,OLED電視本來就能做得很薄,而在加入了無線設計之後,未來再搭配杜比和DTS的無線全景聲方案,我們或許能在OLED電視上徹底實現一個沒有線纜的影音系統。

至於明年的OLED面板,目前來看可能更多是一些微調而不是有大的變化,三星應該考慮怎麼吸引更多廠商來採購自己的QD-OLED面板;而LG則應該考慮如何將MLA OLED面板下放到更多產品上去。所以我們不覺得今年OLED面板會有很大的更新,有傳聞說LG會將MLA OLED面板做到3000nits峰值亮度,同時會將WOLED面板改為RGBW像素排列,這一切估計要等到CES 2024年大展才會有答案。

發展受阻:OLED電視品牌需要新鮮血液

和Mini LED電視今年蓬勃發展相比,OLED縱然在技術上達到數年來的一個高峰,畫質也要領先不少,但依然很難快速成長,甚至今年還下滑。這其中的主要原因自然還是OLED電視成本較高,高昂的價格使得更多用戶依然願意購買LCD電視;但更深層次的一部分原因,和OLED電視國內廠商不願支持也有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我們已經說過了,目前全球每年還能穩定推出OLED電視的品牌不多,算起來有三星、索尼、LG、飛利浦、松下、東芝等,如果是在國內上市的,那就只有傳統御三家了。合資品牌的價格本來就相對有溢價,更別說是成本較高的OLED電視了。只有更多廠商加入到OLED電視的行列,才會機會讓OLED市場提速。

創維之前是LG堅定的追隨者,也曾是國內市場OLED電視銷量最大的廠商,不過不知道是怕競爭不過LG和索尼,現在基本沒新品了;海信國內市場只是試水,60Hz的低端OLED電視也不便宜,自然沒啥影響力;小米的OLED電視價格不算貴,但畫質和規格就和價格一樣低下。更關鍵是TCL和海信國內兩大巨頭,至今把精力放在LCD電視上,三星又是個OLED電視的新人。所以嚴格來說,是國內支持OLED電視的廠商太少,才造成現在的局面。

其實籠統算一下,今年國內上市的OLED電視有多少系列?LG的B3、C3、G3系列;索尼的A80L和A95L,再加上三星兩個系列,一共才七個系列的新品,這和LCD電視相比,基本上屬於比都沒得比的數量。就這個規模,要OLED市場快速成長,的確有點不現實。所以我們才說OLED需要新鮮血液的加入。

今年初我們聽到TCL要加入QD-OLED陣營的時候很興奮,但可惜TCL自己又否定了。目前看來國內廠商對OLED電視的興趣還不是那麼大,畢竟LCD電視目前的市場份額太大,國內又有全球最大的兩個電視LCD面板廠商。不過現在LCD電視競爭激烈,Mini LED電視成本下降很快,現在雖還有大尺寸可以支撐著高價,但未來還是需要更好的技術來維持利潤。TCL將來推出印刷式OLED電視已成定局,華星光電也會繼三星和LG之後,成為第三家OLED大尺寸面板廠商。有更多廠商入局OLED領域,OLED電視才會快速普及,就像手機一樣。

我們的推薦:御三家各有亮點產品

最佳OLED電視:索尼A95L

無論我們如何吐槽索尼今年有多麼拉胯,但毫無疑問的是,今年最佳OLED電視,甚至是今年最佳電視,都應該是索尼的A95L這款。儘管55英寸就要19999元的價格,但A95L的畫質的確在眾多電視中首屈一指。我們也體驗過索尼A95L,的確屬於一眼中毒的效果。這也是索尼今年唯一採用Pentonic 1000晶片的旗艦機型,貴不是它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如果是一個追求終極畫質的用戶,那麼索尼A95L就是最佳的選擇!

最有性價比OLED電視:三星S90Z

如果三星的S90Z和國外的S90C一樣,和旗艦機型有明顯的差異,那麼我們興趣不會很大。但三星對國內用戶的確足夠良心,不但採用了和S95Z同樣的第二代QD-OLED面板,能達到1500nits以上的峰值亮度,甚至在雙十一期間做到一個很高的優惠,價格快和LG的C3系列差不多了。這款電視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在於運行安卓軟體的確很不順暢,但無論是它的畫質還是設計,在今年的OLED電視中,我們都認為可圈可點,而且還有著極佳的畫質。至於不支持杜比視界……當你用著這款電視的時候,你會不自覺遺忘這點!

最佳小尺寸OLED電視:LG 42C3

說實話,無論是OLED還是LCD電視,優質的小尺寸產品都是稀缺的,特別是在國內。實際上我們能買到55英寸以下的OLED電視,可能國內行貨也就只有LG的48英寸和42英寸了。所以我們覺得單獨選一個最佳小尺寸的OLED電視是有必要的,至於到底是選42英寸還是48英寸,我們毫不猶豫選擇了42英寸,畢竟又能當電視看,又能當顯示器用,功能齊全畫質優秀。C3今年價格一路狂跌,目前42英寸6999元的價格還算合理,性價比是不缺的。對於C系列,我們一般都建議堅持到年末購買,這樣要划算很多!

最不值得購買的OLED電視:索尼A80L

對於A80L來說,我們只能說一句順口溜了:不是A80L買不起,而是其他更有性價比。雖然A80L的畫質也不錯,但晶片老舊,功能部分其實是不如其他今年的OLED電視的。LG的C3要比A80L更便宜,甚至買個G3也差不多價格了;而如果買三星S90Z,你甚至可以認為比A80L高了一個等級,但價格卻便宜不少。如果真是索尼的擁躉,那麼不如狠心加錢上A95L。對於A80系列,我們不像LG的C系列那樣建議年末購買,我們甚至認為隔一年或者兩年再買,才是最低價位的時候。所以到了明年或許它是很值得購買的機型,但是至少現在,我們為了各位的錢包和體驗著想,還是暫不考慮它吧!

寫在最後

今年OLED電視亮點頗多,如果放眼全球的話,還有飛利浦908,松下MZ2000這樣的優秀產品,但說實話OLED電視的發展還是比我們想像中慢,畢竟OLED電視從最早LG的1080P產品面世到現在已經十年之久。其實年中的時候和東芝交流,東芝想了解我們對東芝電視的一些建議,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提出希望繼續引入日本東芝的OLED電視,可惜東芝的OLED電視依然停留在前年……

所以我們還是認為,OLED電視的前景是樂觀的,但需要面板廠商和更多的品牌來支撐。Mini LED電視現在的確還能撐起高端市場一片天,但是技術是向前發展的,在Micro LED電視真正成長起來之前,OLED電視我們認為大有可為。目前手機已經普及了OLED,在蘋果的帶領下,我們估計IT類OLED產品也會逐漸增多,包括顯示器、平板電腦以及筆記本。在整個大環境越來越傾向於OLED的時候,電視不可能一直停滯不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ad2fe473fc9b9d01ce6e5b5a09195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