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冠感染增加1萬餘病例,很多人「又陽了」?專家判斷→

2024-08-13   家庭醫生在線

在夏末秋初的八月,雖然季節交替,但仍處於酷熱的「三伏天」,炎熱依舊令人難以忍受。此時,暴雨和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繁出現,同時,也是各種細菌、病毒以及蚊蠅大量繁殖的時期,這容易導致相關疾病的迅速傳播或高發。

近期,在多個社交媒體平台上,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並伴隨喉嚨痛等不適症狀。中國疾控中心於7月10日發布了今年6月份全國範圍內新冠病毒感染狀況的報告,數據顯示,新冠陽性率出現小幅上升。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為JN.1和XDV,報告數據進一步指出,新冠病毒變異株XDV的比例有顯著上升。

01

廣東7月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多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最近公布的法定傳染病疫情數據顯示,與全國流行趨勢相呼應,6月份新冠病毒感染髮病數為8246例,而到了7月份,這一數字攀升至18384例。

針對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的新冠感染,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期發表觀點,他認為全球新冠感染已經進入了一個類似的波動性周期,通常每5-6個月交替一次。這種周期性流行主要是由於毒株的不斷變異和免疫屏障階段性衰減的相互作用。

根據對2023年5月、8月和預計的2024年2月新冠感染波動情況的監測,新型冠狀病毒因毒株持續變異和免疫屏障的階段性減弱,已逐漸變得與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相似,成為一種在我國階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不過,張文宏也指出,雖然新冠感染的嚴重程度已經趨於穩定,但此輪感染仍處於上升期。值得慶幸的是,整體就診人數相較於去年秋冬季的高峰已有所降低,因此不會對當前的醫療資源和人口造成沉重的疾病負擔。

02

夏季新冠感染率為何上升?

社交距離的縮減、炎熱天氣下口罩佩戴意願的降低、以及假期期間頻繁的旅行活動,均導致了人群間近距離接觸機會的顯著增加,進而提升了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暑假期間人口流動性的增強、人群聚集活動的增多,以及個體免疫狀態的差異,也被視為影響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例的季節性波動並非今年夏季獨有。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例,自2020年以來,每年夏季(特別是7月之後)均會出現一個僅次於冬季高峰的抽檢陽性率小高峰,這一趨勢即便在大規模疫苗接種的背景下也未能顯著改變,凸顯了病毒傳播複雜性和持續防控的必要性。

03

應否繼續接種新冠疫苗?

世衛組織發出警示,提醒全球各國需警惕夏季新冠感染病例的非正常增長,同時推薦對處於高風險的人群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

那麼,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建議大家密切關注衛生權威部門關於疫苗接種的最新指南,並綜合考慮個人健康條件、可能面臨的感染風險以及當地疫情的實時狀況,從而做出明智的選擇。

當前,新冠病毒依舊在持續演化變異。儘管當前疫情整體趨勢較為穩定,但局部地區的偶發病例和小規模流行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接種新冠疫苗已被證明能有效減輕感染後病情的嚴重性,降低死亡率,並提高個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04

何加強自我防護?

1.科學佩戴口罩

口罩對於阻擋飛沫傳播具有顯著效果,進而能降低病毒侵入的可能性。在公共場所、公共運輸或人流密集區域,佩戴達標的口罩顯得尤為重要且不可或缺。

此外,掌握並遵循正確的口罩佩戴方式同樣至關重要,這樣可以確保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從而充分實現其應有的保護效能。

2.勤洗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雙手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物品,因此很容易沾染上病毒。為了有效地清除手部的病毒和細菌,我們建議在流動水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進行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公共物品、用餐前以及上廁所後等關鍵時刻。這樣做可以保護我們的健康,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3.保持社交距離

請儘量確保社交距離維持在1米以上,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同時,應避免與出現呼吸道症狀的人士進行近距離的接觸。

4.關注健康,及時就醫

請時刻注意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一旦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請立即戴上口罩,儘快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和治療。在就醫時,請主動向醫生說明自己的旅行經歷和與他人的接觸情況。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