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好的岩茶尾水越舒服,這是茶圈真相?還是純粹瞎扯?

2023-08-08     小陳茶事

原標題:越好的岩茶尾水越舒服,這是茶圈真相?還是純粹瞎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茶桌上有個不傷大雅的問題,很多人喝茶時都聊過。

「你喝了這麼久的岩茶,認為哪一泡最好喝?」

這些年走來,聽過無數版答案。

還記得有位過來諮詢干茶白霜的老茶友,最喜正岩頭沖茶水的清甜,岩茶揉捻之後部分析出的可溶性茶味,被附著在條索表面,經過烘乾後定型下來,後期定製焙火還能別添滋味。

正式泡茶時,往蓋碗內沖入沸水的剎那,茶香揚起,干茶表層茶味物質,率先溶入茶湯當中,所以,頭道茶雖然是開場熱身,但那股輕柔清甜甘潤的茶味,是不可替代的。

當然,也有部分茶友,會從心理偏好將「最好喝的一衝茶湯」投票給尾水。

已經泡淡的尾水,論茶香層次,茶味飽滿度,客觀上是沒有任何優勢的。

但是,當你花了兩三個鐘頭慢慢沉浸式享受一泡好茶,連泡多次,泡到接近10沖之後,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越喝到後面,對一泡好岩茶的認同感更強。

這種無比滿足的喝茶心情,也難怪會有人投票給略顯清淡的尾水。

對絕大多數茶友來說,最好喝的那泡茶,不在開頭,也不在結尾。

而是掐頭去尾,選擇中間段年富力強,茶味最是飽滿、醇厚、有漿感的狀態。

譬如,傳統意義上常提的,三沖四沖是精華。

要是遇上相對耐泡的茶(能泡十來沖的那種),那麼,茶味巔峰期的維持時間更長,3-6沖的茶味表現一概盡善盡美,沒有絲毫下滑趨勢。

《2》

從頭到尾完整喝完一泡岩茶,你會發現,好岩茶每一道茶水的表達側重點是有區別的。

上禮拜天,寫到岩茶工藝與山場的對比時,引用了身邊一位朋友的喝茶觀點。

按照他的想法,岩茶工藝比山場更好喝懂,焙茶火功不同的茶,香氣茶味都不同,火香濃郁程度差別很大。

如果是做青方面進行調整,傳統做青,做青偏熟的岩茶,對比「做青保鮮爽」風格的岩茶,基本看到湯色的那一瞬,再結合茶香表現,也能立馬分清。

「保鮮爽」做青加工出來的岩茶,花香果香都是一股清新基調,基本沒有熟果香,常年喝岩茶的資深茶友,聞一鼻子就能知道答案。

雖然麻花從心底,對他的這番話只認同一半,具體細節其實也沒說錯,但在工藝與山場的影響力方面,始終是並重的。

山場底子不行的岩茶青葉,哪怕交給傳承人大師去做茶,也做不出那種喝一口就能讓人大呼「哇塞」的驚艷級好茶。

蓋碗泡岩茶,工藝特徵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與「喝出來」。

拿到一泡茶,看一眼乾茶就能快篩出許多工藝問題。

譬如,原料老嫩不一,干茶花雜,做青與焙火程度不均勻,揀剔不精,有明顯蠟片與老茶梗。

沸水泡開後,前三沖的焙火香,最是濃郁。

之前有茶友好奇,為什麼他喝了某款正岩肉桂後,沒有聞出桂皮香?

一打聽,才知道對方剛泡了兩沖茶,就心急尋求答案。

只能勸之,好漢不贏前三把。

對岩茶來說,前三沖喝茶,趁熱聞蓋香時,焙火形成的馥郁焦糖香、烤瓜子香,做青發酵得來的熟果香一馬當先,將品種特色暫時蓋過去的情況也不稀奇。

喝岩茶肉桂,聞干茶以及前三沖聞蓋香,暫時聞不出那股特徵性的辛銳茶香,也先別著急,照常繼續泡下去。

隨著茶香茶味的逐層解鎖,自然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刻。

《3》

喝岩茶,前三沖泡出來的茶湯風味,呈現上升趨勢。

漸入佳境,緩緩上升。

一開始喝茶,整泡茶的做青發酵度,火功高低等淺層信息能得到及時挖掘。

隨後再泡下去,到了中間階段時,品種特徵不能少。

畢竟,品種特色是鑑定一款岩茶具體身份的關鍵線索。

繼續以肉桂為例。

蓋碗沖泡岩茶肉桂,前三沖暫時聞不出桂皮香,暫時還不用急。

要是繼續再泡下去,3沖4沖,再到5沖6沖,泡到一壺水都快見底,還是沒出現半點「肉味」。

(注,肉味是調侃說法,指岩茶肉桂的品種特徵,包括桂皮香以及茶水入喉的辛辣感等)

這時,問題性質就變了。

對待這種情況,完全值得懷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問題茶。

是工藝不到位,損壞了品種特徵?

還是用了雨水青,折損茶香?

又或者是說,這泡茶存在焙空嫌疑,茶味很薄,沒有鮮明特色?

喝岩茶,喝不到清晰品種特徵的肉桂,不是好肉桂!

肉桂如此,其餘岩茶品種也不例外,在這個底線問題上面,所有岩茶品種一視同仁。

尤其是,當你打算喝一喝岩茶圈內有意思、有特色的品種茶,譬如雪梨、梅占、北斗、白雞冠、鐵羅漢時,已經泡到了接近6沖,整泡茶都快喝完了,品種特色茶香與茶味還是沒有出現。

這樣沒有特色的好岩茶,很難評為好岩茶。

《4》

喝一泡岩茶,每個階段都有不少觀察重點。

一開場,前三沖辨別工藝特色。

再繼續,趁著中間段的茶味信息最是完整,快速分辨品種個性。

泡到尾水後,茶味逐漸淡下去,可以來聊聊山場問題。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越是留到最後,越能看清一泡岩茶的潛力。

武夷岩茶的風味潛力,很依賴山場環境。

山場越好的岩茶,越喝到後面越舒服,這是由於韻味決定的。

正岩好茶內部,有益物質豐沛,能影響一款岩茶的上限。

正岩茶聞著,茶香更清晰純粹,香氣帶有靈動感,香得幽遠。這種具備高級感的茶香,聞著就很舒服。

正岩茶喝著,最鮮明的特色的茶味很醇厚,茶水帶有骨鯁感,咽下茶湯剎那,又醇又滑。

喝完茶之後,細細回味。

美妙的喝茶回味,包括唇齒留香、生津、回甘、清涼感、以及系列說不上來的,但又非常打動人的回味,讓人喝完一泡茶後能惦念許久!

《5》

話說,從看似抽象的韻味回味。

是怎麼判斷一款岩茶的山場好不好呢?

方法很簡單,憑藉直覺本能。

好山場的茶,當你當場喝了一杯茶,心裡還想著趕緊續茶,繼續再喝下一杯。

正岩核心山場的茶,好喝又耐泡,喝到八、九沖尾水之後,越喝越舒服,有一種喝茶喝到盡興,十分酣暢淋漓的感覺。

喉間生津與回味,持久不絕。

甚至於,還能出現陣陣清涼感,好似徐徐清風吹過你的心間。

這種喝到盡興,無比滿足的狀態,不是隨隨便便的一泡茶就能實現。

山場足夠正,才能帶來這樣的硬核回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9da5c28527028f49979ad89868701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