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數大唐十大名將,一人是武聖人級別,兩人再造大唐,四位是胡人

2023-08-24     尋根拜祖

原標題:悉數大唐十大名將,一人是武聖人級別,兩人再造大唐,四位是胡人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時期,戰爭幾乎貫穿了大唐289年的歷史,因此湧現出無數的名將,如果只能遴選十個,爭議一定會非常大。

我揮動「砍刀」,保留如下十位,供大家探討:李靖、李勣、蘇定方、王忠嗣、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僕固懷恩、高仙芝、李晟。

01.李靖:天王級戰神

無論大家的評選標準是什麼,但如果漏了李靖,就請你們一腳踢開評選者。別說在唐朝,即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李靖都是與孫武、吳起並駕齊驅的一流軍事指揮家和軍事理論家。

很多人都認為,初唐第一名將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是純屬不懂軍事的胡扯,李世民在李靖面前只配當弟子。

估計有人不服,大唐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靖有什麼?別人云亦云了,準確說李世民打下了大半個北方,南方跟他沒一毛錢關係,那裡是就是李靖的疆場。

又有人說,南部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不是李孝恭嗎?確實是,不過李孝恭只是掛個名,實際指揮權在李靖手上。

這跟高祖李淵的指導思想有關,他鑒於北朝的歷史教訓,不敢將兵權授予外人。最初李淵的計劃是「北面李世民,南面李元吉」,可惜李小四不頂用,只好啟用了侄子李孝恭。

但李孝恭的軍事才華也不突出,於是李淵便讓李靖出馬,二人的分工是:李孝恭是軍政一把手,但涉及軍事行動,由李靖全權負責。所以,南方的統一戰爭是在李靖的指揮下完成的。

李世民曾經打過敗仗,李靖則從來沒打過敗仗,而且常常上演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李淵曾經評價李靖說:「古代的名將,即便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遠遠不如李靖。」

統一南方後,李靖又被調往北方,完成了兩大壯舉:貞觀四年滅了突厥,貞觀九年滅吐谷渾,開創了大唐對外滅國戰爭的先河。

這兩次戰爭,李靖將「奇正相合」的軍事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唐軍總能以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戰勝對手,讓人大呼過癮。

李靖的軍事思想影響了一大批將領,當世名將李勣、李道宗、李大亮、薛萬徹、執失思力、契苾何力、侯君集、蘇定方都曾經跟他學習兵法,連李世民也多次向李靖討教。

李靖還留下了《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霸國箴》、《韜鈐秘書》、《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兵鈐新書》、《弓訣》等多部兵法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武聖級別的軍事家,併入選了「武廟十哲」。

遺憾的是,由於李靖的層次太高,本該熱血噴張的戰爭總能被他輕鬆收割,讓那些喜歡看熱鬧的外行頓感索然無味。

所謂「善戰者無功」,這就是李靖名氣不夠大的原因。

02.李勣:終生征戰

李勣本名「徐世勣」,即瓦崗寨里的那位「徐茂公」,降唐後被賜姓李,改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後,為避諱又改名為「李勣」。

如果是李靖是「專家型人才」,李勣則屬於「實踐型人才」,他從17歲上戰場,打了一輩子的仗,通過一步步升級,將自己練成了一代名將。

降唐後,李勣追隨李世民參加過河東之戰、虎牢關之戰,又追隨李靖參加過平定輔公祏之戰、滅突厥之戰。

尤其是消滅突厥的戰爭中,李勣的表現相當出彩,奇襲鐵山的計策是他提出來的,在磧口截斷頡利可汗北逃之路的也是他。

貞觀十九年,他又追隨李世民參加了遠征高句麗之戰,先後在蓋牟城、遼東城、安市城等系列戰鬥中連創佳績。

貞觀二十年,李勣又率軍滅了苟延殘喘的薛延陀,成為繼李靖後,第二位大唐「滅國將軍」。總章元年,李勣又率軍滅了高句麗,平了李靖的滅國記錄。

李世民在世時曾經將李勣和李道宗、薛萬徹列為李靖之後最出色的將領。事實上,李勣的成就要遠在李道宗和薛萬徹之上。

李勣從17歲到75歲,幾乎一直在征戰,可謂「生命不休,征戰不止」。唐玄宗設立武廟時,李勣和李靖一起,成為唐朝僅有的兩位「武廟十哲」入選者。

03.蘇定方:二代戰神

蘇定方是李靖的弟子,他這一生有點坎坷。早年他曾經是竇建德部下,竇建德滅亡後,他又追隨劉黑闥對抗大唐。劉黑闥覆滅後,蘇定方隱居家鄉,發誓不為大唐效力。

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奉命安撫河北,蘇定方受感召出山,應募入伍成了一名府兵,並追隨李靖參加了消滅突厥的戰爭。

在鐵山決戰中,蘇定方率領200精銳騎兵奇襲可汗大營,為唐軍的勝利立下殊勛。遺憾的是,此戰過後,蘇定方因為士兵劫掠遭到彈劾,整整二十餘年不得出頭。

當蘇定方再度出山時,已經是55歲的老將了,從那一年開始,他就成了大唐最忙碌的將軍,常常上半年在遼東打高句麗、新羅,下半年又在蔥嶺打西突厥,來回跨度兩萬里。

除了參與消滅東突厥,蘇定方還獨立率軍滅了西突厥和百濟,還曾經參加過對高句麗、吐蕃、新羅的系列戰爭,直到76歲病逝於前線。

04.王忠嗣:獨臂擎天

王忠嗣是烈士遺孤,被唐玄宗收為義子,並養在宮中。開元十一年,在郁標川之戰中,王忠嗣主動請纓,以數百人奇襲吐蕃,一戰成名。

此後王忠嗣越戰越勇,天寶元年的桑乾河之戰,他巧施反間計重創後突厥,導致後突厥的滅亡。

因為出色的戰績和唐玄宗的信任,王忠嗣一度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掌握了大唐七成以上的邊軍,可以說是大唐的獨臂擎天柱。

天寶六年,由於在石堡城之戰中與唐玄宗產生分歧,觸怒了龍威。加上他與太子李亨的特殊關係,受到了唐玄宗的忌憚,這導致他差點遭遇殺身之禍,不久便鬱鬱而終。

05.哥舒翰:西陲神話

哥舒翰是西突厥人,是盛唐時期文人最膜拜的將領,無數詩人為他寫下了壯美的詩篇,比如這首《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的仗極具畫面感,戰場上他和小家奴左車一前一後殺入陣中,哥舒翰縱馬追擊,接近敵將時將槍尖搭在對方的肩膀上,並發出一聲大喝。敵將剛一扭頭,哥舒翰的槍尖便扎進對方的脖子。

緊接著,他一聲大喝將對方的屍體拋向空中。屍體剛一落地,左車縱身下馬,拔刀砍下首級……

這個畫面已經成了吐蕃人的噩夢,哥舒翰因此得到了王忠嗣的提拔,並在王忠嗣被免職後接替了他的河西、隴右節度使。

在石堡城之戰中,哥舒翰揮動十萬大軍,強攻十天,拿下了鬼見愁的石堡城。從此以後,吐蕃人很長時間都不敢再接近唐軍。

遺憾的是,哥舒翰後來因為中風被迫回到長安養病。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強迫哥舒翰躺在擔架上去鎮守潼關。

後來唐玄宗誤聽楊國忠的讒言,逼迫哥舒翰出關作戰,結果導致唐軍30萬大軍在靈寶附近慘敗。哥舒翰則被叛徒綁縛送給了仇敵安祿山。

06.高仙芝:山地之王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自幼隨父生活在安西都護府。

高仙芝的成名戰是「遠征小勃律」,那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戰爭,他率領一萬多人,越過蔥嶺,在茫茫雪山穿行數千里。期間唐軍經歷了超越人體極限的長途跋涉,又在冰山中兩次奇襲吐蕃,並成功征服小勃律國。

此後,他又多次穿越崇山峻岭,連續征服突騎施、吐蕃、石國、朅師等國,並將他們的國王俘虜進京。由此高仙芝名震中亞,被譽為「山地之王」。

遺憾的是,由於葛邏祿人的背叛,高仙芝在「怛羅斯之戰」中吃了敗仗。安史之亂後,高仙芝遭遇監軍太監邊令誠的誣陷,與封常清一起被唐玄宗冤殺。

07.郭子儀:兩次再造大唐

郭子儀是中唐毫無爭議的第一名將,他兩次再造大唐的功績,可謂獨步天下,冠絕史冊。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先後在河北、關中、陝州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眼看著安史叛軍節節敗退,唐肅宗卻出昏招,在相州之戰中以監軍魚朝恩協調九道兵馬,因此導致唐軍慘敗。早就受到忌憚的郭子儀因此成了背鍋俠,被剝奪了兵權。

寶應元年,郭子儀再度出山,平定了河東之亂。可不久後,新即位的唐代宗受程元振挑唆,再度剝奪了郭子儀的兵權。

廣德元年,吐蕃攻入長安,唐代宗逃亡陝州,郭子儀帶著二十幾個隨從,又開始了二次拯救大唐的艱難征程。他憑藉個人威望,將各方勢力,以及散兵游勇召集到一起,以弱勢之兵打退了吐蕃,讓瀕死的大唐又活了過來。

此後,郭子儀在唐代宗的不信任、太監的構陷中,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團結回紇等胡人部落,連續打敗吐蕃,挫敗僕固懷恩的叛亂,直至83歲才退休。

08.李光弼:平亂第一功臣

由於郭子儀中途被解職,因此平定安史之亂的重任就落在了李光弼頭上。

李光弼是是契丹人,早年曾經是王忠嗣的部下。安史之亂爆發後,他與郭子儀一起在河北大破燕軍,後來又在太原保衛戰中,以「地道戰」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粉碎了叛軍從河東進攻關中的戰略意圖。

後來李光弼接替郭子儀出任朔方節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在河陽之戰中再次以弱勝強,一舉扭轉了相州之戰後的被動局面。

讓人無語的是,朝廷總是在關鍵的時候自斷臂膀,李光弼又遭遇了郭子儀同樣的狀況,在宦官魚朝恩的強迫下,李光弼被迫強攻洛陽,並遭遇了失敗。

戰後,李光弼被調往東南戰場,負責平定袁晁、方清等農民起義。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李光弼飽受太監構陷,以至於嚇得不敢進京,差點走上僕固懷恩的老路,不久鬱鬱而終。

09.僕固懷恩:父子雙璧

僕固懷恩是鐵勒人,郭子儀的老部下。李光弼被調走後,僕固懷恩接過了朔方節度使的兵符,並與兒子仆固瑒一起,成為徹底平定安史之亂的「父子雙璧」。

仆固家族滿門忠烈,整個家族有46人犧牲在了戰場。在河北之戰中,僕固懷恩父子親率大軍連戰連捷,將史朝義一路追擊到遼西,並斬獲了他的人頭,從而徹底平定了為時八年的安史之亂。

當初,為了獲得回紇人的支持,僕固懷恩連續嫁了三個女兒到回紇和親。這個為國盡忠的舉動,竟然成了他遭受懷疑的起點。

在各方勢力的猜忌和打壓下,僕固懷恩退無可退,走上了反叛之路,最後被老領導郭子儀一舉擊潰。

可以說,僕固懷恩的經歷就是一場悲劇,是安史之亂後朝廷與地方藩鎮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否則,以僕固懷恩的貢獻,絕對可以與李光弼齊肩。

10.李晟:再造大唐

李晟又是一位再造大唐的勛臣、名將。他早年從軍於鳳翔軍,長期與吐蕃人作戰,並多次立下大功。

涇原兵變後,唐德宗逃往奉天,朱泚在長安稱帝,大唐再次面臨生死一線間。

當時正在河北平叛的李晟立刻率軍勤王,卻不料又遭遇李懷光的叛亂。幸虧李昇早有預判,他沒有聽從朝廷的命令將軍隊指揮權交給李懷光,而是故意將駐地與李懷光拉開了距離。

正是他的這個舉動救了他自己,也救了大唐。

在朱泚和李懷光的東西夾擊下,李晟以絕對弱勢的兵力,巧妙利用朱泚和李懷光的矛盾,策反並收編李懷光的部下,竟然神奇般地打敗了朱泚,收復了長安,並重新迎回唐德宗。

此後,李晟又多次擊潰吐蕃的入侵。遺憾的是,唐德宗也犯了疑心病,居然中了離間計,解除了李晟的兵權。

11.其他遺珠

除了以上十位名將,我覺得至少還有以下遺珠:裴行儉、郭元振、馬燧、渾瑊、韋皋、李愬、李克用……

總之,唐朝是一個武力值頂流的時代,可謂名將薈萃,群星燦爛,不知道您覺得還有哪些遺珠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34715dbccd9bb90228ceb1e60b9d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