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性極大的叛徒,先叛中共再叛國民黨,犯下的罪惡遠超顧順章

2023-03-16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危害性極大的叛徒,先叛中共再叛國民黨,犯下的罪惡遠超顧順章

極司菲爾路76號(今上海萬航渡路435號),原是軍閥陳調元的公館,抗戰開始後被日軍占領。漢奸丁默邨(《色戒》中男主角易默成原型)、李士群給日寇當特務、搞情報,招攬了吳四寶等「白相人」做打手,盤踞76號無惡不作。

「魔窟」76號大門

汪精衛投靠日本人,與丁、李合流,汪偽「六全大會」在這裡召開,會後成立「特工總部」。從此這裡成了關押、拷打、搶掠、敲詐的罪惡淵藪,人人聞之色變。在吳四寶、佘愛珍的故事裡,對76號的罪惡已有所敘述。他們只是打手爪牙,這個「魔窟」背後的「魔王」,卻是李士群。

在前一篇有關吳四寶、佘愛珍的故事裡,我們講了上海灘「第一惡人」吳四寶無惡不作,最終被其日本主子毒死。其實,上海極斯菲爾路76號汪偽「特工總部」里,吳四寶只是一個打手,他的背後還有大BOSS——李士群。掌管汪精衛政權的「魔窟」76號特工總部的李士群,在上海灘炙手可熱,權傾一時。在李士群執掌「76號」期間,「76號」犯下血案3000多起,李士群的罪惡,比之所謂的「第一惡人」吳四寶,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娶妻葉吉卿

影佐禎昭

周佛海回憶錄里的影佐,叫影佐禎昭,任日本上海「梅機關」機關長,是具體操作汪精衛叛國的特務頭子。汪偽政權建立後,影佐任最高軍事顧問,是汪政權的「太上皇」。晴氣,全名晴氣慶胤,影佐的助手,具體負責領導汪偽特務機構,是丁默邨和李士群的實際上司。晴氣第一印象就對丁默邨比較警惕,而對李士群比較親切。他的回憶錄稱:1938年冬天的某一天,日本大使館書記官清水董三帶著丁默邨和李士群來到重光堂,晉見大特務土肥原賢二中將。丁默邨「看上去三十四、五歲,眼睛像蛇一樣,發出幽光,令人毛骨悚然。李士群是個又白又胖的美男子,兩眼炯炯發光,一看就像是滿面春風,與丁默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晴氣的第一印象明顯帶著偏見。事實證明,李士群手段毒辣,比丁默邨有過之而無不及!

丁、李二人中,率先投靠日本人的是李士群。李士群,1905年出生於浙江遂昌,家境貧困,但天資聰明,20歲時考上了上海美術藝術專科學校。在上海讀書期間,他偶遇同鄉葉吉卿。葉吉卿長相漂亮,家庭富有,年齡比李士群大3歲,當時正在復旦大學讀書。李士群得到葉家資助,得以完成學業。還有一種說法,是李士群餓暈在葉家門口,被葉父救起,因此與葉吉卿相識相戀。這一說法太過傳奇,恐非真實。

葉吉卿勸導李士群放棄學繪畫,轉入上海大學攻讀化學。當時上海大學有著濃厚的革命氛圍,看看擔任過上海大學教授的人名就可見一斑:瞿秋白、茅盾、惲代英、李達……熱火朝天的革命氛圍吸引了很多青年學生。大約在1926年,李士群在學校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葉吉卿也一同入黨。「四一二政變」後,上海一片白色恐怖,黨組織派李士群到海參崴東方大學接受特工訓練。李士群1928年底回國,從此與特工工作結下不解之緣,也因此死於非命!

葉吉卿1946年受審時留下唯一照片

在之後幾年從事中共特科工作中,李士群被捕達8次之多。面對拷打、審訊,皆因沒有被抓住確鑿證據,李士群咬緊牙關硬挺過來了。葉吉卿為營救李士群,花錢出力,費盡心思。有一次李士群被公共租界工部局逮捕,為了不被引渡給國民黨,他走青幫大佬季雲卿的路子,得以獲釋。事後李士群向季雲卿投門生帖,從此與青幫拉上了關係,也為他投降日本後招攬手下埋下了伏筆。1932年,李士群、葉吉卿夫婦同時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這一次李士群當了叛徒,加入了中統的前身——陳立夫領導下的調查科。

正是這個時期,李士群認識了丁默邨。丁默邨當時主編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創辦的《社會新聞》,李士群成為該報編輯之一,用以掩護特務身份。丁默邨曾是共產黨的重要幹部,叛變革命後危害極大,因為李士群隱瞞了自己叛變一事,特科並不知道,命令李士群幫助鋤掉丁默邨。這時李士群救了丁默邨一命——因特科「打狗隊」不認識丁默邨,由李士群指認。李士群為報曾被調統局上海區區長馬紹武嚴刑拷打的私仇,當特科展開「打狗」行動時,李士群按約定的暗號拍了拍馬紹武的肩頭,立即一顆子彈命中馬紹武要害。丁默邨逃過一劫,馬紹武成了替死鬼。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丁默邨、李士群的伎倆暴露後,調統局要查辦。丁默邨人脈深厚,被保釋出去;沒有後台的李士群則沒有這麼幸運了,他被押解到南京,關入牢獄,受盡酷刑,要他承認是雙面間諜。生死一發之際,葉吉卿舍「身」救夫。

二、川島芳子之謎

葉吉卿帶著大量鈔票金銀趕到南京,揮金如土,上下打點。收下賄賂的調查科內部人士指點走「上層路線」,引薦葉吉卿給調查科長徐恩曾。果然,在徐恩曾的親自干預下,李士群獲釋,並得到了調查科(後改為中統局)一個基層職位,總算起死回生。江湖傳說,葉吉卿為了救丈夫,獻金又獻身。葉吉卿頗具姿色,徐恩曾又是出了名的好色,加上李士群獲釋的結果,很容易使人產生「粉色」聯想,傳出「八卦」,不足為怪。

李士群在中統混得不好,一直就是個基層情報人員,跟同為叛徒的顧順章相比,待遇簡直就是天上地下。顧順章造成的危害毋庸多言,但讓當時的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個不起眼的中統小嘍囉李士群的危害將會遠遠超過顧順章。叛徒也分好多種,叛變幫會叫叛徒,叛變組織也叫叛徒,最可惡的叛徒自然是叛國,而李士群正是叛國投敵當了漢奸。

南京失守後,李士群隨遷到武漢。1938年秋,李士群終於覓得機會,捲款逃到香港,與日本駐香港領事中村豐一接上了頭。李士群叛國求榮,有著深刻的思想基礎,那就是攬權貪財,出人頭地。他掌管76號特工總部後,曾對老朋友馬世淦說:「我們都是沒有根基的人,到重慶是跟別人競爭不過的,那邊有很多有資歷的人已經擠滿了,這邊(汪偽)隨我高興爬多高就多高。」

很多網文描述,李士群在武漢時,被著名間諜川島芳子色誘,投靠了日本人,然後在川島芳子的介紹下,溜到香港,見了中村,中村再把他推薦給上海日本總領事館書記官清水董三。這一說法最初見於李士群手下、汪偽特工總部南通分區區長姜頌平的回憶,網文紛紛引用。細考之下,這一說法不大靠譜。日本傳記作家上坂冬子所作《男裝女諜川島芳子》記載,武漢會戰前這一段時間,芳子正在天津開飯莊,日本人甚至想除掉她。將李士群與川島芳子聯繫在一起,有穿鑿附會之嫌。李士群常在閒聊中放大話,以震懾手下。比如他把與川島芳子的關係說得十分親密,還把與影佐的交情說得非常深厚,都有吹牛之嫌,有人信以為真了。倒是一同當漢奸的羅君強回憶,李士群是與日本台灣籍女間諜搭上聯繫,逃去香港找中村,較為可信。

另外,據「五面間諜」袁殊回憶:李士群從香港跑到上海,「得聞袁殊是軍統後,李立即找到袁殊,要求安頓一個住處。袁殊把李安頓在霞飛路一家飯店的包房中,……袁殊送給李士群一點錢,李用三十元錢買了一套舊西服,開始在上海活動起來。」可見,李士群初到上海,衣食尚無著落,仍在落魄中。

三、漢奸合流

此後不久,善於活動的李士群逐漸得到清水董三的重視。為了表示自己「親日」,李士群娶了一個來自東北的親日商人的女兒。「李的老婆葉吉卿回到上海後見狀大鬧,葉對李有救命之恩,李士群無可奈何地把那個女孩子送回『滿洲國』了事。」縱觀李士群飛黃騰達這幾年,風流韻事不多,除了葉吉卿「閫威」森嚴外,他自己忙於抓權抓錢,應是主因。

李士群初投日本人時,有個硬傷——他一直是中統基層人物,名頭不夠響亮,缺乏號召力。他想到了老上司丁默邨。全面抗戰之初,蔣介石授權陳立夫搞了一個「調統會報」,下面分三個處。第一處處長徐恩曾,第二處處長戴笠,丁默邨任第三處處長,負責電訊和總務。不久,第一處改組成中統,第二處改組成軍統,第三處撤銷。戴笠又落井下石,舉報丁默邨在接待張國燾時揮霍貪污,丁默邨被「下崗待業」。一氣之下,他跑去昆明養病。接到李士群邀請,正中下懷,立馬來到上海。

1939年初,日本大本營批准由晴氣指揮丁、李組建特務組織,運來三十萬日元鈔票,裝滿兩大柳條箱;還有大量手槍、子彈、炸藥,並把極司菲爾路76號拔給他們作為據點。他們糾合吳四寶這一類流氓混混,還有一大批中統、軍統變節者,組成日本鬼子的爪牙,瘋狂破壞抗日組織,殘害同胞。76號特工總部,是徹頭徹尾日本侵略者豢養、指揮、監督下的罪惡淵藪,令人言之色變的「魔窟」!

坐者為吳四寶

缺人手的汪精衛、周佛海、缺旗號的丁默邨、李士群,在日本人撮合下,一拍即合。穿針引線的人叫汪曼雲。當時汪曼雲是留守上海的國民黨市黨部委員,被李士群拉下水。他趁前往重慶參加培訓路過香港時,帶去丁默邨給周佛海的信,與汪精衛叛國集團搭上線。1939年5月,汪精衛一行來到上海。經過討價還價,丁默邨、李士群帶著手下與汪精衛「合流」,成了汪精衛的保鏢和打手。

四、清鄉罪惡

「魔窟」76號乾的壞事罄竹難書。在講「第一惡人」吳四寶橫行上海灘一文中有所敘述。吳四寶是李士群的手下,他乾的壞事,大多數是李士群指揮、指使的。這裡不再重複。可是,我們卻要知道,李士群的罪惡並不僅僅是76號。顧順章叛變,造成極大危害,但畢竟涉及面窄。李士群的罪惡,危害的人群是千萬的級別(當時僅江蘇省的人口就是3600萬)。

汪偽政權投敵賣國,危害中華民族最為嚴重的,莫過於「清鄉」。日本侵華,以小吞大,最缺乏的是資源。日本侵略者最大的策略,就是「以戰養戰」,在占領地區瘋狂掠奪,殘酷盤剝,以供軍需。光靠他們自己,還不夠「順手」,於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汪偽。

汪精衛接受「清鄉」任務後,原想派羅君強主持。羅君強是周佛海的左右手,當時任汪偽「邊疆委員長」,對自己的職位十分不滿。汪精衛親自對羅君強說:「你這個邊疆委員長,是個『太子太保』(虛職),有個重要且實際的工作,我想要你去干。」說著從文件櫃里取出日文版《肅清方案》及中譯本。羅君強大喜。他建議:「肅清」二字太刺眼,不如改為「清鄉」。於是他積極擬定計劃、羅列人員,甚至自稱起了「本督辦」。羅君強不知道,早在1941年元旦,晴氣叫李士群去台北溫泉見影佐,影佐那時就內定由李士群負責「清鄉」。眼看到口的肥肉被搶,羅君強氣憤地回憶:「原來李士群和軍事顧問部的晴氣中佐,已經密商搞好了整套東西,只是請影佐端出來給汪方而已。」從此羅、李二人表面是兄弟,實際是死敵。

日本鬼子清鄉

1941年5月,「清鄉委員會」正式成立,由汪精衛親任委員長,陳公博、周佛海各任副委員長。這三人都是掛名,實際操作者,是「秘書長」李士群。「清鄉」使得一向富庶的長江中下遊人民被搜刮一空,連汪偽內部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當時任偽江蘇監察使的陳則民,向汪精衛報告:民間對「清鄉」怨聲載道,說「清鄉清鄉,就是清箱。」這話傳到李士群耳朵里,李士群惡狠狠地揚言:「陳則民若再來南京,我要殺他!」嚇得陳則民從此不敢露面。

「清鄉」期間,李士群還乾了兩件事。一是趕走了「維新派」人物、汪偽「江蘇省主席」高冠吾,取而代之,自己兼任「江蘇省主席」。什麼是「維新派」呢?日本鬼子1938年占領上海後,拉起一個偽政權,叫「維新政府」。後來汪精衛投敵,幾股漢奸合流,「維新政府」取消,人員併入汪偽政權。「維新派」在汪精衛集團里雖不得勢,但也有幾個人物,李士群強勢奪權,自然得罪了這一派。

「維新派」沒有實力,李士群固然隨意欺負,連他的上司周佛海,李士群也敢「太歲頭上動土」,敲了周佛海一筆竹槓。周佛海兼任汪偽「中央儲備銀行行長」,發行貨幣「中儲券」,以1:2兌換原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李士群卻說:「清鄉」區域內有4000萬法幣沒來得及換成中儲券,必須按1:1兌換。周佛海無可奈何,忍痛按李士群的要求收回了4000萬法幣。而李士群實際上仍按1:2向老百姓兌換,4000萬輕鬆落入口袋。

本文作者:馬駑,「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0a61273aa65a376985fdd09401ace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