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民電競
作者|新媒體中心
編輯|Kevin
題圖|網絡
在蒸蒸日上的電競發展中,除了日益增長的市場總額之外,似乎電競教育也在借著這股風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之前我們在「 人民電競·閒聊會|電競教育是一門『騙人』的生意嗎? 「也說過我們對電競教育的普遍觀點,本以為這個話題到那裡已經差不多了。
但我們不斷的看到新的電競專業進入視野中,也在後台和評論區看到不斷有人問「怎麼才能加入到電競行業中?「,因此我們決定和那些想要選擇電競專業的學生說說我們的想法,以及如果你有志於加入到電競行業中的話,這篇文章可能對你也會有些幫助。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作為從業者對當下的電競專業是什麼樣的態度;
第二部分,我們作為從業者如何建議這些既對電競充滿了熱忱又面臨報志願的學生有什麼建議;
第三部分,我們是如何成為電競行業的從業者的。
我們作為從業者對當下的電競專業是什麼樣的態度?
記者虞秋浩在查閱後,發現個別學校的專業是「數字媒體藝術」,另一些的專業是「運動與科技」,其他學校提供的專業都是「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這個專業的大部分課程是活動策劃和賽事運營等,他認為如果你真的想學習活動策劃和賽事運營的話,其實去體育院校學習也是一樣的;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數據分析之類較為垂直的職業,那可以謹慎考慮後填報電競專業。
編輯馬嘯認為選專業的時候應該選擇未來就業面比較廣的專業,而「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的課程太過垂直,只學電競專業沒有掌握其他專業技巧的話,其實是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作為參照,傳統體育商業最發達的美國也並沒有特別多的體育管理專業,一般也從屬於商學院,大部分學習的是商科的內容。而美國很多大學本身的體育年收入都可以達到上億美元,有著很多的切入體育職業的機會。目前看來國內電競也沒有這樣的環境。
記者王思奇認為在學校學習電競歷史和電競大綱這樣的東西是產業還不成熟的表現之一,而且對於大部分從業者來說研究電競的歷史並不會在職業上幫到他們,因此不太建議學生去選擇這個專業。
主任張億博提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一個認識,即「只有當一個人無法在電競行業謀生的時候,才會選擇去當老師」,因為同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其他工種收穫會更豐富,因此電競專業的老師的師資力量值得懷疑;其次,在他了解到的電競專業中,很多學校使用的教材明顯良莠不齊。因此,他很不建議學生去報考電競專業,其次,他認為這個工作畢業後找到對口工作也會非常的難。
主編周奕認為電競專業是一個需要慎重報考的專業,因為這個專業在未來對接的工作和學習到的內容,都和成熟的學科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雖然「選擇什麼是個人的自由」,但他還是強調這個「專業是需要慎重去選的」。同時,他也希望選擇了這個專業的學生不要以這個學科為藉口去打遊戲。
最後,周奕作為用人單位,也還是表達了和上一次相同的觀點,即:他不會招聘電競專業畢業的學生,更多的情況下他還是傾向於招聘其他優秀大學畢業的學生。
我們作為從業者對這些既對電競充滿了熱忱又面臨報志願的學生有什麼建議?
記者虞秋浩認為如果你是想加入到電競行業的話,不如你直接去電競行業密集的城市去上學(打個廣告,你可以點擊頁面底部的圖片跳轉到《中國電競全行業目錄》看看哪裡的行業密集更高),這樣你獲得電競行業實習與工作的機會會高很多。
記者王思奇認為,電競需要的絕大部分人才都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來提供,例如商務、策劃等等,因此如果一個學生想在未來進入電競行業的話,還是建議可以考慮選擇其他專業,只要在實習和就業的時候多注意電競相關的機會就可以了。另外,他對學生的建議是,不要因為電競專業聽起來像是能打遊戲的樣子,就報這個專業去大學打遊戲。
主編周奕則認為不論是誰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希望這些選擇了電競專業的人不會因為他個人的選擇而去埋怨其他人。
記者蘆文正認為大學報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會對口,但他認為大學專業一定是職業生涯的前期鋪墊,大學學到的東西會成為想要從事行業的基礎,他認為這是大學存在的意義之一。他補充道:「初高中可能是在學習基本的價值觀之類的,但到了大學就該學方法論和謀生技能了。」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自己對電競專業是否能報的判斷標準:「電競專業如果能為學生做出相應的賦能,比如能教會畢業生相應的技能,讓他們能以此為生,我覺得就是可以報考的;反之,如果這就是個幌子,沒法讓畢業生吃上飯,那就沒必要報考了。」
主任張億博認為想加入電競行業的話,不如去念常規的大學,然後參加電競社團,有天賦的話去當選手,沒有天賦的話就去當賽事組織者,這樣的經歷可以為未來的工作積累經驗。這樣在大學畢業後,你會獲得傑出的專業水平和電競社團的各類經驗,拿著這樣的資歷去大型電競公司應聘的話,應該會很容易找到工作。
以上是我們對電競專業的態度,和對這些即將填報志願的學生們的建議。不過我們並不是試圖去對任何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我們也明白,很多學生想要報考電競專業是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找到進入電競專業的通道。
因此我們想和大家分享我們這些人是如何加入到這個行業中的,告訴大家我們的經驗是什麼,也希望這些即將做選擇的學生能想清楚,並在未來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以下是我們和電競結緣的過程————
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一定可以進入到這個行業中
我當年報考的就是計算機專業,當時的想法是計算機專業能接觸電腦,所以可以更多的接觸到遊戲。那麼可能有很多像我一樣學習不太好的大學生,他們沒有太多學習的慾望,但他們對電競、遊戲確實感興趣,不過以前在家接觸的機會太少了,所以他們就想找一個能多接觸的機會,因此這個專業就是一個藉口、理由,我覺得這是很關鍵的一點。當然我是一個不好的榜樣,大學時候學的一個並不是自己很喜歡的專業,所以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吧。
而我進入電競行業是靠著投簡歷和機緣巧合,這和我原本的專業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如今我的感受是,如果你想加入電競行業的話,你還是需要一個自己過硬的技能,這是比較關鍵的。電競現在需要的新人的類型很豐富,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缺口,不論你是學CG還是學美術的,你能說會道,或者是過目不忘,這些技能都可以在電競行業找到工作——只要你有能力,不可能進不來的。所以我的總結是,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一定可以進入到這個行業中。
需要考慮好愛好和職業發展的關係
我覺得電競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是他的愛好者,我一開始也是個愛好者,那時候我還在國外讀書,感覺國內對國外電競的關注好像有點少,於是我和幾個朋友就嘗試著一起做個自媒體和一個網站,然後就認識了老周,就算入行了。
但我是覺得,隨著一個行業的成熟,行業對能力的需求是越來越高的。比如我開始做微博的時候,當時在新浪微博上英雄聯盟都還沒有官博。當時還沒有那麼多人在做這些事情,但現在就能看到好多媒體在做。現在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競爭激烈之後對人才的要求就是會越來越高,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我覺得要進入電競行業的話,是需要考慮好愛好和職業發展的關係,這是要自己把握的,因為不是每一個愛好都能成為職業。所以我還是覺得可以找到一個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去學好,再看有沒有機會去做和電競有關的機會。例如我昨天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投行的人找到了一個機會,慢慢的開始做遊戲相關的投行工作,如今世界上遊戲公司併購的百分之好幾十都是他們做的,對他來說這也算是進入了感興趣的遊戲圈,但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和遊戲是沒有一點關係的。
專業對不對口在招人的時候並不是特別在意或者看重,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
我以前是個報道體育產業的記者,大學學的也是體育新聞,但我自己的好奇心比較重,我當時是把整個體育產業都看了一遍,覺得電競比較有意思,然後就想進電競產業看看。正好看到這邊在招人,於是我就投了簡歷試試,然後就進了電競行業,其實之前我對電競不太了解,現在是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就還挺開心的。
我也可以講講如何進入體育行業,他們也對專業沒有硬性要求,不需要必須是體育專業畢業。以我當時進入我的實習單位為例,他們當時招人的要求是文字功底要好,這個其實和專業的關係不大,只要能寫就行;還要求對具體的項目足夠了解,再加一點語言優勢就可以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邏輯在電競行業可能也成立,就是你需要有一技之長,例如會設計或者會寫字,再加上你對某一個電競項目比較了解,或許你就會成為電競的賽事記者,所以我覺得專業對不對口招人的時候並不是特別在意或者看重,還是要看能力。
愛好成為了我的工作
我大學學的是心理,其實和電競是完全沒關係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份自媒體的工作,當時覺得我喜歡遊戲和電競,既然是做媒體的話做自己喜歡的內容不好麼?於是就在投簡歷的時候主要往這個方向投,正好有這個機會,於是我就在做現在這份工作了。
新聞、傳播等專業也可以是電競行業的入口
我大學學的是語言,但是平時長期觀看英雄聯盟的比賽,覺得電競是一種有魅力、有拼搏精神的比賽。再加上大學時參加的社團也是新聞社,在快畢業時就通過微博、知乎等平台私信各電競行業從業人員,並附上自己的簡歷,希望能進入電競媒體工作。進入了一家電競媒體後,這才開始了與電競結下緣分。
在電競行業實習後,因為家庭原因又接著攻讀了研究生,讀的是傳播學專業。雖然期間並沒有為電競行業做些什麼,但是平時遇到有關於季中賽、洲際賽和總決賽的新聞時,我十分感慨電競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我覺得電競與傳播有著緊密的聯繫 ,畢業後有幸再次加入電競行業,現在我的心情沒有當時那麼激動了,但正是這種平靜讓人覺得滿足,讓人能夠更加冷靜的看待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果電競是你的興趣愛好,在哪裡都可以發展,不需要把它當做你在大學要學的東西
我覺得我的經歷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我進入電競完全是因為我的興趣愛好。
我大學時候學的是法律,和電競沒什麼關係,但是我非常喜歡電競。 大學的幾年我也一直在學習,電競這個愛好也沒被我放下來,到了2005~2006年的時候我認識了《電子競技雜誌》這個媒體,之後我給他們寫過幾篇文章。不過我當時也沒有想過要進入電競這個行業中去工作,當時還是想繼續走法律這條路,那時候我還在備考北大的研究生。
考研成績公布出來我最後是差了北大4分,分數出來的第二天,我去了一趟《電子競技雜誌》社,正好當時他們需要人,於是我在分數出來的第二天就確定了要去那裡工作,這就是我進入行業的故事。
但我現在還是不會推薦報考電競專業,如果電競是你的興趣愛好的話,不論你的主業是什麼,它都會是你的興趣愛好,沒有必要去專門學電競。我覺得電競不足以支撐一門學科,我也不知道電競的課程中該學什麼。
反倒是我覺得大學階段應該學一些普世類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專業的東西,比如數學、中文和教育之類的,所以我的經驗就是大學要去學這些普世類的專業,而不要選擇電競這種太垂直的專業,這些東西是可以靠興趣愛好去彌補的。
我在工作幾年之後,慢慢的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在搞電競,而是在做記者,我認為是這個認知很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你進入電競行業到底是想打遊戲還是想從事這個職業,要對這個職業有認知,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我總結一下我的經驗,如果電競是你的興趣愛好的話,在哪裡都可以發展,不需要把它當做你在大學所學的東西,我覺得那樣是不值得的。
如果你想從事電競的話,你不用想太多,放心的去參加自己感興趣的事,記得保證自己同時具備能力和手藝
我和大家的路都不太一樣,我是群里唯一一個大專學歷的人。
我從小就比較學渣,從初中開始接觸到電競,我從小看到那些遊戲玩的比較好的人就希望和他們去接觸,我當時只有13-14歲,就跟著他們一起玩,發現我的技術並不比他們差。到2001年的時候,CS出來了,我感覺自己特別有天賦,感覺全城的人都打不過我,從那開始我在電競的路上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也是在2001年的時候,有一個網吧的老闆做了他們戰隊的網頁,叫「丹江星際聯盟」,那個網站做的特別好。我當時也想做出這麼好的網頁就想去學,但當時沒有教材或者教學視頻,我就去問他用什麼軟體做的,然後去各種賣光碟軟盤的地方去淘貨,我淘了一個月才找到了「網頁三劍客」這個軟體,之後我就開始學習使用辦法。到2003年的時候我做了當時最滿意的一個網站,就是我們CS戰隊的主頁,我在這期間學習了很多技術,例如讓網頁變得更美觀、訪問更流暢等等,一直做到2004年。當時我們的戰隊成績也很好,在我們的城市已經成了第一名,我當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世界冠軍。
到2005年的時候,我是藝術生,只要分數線夠的話,大專是可以隨便上的。我就看到汽車站有一個大招牌,上邊寫著西安外事學院圖上放了蘇昊的照片,配字是「中國電子競技之搖籃」。我當時就想我是不是能去試一下,但又覺得以我的水平是不是校隊都進不去,於是我就想著能不能進個沒有電競土壤的學校,我自己過去發展電競,於是我就去了西京學院。
在大專學習過程中,我大一大二都在外邊打比賽,我特別感謝的是,從2005年到2007年的這兩年時間讓我認識了全國各地的好朋友,因此我的人脈也比較廣。我的選手生涯一直到大二,我們在北京打比賽的時候遭遇了黑幕,我們領先對方8分的時候,伺服器重啟了,由於有黑幕存在我們決定不打了。
在不打職業之後,我就想我是不是需要找一份工作,由於之前一直在做戰隊主頁的網站,我手中還有技術在。剛好有人推薦我去游久,在游久我先做的是技術,從技術做到2011年的時候,老闆讓我來做內容,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算是成為了一個電競的媒體人,一直到現在。
回顧我自己的經歷,我自認我的經歷在行業中也是比較稀缺的,首先我的人脈比較廣,其次我有技術的經驗,也有做選手的經歷,還有做產品的心得,以及做媒體的想法。
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我這條路其實是很難被複製的。如果有想從事電競行業的年輕人來問我的話,我會告訴他,什麼專業都沒關係,因為我的出身是設計,但我也走到了今天。
我對新人想說的是重要的是你要有兩條腿。第一條腿叫能力(願景),這種能力更多的是你的理想、願景,這是你想為之付出的東西;第二條腿是手藝,這是為了達成目標時你的手段,也要保證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你要問自己是否擁有這些。以我為例,我的能力是我熱愛電競,而且我很了解,我覺得我經歷也比較豐富;而我的手藝就是技術,我可以作圖、敲代碼,而且我也擁有比較強的學習能力。
我會希望年輕人能保持一顆有慾望的心,如果想去參與什麼的話,就去參與、體驗。尤其現在我們其實不需要考慮太多的限制,因為現在大部分職業都可以保證你吃飽飯,只是說精神層面來說,電競可能能為你帶來更多的樂趣和體驗。
如果你想從事電競的話,那你就不用想太多,放心的去參加自己感興趣的事就好,但要保證自己同時具備能力和手藝,就這樣。
你有新聞線索?發送標題帶有【線索】的郵件到 esport@people.cn,剩下的事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