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開店誤區:是什麼在一步步毀掉你的店鋪?

2019-07-25   新期望電商

很多新手賣家以為自己看過幾篇文章、看過幾個視頻,就對淘寶了解得比自己親爸爸還深,就能月入殊不知淘寶就是女人心海底針。

也有不少新手賣家認為掌握了大神口中所謂的「技術」,就可以在淘寶上縱橫千里,那些「技術」其實都是投機取巧的把戲,你永遠不知道那些大神不過是忽悠你們連工作都沒有的屌絲。

我們還是別搞那些虛的,直接就來說說新手開店有哪些常見的誤區,不至於讓那些誤區一步步毀掉自己的店。

新手開店誤區一:以為價格低就可以賣出產品

不少新手就以為自己的價格最低,就可以賣出去產品了。

低價引流這種手段早幾百年就有了,但是你引來的流量是不是優質流量呢?

你的低價可能導致你的顧客質量不高,忠實度不高,售後糾紛也可能更多。

而且淘寶不是價格低就可以賣出去產品的地,現在更多的人都不敢賣太便宜又沒啥銷量的東西,一般認為便宜沒好貨同時表示不想當小白鼠。就比如我搜索「書包」,可以看到價格最低是16元,但是它們那些16元的書包是銷量最高的嗎?它們月銷為4、為6、為10。

我們再按銷量從低到高,銷量第一的不是16,銷量前十的也沒有16.

我們再想想自己除去成本這些,你還能賺到多少,後面你還要推廣,你不是還需要前期的資本積累。如果你前期最低想月入兩千,你一件產品的利潤是5塊錢,那你要賣400件,但是如果你利潤是20,那你一個月只用賣100件就可以了,甚至還能賺更多。

要記住我們做淘寶是要賺錢的,而不是做慈善的。

新手誤區二:以為店鋪沒流量、產品賣不出去是價格和標題的原因,頻繁修改

很多賣家上架新品就左看右看、左思右想,最後定好了價格,選好了一口價,還想好了標題。但是等了幾天,怎麼店鋪還有沒流量,是我們價格太高了,改改,是我們標題沒選好,改改。

店鋪沒啥流量是因為產品沒搜索權重、排名上不去,而不是價格、標題的原因。

產品賣不出去主要是因為沒基礎銷量、店鋪內功沒做到位,也不是價格和標題的鍋。

淘寶對我們的產品信息收錄是需要時間的,頻繁修改價格和標題會影響淘寶對你產品的判斷,重新識別你的產品,影響淘寶對你的流量扶持。

覺得自己價格確實是高,可以利用第三方打折軟體修改價格設置為促銷價。

價格改動一定要符合你這個產品消費群體浮動價格的區間,大部分類目關鍵詞下面會出現用戶喜歡的價格區間。

如果價格幅度改動過大,其實就會到影響你的群體價格標籤,影響到轉化率。

頻繁修改標題影響權重累積,甚至你去拆分關鍵詞、換掉有權重的關鍵詞,都會導致流量不穩定,一周修改標題不超過三次,不要進入「編輯寶貝」,在有個「小筆」的圖標點進去修改,同時要根據一定的數據分析修改優化

開店誤區三:把能做的引流方式都做了,狂開車、狂甩連結

中小賣家的精力、財力、人力、時間是有限的,各種站外甩連結,站內付費推廣,只會讓店鋪疊上一座座高山,壓力山大,入不敷出

而且引流不精準,導致店鋪、產品標籤被打亂,該進來的流量進不來,進來的流量又轉化不了。

前期產品沒有基礎銷量打底,是不建議開直通車引流,太不划算了。

SD風險很大,標籤不對,產品標籤混亂,萬一一著不慎被抓,直接陣亡

只有適合自己的、符合店鋪實情的推廣方式才最好、最有效,嗯,還是繼續做搜索權重吧。

開店誤區四:以為店鋪商品越多越豐富越好,把店鋪開成百貨超市

千萬別把淘寶店開成百貨超市,你以為的產品越豐富越多選擇,在進店人群眼裡就一個字「亂」。

你得想想淘寶為什麼要細分類目,為什麼要支持「小而美」的店鋪發展,就是為了讓新進來淘寶的小賣家們專注於一類產品,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許多賣家就喜歡在店鋪中上架不同類目的產品,這會讓系統不知道怎麼匹配你店鋪的流量,近幾年淘寶新趨勢就是打造小而美的店鋪

但是產品如果數量足夠,就可以輔助上下架玩法,獲取更多流量。

開店誤區五:以為開淘寶店成本很低

現在是可以選擇一件代發,只要選好靠譜的供應商,免了囤貨風險

不要以為成本低,就不做成本規劃,不做風險控制。走一步算一步, 先賣了再說。

很多小賣家其實推廣引流做的不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死在了資金鍊和供應鏈上,所以這一點上不要大意。

新手賣家其實就應該找個開過店的熟人,請他吃頓飯,再喝一點,他就什麼都會告訴都會告訴你了,說不定連私房錢藏哪裡都知道。(開個玩笑啦,還是得多學習學習淘寶運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