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經到來,孩子們有大把的時間在家,又趕上春節,這其實是一個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動手能力強的孩子,行動力也很強,這對於他們大腦其實是一種鍛鍊,手是人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鍛鍊大腦的靈敏度,促進智力發展。一般來說手巧的孩子心思更加靈敏。
導致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在於父母,有的父母怕孩子做的不好,就不讓孩子做,又或者平時學習壓力比較大,孩子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
現在的普遍現象就是孩子學習知識的水平是超前的,但是動手或者生活能力卻是遠低於年齡階段的。
家長其實沒有必要因為孩子年紀小或者是擔心他們做不好就不讓他們做,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做了孩子才有機會在其中吸取經驗。家長的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動手機會,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很好奇,對能夠幫助家長做事而感到開心,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機會參與到做家務或者是親自動手這件事請上來。
動手是開發孩子智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其實不僅僅是玩一些益智遊戲或者玩具,它貫穿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學習之外還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下面就來講一下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開始。
1.讓孩子生活自理
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還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可以多讓孩子做一做。尤其是寒假孩子有很多時間在家,比如說年底收拾屋子,做飯洗菜,洗衣服,都可以讓孩子做。
不要怕孩子做的不好,一次兩次不行,多做幾次孩子就能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經驗了。
如果是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們自己收拾玩具,洗手洗臉。小學低年級就可以自己收拾屋子,不要求孩子能做的有多好,但是最起碼要放心大膽的讓孩子去做。
2.儘量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
寒假在家,孩子不用接送上學,如果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最好讓他們和父母在一起。和老人的話他們會因為寵孩子不讓他們做任何事情。往往父母帶孩子的話,還有機會讓他們做事。
如果需要老人帶孩子的話,最好和他們達成一致,囑咐老人多讓孩子主動做一些事,其實孩子年紀越小適應能力就越強。誰做事情都不是一次就完美的,孩子洗菜洗不幹凈就讓他們洗兩遍,一開始做得差一點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一開始可以在一旁提點一下,告訴孩子哪裡做的不好,但是不需要上手幫忙。
3.給孩子機會自己去買東西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去買菜或者去超市買點東西,從最簡單的一樣東西開始,逐漸過渡到更多的商品。
可以先從自己家小區開始,慢慢的擴大外出的範圍。讓孩子買東西除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之外還能讓他們提高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當孩子能夠自己動手買菜買文具的時候,就是他們獨立能力提高的時候。
有的時候孩子脾氣不好或者是和家長之間有矛盾,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接觸過外人,不懂得與人交往的分寸。如果能夠多出門接觸一些家人和同學之外的人,孩子也會更懂禮貌。
還有的孩子遇到陌生人就很怕生,不敢說話,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安全區沒有擴大,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所以放假讓孩子出門幫忙買個東西也是教他們熟悉與其他人打交道,擴大自己安全區的一個過程。
而且買東西還能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除了學習和興趣愛好之外,生活也是一個豐富的大課堂,很多基本的技能就能從生活中學習到。讓孩子買東西還能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意識。
孩子從小對金錢有概念之後,長大了才不會奢侈浪費,從小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4.多鼓勵少批評
孩子一開始自己做事情的時候難免會犯錯,但是家長要多看到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以鼓勵為主。想要讓孩子下次更有意願去做,就不能總是批評他們做得不對的地方。
其實相對於家長或者熟悉的人表揚孩子,如果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陌生人的表揚往往能給孩子更大的自信去做事。
尤其是在寒假這種比較長的假期中,能夠更加連貫的讓孩子動手實踐,時間也充裕,不會和孩子學習衝突,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隨著孩子動手能力的提高,其實帶給他們的好處也有很多,首先就是做事的自信心提高了,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必備的能力,不管到了什麼年紀,能夠有充分的自我意識的人活的會更加輕鬆自在。
父母要學會逐漸放手,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適應過程,孩子適應能力強了家長的負擔也會得到減輕,這樣父母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做自己的事情。
培養動手能力其實也是從側面教育孩子如何把經驗變成知識的一種方式,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的實踐才能一通百通,將今後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運用得更加嫻熟。
而且動手能夠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讓他們知道做事情不會從一開始就會成功的,但是只要反覆練習總會有收穫的那一刻。只要家長能夠多鼓勵多支持,就能培養一個自信又聰明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SfPtW8B8wMrh2LiVV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