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紀事:隱藏於文廟市場中的那座小樓的別樣往事

2019-10-05     吉林烏拉永昌源

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在吉林市延慶胡同的南端,文廟市場中,有一座二層樓房。這座樓房不大,樣式普通,儘管樓體被噴塗了艷麗明快的顏色,可還是被院牆及市場的攤位棚廈遮掩,看上去頗有些神秘和清幽。細究這座樓的歷史,卻非同小可,它不僅記錄了吉林市一段屈辱的往事,也銘刻著新中國成立後吉林城的管理變遷的印記。

老住戶——吉林日本居留民會

圖片取自渡橋新浪博客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吉林日本居留民會出資在今天延慶胡同1號興建了這座樓房並一直使用。所謂日本居留民會就是日本僑民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自日俄戰爭後,大量日本冒險家蜂擁而入吉林大地,在吉林城內外從事工商業經營活動。為相互扶持,在吉林城形成可以仰賴的勢力,遂組成居留民會。

也正是在日本居留民會為首的殖民組織撐腰下,吉林城的日本僑民越來越多。至偽滿康德六年(1938年)吉林市共有日本人3498戶,11866口(偽滿康德八年版《吉林事情》)。他們不僅將觸手伸入餐飲、運輸、工商業等一般產業,還配合日本侵略當局的其他機構,染指林業、礦產、鐵路等特殊行業,直至九一八事變爆發,始終是日本侵略者對吉林城進行殖民掠奪的急先鋒。

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蒙蔽中國人,欺騙世界輿論,宣布取消「治外法權」,把日本僑民視同偽滿國民。1936年7月1日開始,吉林城的日本居留民會的一部分權益名義上被撤銷,轉而移花接木,接收、購買部分公共資產(如吉林市公會堂的建築物),使得其權益更加隱蔽(偽滿康德八年版《吉林事情》)。不過,為了掩人耳目,居留民會從文廟東側的辦公場所撤出,將這幢樓房移交於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殖民機構使用。

吉林市協和會日籍理事長牧駿走

新住戶——臭名昭彰的偽滿協和會吉林省本部

繼日本居留民會之後使用延慶胡同1號樓房的,乃是歷史上臭名昭彰的偽滿協和會吉林省本部。偽滿的協和會起源於日本侵略者在東北成立的協和黨,1932年7月正式使用偽滿協和會這一名稱。協和會分中央、省、縣三級管理,偽滿吉林省協和會本部設在當時的省會——吉林城。1934年至1941年,偽滿行政區劃發生重大變化,原吉林省先後劃出東部的偽間島省、北部的偽濱江省、東北部的偽三江省以及偽牡丹江省、偽通化省、偽四平省,偽吉林省剩餘16縣1旗(《吉林市發展史略》)。偽吉林省協和會本部是這17個縣級偽協和會的上級單位。

自成立之日起,妄圖通過宣傳灌輸以「建國精神」、「民族協和」為中心的奴化思想來麻痹、愚弄、奴役東北人民,從而穩定日偽殖民統治,以實現「思想建國」就被協和會當作存在價值的體現。因此協和會著力拉攏所謂社會上層和精英階層中的漢奸軟骨頭,「統合確保戰時國民動員體制,推進大東亞戰爭順利開展」(偽滿《水都吉林市勢概要》)——偽滿協和會「按照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掠奪的需要……幫助日偽徵兵,組織和訓練準軍事組織『義勇奉公隊』……配合徵調勞工,組織『勤勞奉仕』(強制義務勞動)……組織和接收各戶向日偽捐獻廢銅廢鐵等……」(徐德源著《吉林舊事見聞》)不僅如此,協和會一方面對2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思想控制,另一方面還組織青少年成立「協和少年團」和「協和青年團」等軍國主義組織,灌輸「顯揚建國精神……徹底宣德達情,完成國民動員」等反動思想。

與其他漢奸不同,協和會中的所謂中國骨幹與日寇狼狽為奸,皆是最令人不齒的鐵桿漢奸。他們利用一切機會盤剝、欺壓自己的同胞,對東北人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惡劣罪行,給中國東北社會及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因其一貫的冷酷兇狠而被中國人痛恨地稱之為「蝎虎會」、「協和壞」!

從國民黨省黨部到新中國的公安機關辦公室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盤踞在文廟東側小樓中的魑魅魍魎頓作鳥獸散。而後,名義上雖有蘇聯占領軍及地方維持會管控城市,但各種勢力暗中較量卻一刻也沒有停歇。1945年9月下旬,原國民黨吉林地下支部被俘人員何書元、關鎰鐸等人獲釋,自長春返回吉林,他們盤踞在偽協和會舊址,掛出了國民黨吉林市黨部的牌子,大肆招兵買馬,組建地下軍武裝,妄想借混亂的時局圖謀發展,待機奪取東北陣地。12月中旬,共產黨領導下的吉林省警務處偵緝隊在省會公安局警衛排的配合下,摘掉了以何書元為書記長的國民黨吉林市黨部的牌子,逮捕了大約30多人的國民黨接收大員和三青團骨幹分子,一舉粉碎了其接收吉林城的黃粱美夢。(《永吉的黎明》)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4月6日,中共吉林市委員會臨時設置在南康街(今青年路),隨即遷入文廟東側的小樓。石磊、孔原、沈越、劉家棟、辛程等同志先後在此座樓房裡,擔任過吉林市市委書記之職。1954年,吉林省省會遷往長春市,9月27日,吉林市市委遷往船營區松江路原吉林省省委處辦公。(《昌邑區志》)

吉林市解放後,永吉縣政府各部門均在吉林市市區辦公。吉林市市委遷出後,永吉縣公安局即遷入這座樓房辦公。當時永吉縣公安局機關使用樓房,看守所、收審所則在樓後側的平房之中。1970年2月19日,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永吉縣機關移駐口前(《永吉縣誌》),一直作為機關辦公場所的延慶胡同1號小樓,終於寧靜下來。

圖片收自吉林記憶論壇,因時間太久,原作者已無考

自永吉縣公安局遷出後,此棟樓房相繼被81076部隊幼兒園(《昌邑區志》)、包裝公司、松北冶金顆粒加工廠等單位使用。進入新世紀這裡則變成了養老院,現為小海鷗幼兒園使用。

經過近20年疾風暴雨式的城市建設,目前吉林市市區內的解放前建築可謂鳳毛麟角,而延慶胡同1號樓房這座承載了複雜城市記憶和歷史變遷的建築竟然得以留存。近日從吉林市著名播音主持人林歡處獲悉,此棟建築已被吉林市文保部門納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範疇!實乃大幸!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作品,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同意

部分圖片取自網際網路,在此向原作者誠意致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zyhnm0BMH2_cNUgGG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