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羲《祝酒歌》讓我 50歲「成名」

2019-07-23     北京廣播電視報社

著名歌唱家李光羲在1979年憑一曲唱出億萬中國人民心聲的《祝酒歌》獲得金唱片獎和「全國聽眾最喜愛的歌」等殊榮。我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老師相識於2004年3月,李光羲老師當時已經75歲了,但他依舊健談,敏思,精力旺盛,一年至少有300天奔忙於各種社會活動……每次見面,我都被他的活力四射所感染,每次聊天都被他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所打動。幾年前,李光羲老師和老伴王紫薇旅遊歸來特意送我一張在馬賽的簽名合影,當時老兩口年齡加起來155歲,那踏遍五湖四海、洋溢著青春律動的愛之足跡,著實羨煞我們這些小字輩。


50歲「成名」

祝酒歌

李光羲 - 一人一首成名曲1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

朋友啊請你干一杯/

請你干一杯/

勝利的十月永難忘/

杯中灑滿幸福淚/

來來/十月里響春雷/

億萬人民舉金杯/

舒心的酒啊濃又美/

千杯萬盞也不醉……

這首《祝酒歌》是由韓偉填詞,施光南譜曲。1989年,李光羲憑藉演唱的這首歌曲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光羲老師回憶說: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全國上下一片歡騰,人們紛紛舉杯暢飲,韓偉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創作了歌詞。滴酒不沾的施光南在接到韓偉的歌詞後,即刻進入一種如醉如痴的創作情境,他選用熱情奔放而又富於舞蹈動感的新疆音調為素材,在短短几天內將曲譜定稿。「這首歌施光南寫完後,給了別人,演唱後,觀眾反應不大。我是無意中看到別人排練,拿過歌譜一看,心裡的第一感受就是所有老百姓聽到這首歌的第一感受。」

1979年就這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永遠定格在李光羲的心裡。


1979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李光羲演唱《祝酒歌》


在1980年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群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活動中,這首歌被評選為第一名


「還有一件事,1979年,一個香港文藝界代表團到內地訪問,我們團長說:大家穿乾淨點參加晚上的宴會。可哪有體面的衣服?有人說花10塊錢買的確良吧,又白又平,這可是時髦的東西。我說:買了的確良,借了錢,我下月怎麼生活?最後還是穿舊衣服去的。不過說到底,我真走運吶!唱《祝酒歌》時已經做了25年演員,但一唱這首歌,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1979年那次,不是正式的春節聯歡晚會,但有名的演員都來了,等於是開創了一種模式,正式辦是1983年。在197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我唱了《祝酒歌》,中央電視台接連收到16萬封觀眾來信,對這首歌大加讚揚。《祝酒歌》代表了億萬群眾的心聲,把十年壓抑的心情全都釋放出來。」

揚眉吐氣、腰板挺直

光羲老師說以前出國,包括「文革」前、改革開放初期,外國人都把中國遊客當成是日本人、韓國人、台灣人,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中國是落後、貧窮、封閉的代名詞,「現在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大不一樣了,我們的穿戴、面貌、情緒遠遠超過他們!我和一群夥伴在英國旅遊時,一位50多歲的司機感慨地對我說:『我乾了30多年旅遊,服務過許多國家的遊客,但從來沒見過這麼高層次、這麼愉快的一群老人。』」

小時候,李光羲最愛看好萊塢電影,總嚮往著有朝一日能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自由地行走、觀光,「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這40年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的跨越式發展,我可能一輩子都實現不了這個願望。過去,我們一家人拿著僅有的200元錢去北戴河玩一趟就已經很知足了;現在,我已經去過全世界五大洲200多個城市……每到一座城市,我幾乎都能看到『中國製造』的商品,也總有外國記者問我:你們曾經封閉了那麼久,為什麼一下子就有那麼高的創造熱情?我說:不管面臨多大困難、走過多少彎路,我們的5000年文明積澱不會動搖!一有機會,便會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說實話,做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揚眉吐氣、腰板挺直。」

「鋼鐵戰士」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李光羲家是個大家庭,有四五十口人,他的祖父一輩兄弟四人,而祖父是天津城內北門裡三義金店的經理,他是一家之主,掌管著全家的大鍋飯。「『七七事變』以後,大家庭解體,我父母重新掌起第二代22口人的大鍋飯。我常想,這麼大的一家子,要有多大的開銷啊!更不用說它所包容的事務和發生的矛盾了。1947年,父親因長期積勞成疾而去世,年僅54歲。當時,我連中學也沒念完,考慮到家庭生活負擔,尤其母親的的困難——她連續遭受二哥、小妹和父親去世的精神打擊——於是我決定棄學就業,接替父親的工作到天津灤礦公司做職員以養家……吃不飽、穿不好的境遇,幾乎涵蓋了半生……所以說,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態的變化的的確確折射著時代的變遷,我的親身經歷證明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巨大進步,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光羲老師曾對筆者說過:「我這輩子最看重的就是一個『情』字,世上唯有『情』是無價的、是不可代替和複製的。」回首當年的困苦和磨難,光羲老師說父母對他最大的賜福就是從小就教給他一條做人的真理:無論多苦多難,都要笑著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做人做事的樣子,在我心裡永恆不滅!」十年前,李光羲僅僅一個月就參加各種演出、活動近100個,一上台不用麥克風就能連唱5首歌曲,「這也是一種『成果』啊!沒有好的時代,這怎麼可能?」

光羲老師自稱是半個運動員,因為全國各地參加活動,還四季游泳,再加上唱歌本身就是練氣功。「我從10歲開始一直堅持游泳,但從不給自己定指標,就是放鬆游,下水前先做操,身上熱了以後,再下去。體溫36度,和泳池的水溫通常差10度,經過兩次冷熱相激,基本沒病,所以我特別驕傲。」


光羲老師的開朗、達觀、幽默在十幾年的採訪和接觸中屢屢帶給筆者感動。不過,幾年前,一位老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地鐵上偶遇光羲老師的照片,卻令筆者暗自擔心,因為光羲老師是坐在輪椅里,神態有些蒼老、疲憊。後來得知光羲老師是在錄節目時摔傷的。去年在「朗誦會」公眾平台舉辦的「和你一起讀世界」、「聆聽博物館之音」活動中,筆者兩次見到光羲老師和老伴王紫薇老師。記得光羲老師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現在不騎自行車了,腿里有鋼板。我成鋼鐵戰士了。

看到光羲老師精神頭兒很足,筆者倒也不怎麼擔心。不過紫薇老師已經「寸步不離」了。

想起有一年採訪,光羲老師肚子有點不舒服,老伴一邊替他揉了揉,一邊笑著說:「都消耗80多年了,得悠著點,還當自己是年輕人呢。」微嗔的話語中滿是心疼。我由衷地對光羲老師說:「一般人到您這歲數要是能有您一半的狀態,就該知足了。」紫薇老師看了一眼老伴,趕緊拉長聲音說:「李光羲,不能驕傲啊!」

夯石 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M8sLmwB8g2yegNDNQ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