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A股可能再次回撤夯底 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費

2020-05-06   投資快報

原標題:夯底

摘要

【荀玉根:A股可能再次回撤夯底 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費】四月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場出現向上突破上漲走勢,各大指數均創出319反彈以來新高,引發投資者對「紅五月」的預期。

核心結論:海外市場Sell in May效應明顯,歷史上A股5月正收益機率最低。基本面數據較弱、海外股市回調,A股可能再次回撤夯底。中期視角,目前是牛市2浪調整後期的熬底期,類似14年上半年,趨勢性上漲等兩大信號:基本面回升、市場情緒觸底。行穩致遠、步步為營,外需不足內需來補,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費。

夯底

四月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場出現向上突破上漲走勢,各大指數均創出319反彈以來新高,引發投資者對「紅五月」的預期。2月底展望3月時,我們在《樂觀中保持理性-20200223》中提示市場反彈後的回撤風險;3月底展望4月時,我們在《曙光微現-20200329》中指出市場迎來階段性反彈。目前展望5月,我們認為,市場可能回撤夯底,當然,中期我們依舊樂觀,正如《偉大是熬出來的-20200426》所述,市場反覆震盪築底是為未來趨勢性上漲蓄勢。

1、5月需降低預期

歷史上,5月正收益的機率較低。在海外市場做投資,有一句諺語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November。」這一說法最早書面記載於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所表達的是每年5月前後市場往往開始走弱。2002 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發表文章,對37 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 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10 月和當年11-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他們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 個市場都存在「Sell in May」效應。我們統計從1970年至今標普500、日經225、恒生指數、德國DAX、台灣加權指數的漲跌幅,可得到當年5-10月區間漲跌幅中值分別為1.88%、-1.14%、4.55%、-0.24%、0.63%,低於當年11月-次年4月的7.39%、10.70%、16.36%、4.21%、14.81%。同樣的,A股也存在「Sellin May」,2000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次年4月區間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1.6%/13.2%,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0.1%/15.2%,可見5-10月這半年股市收益明顯差於11 -次年4月。A股出現「Sell inMay」行情主要跟我國每年的政策周期有關:每年 1-2月地方召開「兩會」、國家多部委召開年度工作會議,3 月召開全國「兩會」,10-11 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12 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對股市刺激較少。4、5 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和一季報,市場進入驗證期,而在這之前市場已躁動過,因此只有數據持續改善且好於預期,市場在5-10月才有繼續上漲動力,對於日曆效應的分析詳見我們前期報告《股市的季節效應——從Sellin May說起-20170414》、《A股每年都要經歷的那些事兒-20180320》。此外,從單個月的統計來看,歷史上市場在5月的勝率也最低。回顧2000-2019年間上證綜指月度漲幅,我們發現上證綜指在2月正收益機率最高,為80%,月度漲幅的平均數/中位數分別為3.2%/3.2%,而上證綜指在5月正收益機率最低,為45%,月度漲幅平均數與中位數分別為0%/-0.9%。

階段性反彈後仍可能回撤夯底。我們在3月底的報告《曙光微現-20200329》中指出市場迎來階段性反彈,邏輯是歐美市場流動性風險緩解,G20開始攜手抗疫,國內政策望加碼,A股最黑暗時刻將過去。3月底至今市場如期反彈,從3月最低點開始算,至今上證綜指最大漲幅8%,同期美股標普500指數最大漲幅33%,歐洲STOXX50指數27%,英國富時100指數24%,義大利富時MIB指數21%,德國DAX指數35%,法國CAC40指數27%。橫向比較看,上證綜指反彈的幅度明顯小于海外股市,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場對疫情的反映是第一階段,即情緒的大幅波動,美歐股市2-3月急跌、3月下旬來快速上漲,類似A股1月下旬到2月4日急跌、2月4日-3月5日快速上漲,類似桌球第一次落地,反彈力度大。但是A股319以來的反彈,投資者更加理性,主要體現的是對基本面的擔憂,就像桌球第二次落地,反彈力度較小。當前基本面依舊較弱,最新公布的4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8%,雖然還在榮枯線以上,但是環比回落1.2個百分點;財新PMI則環比回落0.7個百分點至49.4%,掉下了榮枯線。一致預期顯示,市場預計4月各經濟指標依舊較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月、3月、4月的當月同比增速分別是-20.5%(1-2月為合併值,下同)、-15.8%、-8.3%(4月為單月預測值,下同),工業增加值為-13.5%、-1.1%、0.6%,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25.9%、-16.1%、-9.8%。從319以來漲幅看,主要指數這輪階段性反彈已回補了2月下旬3月上旬以來跌幅的一半,其中上證綜指3月低點以來的反彈已經回補了前期跌幅的0.51,滬深300為0.56,創業板指為0.55。目前A股整體仍是底部區域的區間震盪,即熬底,在基本面不明朗的情況下,市場階段性反彈後仍可能再次回撤。從外盤看,標普500指數3月低點以來的反彈已經回補了前期跌幅的0.64,納指3月低點以來的反彈已經回補了前期跌幅的0.72,技術性反彈後海外市場隨時可能二次探底,五一假期A股休市期間海外股市已經轉跌,5月1-4日道指累計下跌3.6%,標普500跌3.3%,納斯達克跌2.3%,歐洲STOXX50跌2.2%,英國富時100跌5.9%,法國CAC40指數跌4.2%,韓國綜合指數跌2.7%。與A股相關性較大的香港恒生指數跌4.2%,富時A50期貨跌3.6%,海外股市進一步下跌恐拖累A股。

2、蓄勢等待趨勢性機會

疫情衝擊下盈利深蹲,預計2020年A股凈利潤同比為0-5%。截至4月30日,99.9%的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整體來看,20Q1上市公司盈利承壓深蹲,接近09Q1歷史最低點。20Q1/19Q4/19Q3全部A股歸屬母公司凈利累計同比分別為-24.0%/6.4%/6.9%,剔除金融後為-52.7%/-2.3%/-1.9%。回顧歷史,20Q1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同比接近19Q1的歷史最低點-24.9%,20Q1全部A股剔除金融後歸母凈利潤同比創歷史新低。從ROE角度看,20Q1A股ROE(TTM,整體法,下同)為8.3%,資產周轉率回落導致ROE下滑。全部A股20Q1/19Q4/19Q3ROE為8.3%/9.2%/9.4%,低於2005年以來的均值11.7%,目前處於05年以來ROE從低到高的13%分位,處於歷史偏低水平。雖然一季度盈利較差,但是展望全年,我們認為深坑將會填平。08年以來A股一季度凈利潤占比在18%~32%之間波動,均值為25%。這次疫情衝擊導致一季度大部分經濟活動全面停滯,從而一季度是全年業績低點。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項經濟刺激政策陸續推出,全國範圍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全年業績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類比09年,當時一季度GDP實現正增長,增速為6.4%,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6.8%,為罕見的負增長,對應到微觀上,我們認為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占比大機率將比09年的18%更低。由此,我們對未來A股業績進行三種情景假設分析:一是悲觀情景,今年一季度A股凈利潤占全年的18%,對應2020年A股凈利潤同比為-6%。二是中性情景,今年一季度A股凈利潤占全年的16.5%,對應2020年A股凈利潤同比為2%。三是樂觀情景,今年一季度A股凈利潤占全年的15%,對應2020年A股凈利潤同比為13%。我們認為疫情對業績衝擊的至暗時刻已過去,往後三個季度A股業績將較一季度改善,需等待盈利回升,中性情景下2020年A股凈利同比有望達到0~5%左右,如果疫情控制得好,需求回升更明顯,樂觀情景也可能出現,A股凈利同比增速有望達到5%~10%。關於業績分析詳見《Q1深坑需全年填平——19年年報及20年1季報點評-20200502》。

趨勢性機會等兩大信號。當前市場整體上是底部區域的區間震盪,我們認為市場迎來趨勢性的上漲機會還需要等待兩大信號:一是基本面數據回升。我們一直提出19年1月4日上證綜指2440點開啟新一輪牛市,上證綜指2440-3288點是牛市1浪上漲,3288點以來是牛市2浪回調,在疫情衝擊下2浪被拉長。那市場何時進入3浪上漲?參考歷史,3浪啟動需要基本面數據回升支持。對於未來基本面數據何時開始轉為正增長,關鍵看疫情進展和國內政策效果。截止5月4日,全球(除中國)累計確診人數共計356萬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人數最多,為119萬例,且美國每日新增人數依舊在3萬例左右的高位居高不下,未來何時進入向下的拐點還需進一步跟蹤確認。如果海外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拖累將凸顯,尤其是全球產業鏈如被疫情中斷,國內的生產也會受到影響。只有海外疫情得到控制,出現拐點,國內政策效果才能體現。二季度後半段是個重要觀察和確認窗口,目前一致預期2020年中國GDP增速3.4%,如果美歐疫情確認得到控制,下半年外需壓力緩解,國內GDP增速及企業盈利預期存在上修的可能,比如今年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從目前0-5%的預測提高至5-10%。基本面信號之外,市場引來趨勢性上漲的第二個信號是情緒指標降低到低位。經濟數據是宏觀基本面的度量指標,市場情緒則是股市最直接的反應,以周期輪迴來理解以成交量為代表的市場情緒,借鑑歷史上三輪牛市經驗,當2浪末期全部A股成交量萎縮至1浪高點的40%左右時,市場情緒悲觀到極致,此後往往峰迴路轉,市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迎來牛市3浪階段。2019年來的這輪牛市,牛市1浪高點前後的成交量均值為1098億股左右,今年2/25-3/2日均成交量1026億股為階段性高點,與1浪高點接近,五一節前最後4個交易日全部A股日均成交量約為560億股,仍在前期高點一半以上,當前成交量萎縮程度還不夠。從換手率看,節前最後4個交易日全部A股換手率為1.1%左右,而2018/10/19上證綜指低點前後為0.6%左右,2019/01/04上證綜指低點前後為0.5-0.6%,2019/08/06上證綜指低點前後為0.6%左右,2019/12/03上證綜指低點前後為0.6%左右,目前換手率未達到過去兩年階段性低點時期的水平。

荀玉根:A股可能再次回撤夯底 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費

3、應對策略:行穩致遠

類似14年上半年,市場起跳前先熬底。在上周周報《偉大是熬出來的-20200426》中我們指出,當前市場跟2014年上半年很類似。14/1-14/9月上證綜指在1974-2365點震盪蓄勢,其中1-6月更是在1974-2177點窄幅盤整,盤整的背後是市場對經濟前景不明朗,擔憂基本面持續回落,GDP同比增速從13Q3的7.9%跌至14Q3的7.2%,除此以外的擔憂還包括房價下跌、地方債務違約、人民幣匯率貶值,當時投資者中不乏危機論的看法。當下背景也是類似,疫情對海內外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近期全球股市下跌疊加原油價格重挫,「08金融危機重現」、「1929大蕭條再現」等論調也有出現。從市場形態看,2014年上半年與現在均處於2浪調整中,之前上證綜指13年9月觸及1浪高點2270點,高位震盪後於13年底進入2浪回調,14年3月觸及低點1974,隨後在2000-2300點盤整近半年。我們一直提出19年1月4日上證綜指2440點開啟新一輪牛市,上證綜指2440-3288點是牛市1浪上漲,3288點以來是牛市2浪回調,在疫情衝擊下2浪被拉長,而歷史上2浪調整往往較為複雜,後期磨底需要一段時間。我們認為3月19日上證綜指2646點是擔憂金融危機的恐慌底,是牛市2浪調整的底部區域:第一,當時全部A股PB(LF,整體法)低至1.56倍(目前1.61倍),歷史上熊市最低點的PB最低1.43-1.5倍。第二,大類資產比較角度,2646點時風險溢價率(1/全部A股PE-10年國債收益率)處於05年以來從低到高80%分位(目前70%),股債收益比(滬深300股息率/10年國債收益率)為100%分位(目前93%),顯示股市大幅優於債市。第三,3月19日恐慌底出現後,3月22日國新辦舉行一行兩會一局新聞發布會,向外界傳遞了穩金融的清晰信號,類似2018年10月19日上證綜指第一次跌到2449點。中期視角看,上證綜指2440點是A股第六輪牛市的起點,這輪跨度幾年的牛市有三個邏輯:牛熊周期輪迴、企業盈利見底回升、大類資產偏向股市,疫情不改牛市趨勢,堅定信心。但是疫情的確打亂了牛市的節奏,目前處於牛市2浪調整的夯底、磨底階段,牛市3浪上漲還需要積蓄能量,熬底期需要保持耐心。

步步為營,先聚焦內需。今年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將分別在5月21和22日召開,屆時全年的經濟目標將進一步明朗。目前海外疫情形勢嚴峻,2-3季度外需受到影響是必然的,參考08年金融危機大跌後,缺失的外需只能由內需來補,當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為-4個百分點,而投資為8個百分點,消費為5.4個百分點。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顯示國內政策將繼續加碼內需方向,重點是新基建和消費。新基建方面,主要聚焦科技,在大方向上與我國產業結構向信息化調整的方向一致。從目前已披露投資規模的新基建項目來看:5G基建方面,20年三大運營商5G資本開支目標1803億元、同比增長338%,5G基站建設目標50萬個、同比增加285%。特高壓方面,全年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將達到1811億元,同比增長200%左右。我們預計新基建其餘領域將來也會陸續公布具體投資規模規劃,參考目前已經披露的2個領域,投資規模增速較高。消費方面,我們預計這次特別國債更多是用於拉動內需消費、增加產業補貼,尤其是汽車、家電等。歷史上特別國債發行規模一般占財政總收入的30%,去年國家財政收入在19萬億人民幣左右,所以我們估算本次特別國債的發行規模至少在1萬億以上,預計5月份落地。目前拉動汽車消費的政策已出,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部門公布《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餘政策後期有望逐步落實並進一步加碼,國內受疫情衝擊延後的消費需求有望得到持續拉動,以家電、汽車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將引來結構性機會。今年以來汽車、家電兩個行業累計漲跌幅分別為-5%和-9%,處於行業漲幅排序中下水平。從20Q1基金季報中看,基金重倉股中汽車股市值占比為2%,創近十年新低,家電占比為4.1%,創17年以來新低。看得再長遠一點,歷史上牛市3浪期間行業表現分化源自利潤增速分化,符合時代背景特徵的主導產業盈利更好。新時代產業方向是信息化服務化,科技+券商將是這次牛市的主導產業。

風險提示:向上超預期:疫情快速有效控制,國內改革大力推進;向下超預期:疫情傳播不確定性增加。

(文章來源:股市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