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聊天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手機就收到一條微信消息時,你滿心歡喜地打開一看,卻只看到一句:「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
微信聊天時,最怕一個人,說話一半又撤回。
一條未知的消息總能引人深思,讓人猜忌和懷疑。
那條撤回的消息到底是什麼呢?
是深情的告白?
是內心的不滿?
抑或是彆扭的認錯?……
一個小小的「撤回」舉動,雖是無聲的文字,但卻是有聲的表達。
它可以表示著「我愛你」,也可以表示「我後悔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人神秘兮兮地跟你說:「我告訴你一件事……」,說完這句話她就開始猶豫。
猶豫半天,當你的期待值和好奇心已經被抬到了最高,這時候她又說:「算了,還是不說了。」
說實話,那一瞬間你是不是內心感覺受到了暴擊,這種體驗的線上形式,就是聊天軟體的「撤回消息」
一個人給你發了一條消息,你聽到了消息提醒,但由於你當時在忙,就沒來得及看,等你忙完後打開,發現裡面只有一句「xx撤回了一條消息」。
這個時候,那種別人說好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但猶豫半天又不說了的感覺就來了……
那些未說出口的話都變成了已撤回的消息,而你一定想知道那些撤回的消息里究竟隱藏著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是充滿著好奇心的,就好像對方有話要跟你說,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而這個也是讓人最忍受不了的,你就會更加好奇想要知道對方到底想說什麼。
小時候,長輩們都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賣。"
如果你做錯某一件事,說錯某一句話,都不能重來,只能接受事實。
但在微信上,你卻能買到後悔藥。
如果你不小心說錯了話,可以輕輕點下 " 撤回 ",說過的話就會消失,仿佛從來沒有說過。
有時候,人們撤回是因為打錯了字,更多的時候,撤回是因為不小心說出了心裡的想法。
其實,一個人撤回的消息里,藏著他的真心話。
曾和朋友聊天,因為打字太快而打錯了字,發現後急忙把消息撤了回來。
朋友問我撤回了什麼。
我覺得糾正後的消息已經發出去了,意思也傳達到了,這件小事就不必再多說了,然後就寬慰她沒什麼。
誰知她馬上反問道:「沒什麼是什麼?
你撤回了什麼?
是不是說我的壞話了?
為什麼要撤回?
我不能看嗎?...」然後是一系列連環發問。
原以為的小事,不必過多解釋,沒想到因此產生了一些矛盾。
撤回是一方的後悔,卻容易造成另一方的誤會。
有些撤回不是不在意,而是太過在意,怕你擔心。
撤回不可怕,最怕的是,用撤回掩飾真實的想法,以維持友好關係為由附和對方的看法,然後撤回後重找話題搪塞過去。
撤回多了,人與人之間會變得疏遠。
有的人說,開發出撤回消息這個功能,不就是讓人撤回的麼?
是啊,可是我想不通,既然有撤回消息的功能,為什麼還要提示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拉仇恨的麼?
也就是說,你是撤回了消息,但是你撤不會撤回的消息提示!
回想一下,我們在選擇把某條消息撤回的時候,其實代表了我們與那個聊天的人並沒有建立真正的關係。
我們會過分在意某一句話是不是不合時宜,某個語氣是不是會引起對方的不悅。
於是我們在一次次的撤回消息里,變成了最不真實的自己,也失去了很多跟別人坦誠相對、建立真實關係的機會。
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隱瞞自己的情緒,好好的說出來,並且永不撤回。
我們都知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已經成了曾經自己的一種見證。
既然已經發生了,不可挽回也無需撤回。
「撤回消息」功能並不是給我們犯錯的機會,而是提醒我們,面對人生種種事情,要慎重,也要勇敢。
撤回消息的功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劑後悔藥。
當你不小心表露了感情,說了真心話,或者說了不合時宜的話時,輕輕點擊撤回,就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但是,說出的話能撤回,湧起的感情卻覆水難收。
當你糾結許久,最後把消息撤回了後,也許你能瞞過對方,卻瞞不過自己。
你會不停地問自己:" 如果我說出了那句話,會怎麼樣?"
與其不斷地撤回,不如勇敢地往前一步,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喜歡對方,就找個好時機告訴他。
不贊同對方的觀點,就委婉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想念親人了,就和他聊聊天,把思念傳遞給他。
不管結局如何,至少你心裡舒坦了。
所以,我們每說一句話都要字斟句酌,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能因為可以撤回,就為所欲為。
出言要有尺,戲謔要有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ISFAG8BMH2_cNUggxC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