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場是下跌趨勢,或者弱勢震盪,我們可以選擇空倉,持幣觀望,這是最簡單的策略。
若市場做出方向選擇,發出企穩信號,那麼我們就必須進場做多。但是做多是方向問題,方向是戰略問題,要執行好戰略,必須要有戰術。
戰術就是策略,策略包括:節奏,倉位,個股等等。
很多人覺得行情好了,無腦買就行,其次發現,即使行情來了,很多人也做不好,甚至虧錢。
想了想,還是對當前行情結構框架做個分析,所以內容會比較干,大家耐心看。
先看一張圖:
1、紅色結構,是大結構
當前的趨勢是以年初2441點開始的三浪行情,三浪行情以8月6日2734點開始的。可能有人會覺得是不是用波浪理論來做研判,其實不是,只是來定性當前結構,沒有任何預測的意思。
大家可以理解為,當前是第二波反彈。
我記得,4月30日的文章,專門分析過,當時反彈結束,但觀點是肯定會有一波反彈。
但比較遺憾的是,這波反彈,來的很晚。
所以大結構看:大盤這次基本是周線級別的上漲。
如果算個命的話,預計保守這波上漲時間1-2個月,空間3300-3500點。
如果時間和空間都延長,屆時再做修正。
2、中級結構是黃色結構,藍色結構是小結構。
所以周三開始,如果市場直接回調,然後再創新高,那麼意味著小結構是走了5浪,那就要注意,會有個比較大的調整。(藍色)
當然如果直接反彈到3130點以上,也需要注意市場引發數周的調整。
這也是上周五,提示大家注意回調的原因。
1、這和看多並不衝突,大趨勢向上,但也要注意節奏,不是無腦買賣,看多,中間也有逆向波動,從交易角度,應該注意,並利用好這些節奏。
2、對於持倉個股,可以利用這些節奏,做倉位控制,已經個股滾動操作,比較一段行情,個股和板塊是輪動的,否則很容易做過山車。
這裡可能有人會有不同意見:
既然看多,持股就完了,小調整不要害怕。
理論是這樣,如果你是做中長線,價值投資著,不光是要忽略小調整,其實大盤都別參考,只關注個股估值和成長性就行了,幹嘛要關係大盤?但事實上,很多號稱價值派的,反而天天盯著市場,今天過3000點了,明天過3200點了,這都是偽價值投資者,只不過是判斷不了大盤節奏,個股買賣不好,所以只能被動做價值投資,這種人的觀點不要理會。
而交易派,肯定要關心市場運行節奏的。
今天行情最大的特點是沖高回落,各大指數紛紛創出了新高,量能也放大,但午後指數開始突然變臉跳水,上證指數翻綠,創業板較強。
跳水並沒有什麼利空,而是比較多的傳聞,比如15號的協議推遲,還有美伊衝突,主流媒體沒有任何報道,更多的是謠言的成為,說白了很多人根本就沒看,自己嚇自己罷了。
本質還是市場上漲後的開始出現分歧,部分資金獲利兌現意願加強。
本周觀點和策略
本周指數進入超買期,容易形成分化,指數也有回調需求,這都是行情發展的一部分。
1、趨勢不變,持股為主,但注意沖高,做好減倉,但不著急立馬輕倉和空倉,避免踏空。
2、減倉後,等個回調節奏,如果非要買;除非個股確實很好;或者按超短思路應對,必須做到快進快出,有很好的紀律性和執行力。否則就等等。
3、對於持倉個股,如何定賣出規則,看個股趨勢和盈利情況,比如:個股成本優勢大可以10日均線做防守,如果個股成本優勢小,則5日均線做防守。
4、守好趨勢線,趨勢破了,戰略性休息,暫停新開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3JNgW8BMH2_cNUgTh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