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以影識病

2019-10-16     醫脈通呼吸科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臨床病史

患者,男,27歲。咳嗽,呼吸困難3周,發熱,胸痛2天。右肺呼吸音減弱,伴有濕囉音。有哮喘病史。

影像檢查

胸部X線不透明,右肺中部(肺門旁)有分葉狀輪廓(圖1)。因此,計算機斷層掃描(CT),發現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幾乎全部分布在右上葉中央,有黏液阻塞,導致支氣管囊腫(圖2和3)。黏液栓的密度比軟骨組織大(圖4)。支氣管壁增厚和氣液面升高。肺實質磨玻璃影,伴有小葉結節(圖5)。影像學典型表現為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與臨床和實驗室數據(煙麴黴血清總IgE、特異性IgE和IgG升高)相吻合。此外,該患者接受了支氣管鏡檢查,右上葉支氣管出現膿性分泌物,並分離出煙麴黴。

圖1 胸部X線不透明,右肺中野(肺門旁)有分葉狀輪廓

圖2 對比增強CT,混濁從肺門開始延伸,並累及右上葉。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伴黏液阻塞

圖3 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伴黏液阻塞,支氣管壁增厚,右上葉部分肺塌陷。

圖4 未增強CT,黏液栓的密度比軟骨組織大

圖5 CT掃描,顯示磨玻璃影,伴有小葉結節

討論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ABPA)是一種對麴黴屬真菌有超敏反應的肺部疾病,涉及I型(IgE介導)和III型(IgG介導)免疫反應。此病最常見於患有長期哮喘的40歲以下的成人中,哮喘是最重要的作用因素(在哮喘患者中的發病率為0.25-11%)。偶爾與囊性纖維化和其他潛在的支氣管擴張有關。

患者通常會出現哮喘症狀反覆急性加重(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難)。有時可能伴有胸痛,發燒,深色痰和咯血。ABPA主要的診斷標準包括哮喘史,血清 IgE(> 1000 ng/ml),麴黴菌和支氣管的IgE或IgG升高。疾病進展分為五個階段:急性發作;清除肺部的異常和降低血清IgE;復發;依賴於皮質類固醇激素;很少導致肺纖維化。幾乎一半患者胸部X線表現正常,所以胸部X線檢測常常漏診。因CT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所以應優選CT進行檢測。放射檢測主要表現包括中央型支氣管擴張(囊狀或靜脈曲張型)和潛在的支氣管擴張氣道黏液阻塞,形成大支氣管,通常累及上葉。影像學觀察, 從肺門延伸出的管狀混濁,支氣管黏液阻塞可能引起肺萎陷。

據報道,CT掃描黏液密度是ABPA的診斷標準,其值>70霍恩斯菲爾德單位(比軟骨組織大)。高密度黏液栓已被證明是ABPA的100%特異性特徵。ABPA急性加重時CT的其他表現包括支氣管壁增厚,小葉中心結節,空氣滯留馬賽克征。口服糖皮質激素和抗真菌藥物聯合治療ABPA,可控制炎症並防止肺部進一步損傷。疾病I至III階段預後極好。

鑑別

1.鑑別診斷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

肺囊性纖維化

難治性哮喘

嗜酸性粒細胞肺炎

Churg-Strauss 綜合徵(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

2.最終診斷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high-attenuation mucous plugging- eurorad- 09.10.201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aeV2m0BMH2_cNUgfT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