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我選擇不要這麼努力

2019-08-14     瑞丁老爸啟蒙之家

前段時間聽樊登讀書會的節目,有個觀眾問了一個問題:女性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因為觸碰到了「女性獨立與成長」,所以格外有意義。

我整理了一下樊登的回答:

1. 這種問題如果只問女性,就是對女性的侮辱。男性同樣需要平衡家庭與事業。

2. 對這個問題不必過於擔憂。女性懷孕也可以工作,外國人生完孩子就可以上班。中國人還可以做月子呢。做完月子也就可以去上班。至於與孩子的連結,晚上回家還有時間嘛。這樣就足夠了。完全可以選擇請保姆白天照顧孩子。對於這樣的選擇,不必過度內疚。

3. 現在工作機會越來越豐富。即使留在家裡,也能工作。說不定你還會因此創造更大的財富呢。

4. 男性不能因為自己的需求,就要求女性留在家裡照顧一切。要允許女性實現自己的價值。人要足夠尊重自己,內心不要屈服,自然能做出好的選擇。

這個答案怎麼樣?媽媽們聽到會滿意嗎?

01

作為一名研究教育的職場女性,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具這個時代的代表性,值得思考。

第1條回答和第4條回答,與我想法一致。男人對家庭,對孩子也有一份責任。不光是賺錢的責任,還有經營關係,付出勞動和情感的責任。在男女平等的時代,大家都一樣接受教育,一樣步入社會競爭,那麼自然沒有誰一定要服務於誰的說法。

但是,現在很多男人依舊找著工作的藉口,忽視家庭,並理所當然地把照顧家庭和孩子視為女性的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多問問男人這個問題,提醒他們還有家庭需要平衡,需要負責,的確很有必要。

第2條回答,與我的觀點不一致。大概男人是很難體會懷孕8個月還要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至於生完孩子就回去上班?真的是只能聽聽笑笑了。是否考慮過媽媽身體吃不吃得消?心理衝擊恢復了沒?就算是媽媽完全沒問題,那麼孩子的需要呢?孩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當然可以由保姆或者老人代勞;但是孩子需要媽媽,怎麼滿足?直接忽視嗎?

孩子在生命的前三年(常規說法是1000天),對母親的陪伴、擁抱、撫慰有天然的需求。這個時候,母親儘可能多地花時間在孩子身上,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天性所需。對母子雙方都是如此。讓媽媽去工作,請保姆帶孩子。孩子與母親的連結是會不足。除了對孩子會有不良影響之外,對母親來說也不公平。大家都自我安慰地想:其實保姆帶也是一樣的,算不算是自欺欺人?

第3條回答,也我的觀點也不一致。在我看來,這個純屬理論上有用。留在家陪伴孩子,本質就是付出時間。大家的時間都是24個小時;總量不變的話,就是討論分配問題。在家花時間發展新事業,就無法專注地陪伴孩子。花在事業上的時間多,花在回應孩子上的時間自然就少。在生命初期,尤其是第一年,孩子與母親的關係越密切,教育的質量就越好。如果單純就投資回報率來說的話,我更建議母親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提高教育方面的見地。這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一位女性重塑自我的機會。在這個時候要求媽媽在家賺錢,還要賺大錢,似乎不太現實。

女性因為懷孕、生子、照顧家庭,客觀上就會遇到不斷疊加的生活難題。在這個時候,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女性獨立與成長」就變成了紙面文章,實際上根本無從下手。

02

近幾年來,老是有不少文案,舉著「女性獨立與成長」的大旗,不斷號召大家都要成為完美女性。在家要能照顧好孩子,在外要參與競爭,衝擊事業高峰;一邊要能從容典雅,一邊還要勤奮自律,做到窈窕輕盈、膚白貌美、逆齡生長,保持吸引力;對於全職媽媽要談經濟獨立的重要性,以防止婚姻隱患;對職場媽媽要談高質量陪伴的必要性,以防孩子錯失母愛。總之,媽媽就是超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樣努力、發奮算不算是充分「成長」了呢?

非也!以上說辭,無非是「強者邏輯」的演化版,絕非真正追求女性的獨立與成長。所謂的強者邏輯,就是要求我們不斷追逐卓越,追求凌然於眾人,只有做得最好,最好勝過所有人,才能獲得安全與幸福。可惜,大部分人都是眾人。向上看的話,也總是有人在不斷超越。如果只有勝利者才能幸福,那麼是不是絕大部分人,註定只能收穫痛苦?

討論女性的獨立與成長,是要為女性著想,要讓女性獲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是討論如何增加任務難度,叫女性更努力地負重前行。

真正的「獨立與成長」,恰恰與以上的論述相反。我們要學會的僅僅只是正視自己而已。

因為,我們所需要成長和幸福,從來都與勝過他人無關。真正的獨立和成長,考驗的是對「真實自我「的覺知程度。這取決於你的見地,而非外在的成就。提高自己的見地,是不需要通過競爭獲得,也無法依靠別人的賜予;它不是王者的戰利品,也不是數量有限的奢侈品,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僅靠自己,就可以獨立追求的東西。

03

要談「女性的獨立與成長」,就要看我們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在配置,不斷突破思維的制約,豐富自己的頭腦,成就更深刻的見地;內心的功課做的越好,就越不會在乎如何控制別人的嘴巴。更不必事事求全責備,用完美來支撐自我。

不管你成功不成功,都有活出自我的權利。只要你始終都在堅持開拓你的見地。

真正能實現成長的女性,根本不會努力去追求平衡「家庭與生活」。因為生活是鮮活的,不需要刻意保持平衡;真實的情況是,哪裡需要側重一下,我們就為哪裡多花點精力。孩子有需要了,那就側重給孩子提供陪伴。工作有需要了,就儘量做好所需之事。專注於當下每一步,不擔憂將來,也不恐懼別人的評論。做全職媽媽也好,做職業女性也好,只要是自己做出的真誠的選擇。同時,無論如何選擇,都不妨礙我們能中正平和地對待孩子,堅持提供充滿愛和自由的教育,也能對自己提供足夠的尊重和愛。

生命本身就是當下的每一個體驗。能突破自己思想的局限,才是最重要的獨立與成長。做什麼,怎麼做,都不重要,也不需要向誰證明。只要保持清醒地覺知,一切事物都會非常順利、非常自然。

無論形勢如何,始終堅持看見自己,保有獨立思考和選擇的意識,不是一句誓言。

所以,請不要再用事業和家庭的命題來為難自己。被定義的事實的成敗、好壞,是固化的,格局太小,裝不下我們鮮活的生命。獨立生命的意義,要比這些偉大的多。

--End

關於本文

作者:陳乙文。兒童教育學者、作家。「瑞丁老爸」教育品牌創始人。著有《中文啟蒙寶典》等一系列兒童啟蒙書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2Fyk2wBvvf6VcSZZ6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