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娃的3種做法,90%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

2020-02-27     成長說



前兩天看到一個關注度非常高的話題:有一個過度關心孩子的媽媽是什麼感受?


網友的留言觸目驚心:


有一個網友自述,自己已經26歲了,媽媽還嚴密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發微信、打電話,一時半會沒回復,就瘋狂地聯繫自己的朋友。



母親愛孩子毋庸置疑,但過度的愛,或許是一種傷害,正如網友所言:「我媽非常愛我,可我時常因為她的愛感到窒息」。


對孩子而言,不講方式的母愛,就是一種傷害。母親愛的越濃烈,孩子活的越痛苦。


過度的保護是一種傷害

我有個表姐,費盡周折才得了個孩子,所以格外愛惜。甚至為了讓孩子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從繁華的市中心,搬到了偏僻的郊區。

孩子十個月的時候去體檢,發現大運動有些遲緩,不會爬,這可急壞了一家人。


一系列檢查之後,醫生說孩子沒有任何問題,爬行的生理條件都具備。

這就奇了,既然孩子沒問題,那為什麼不會爬呢?


經過一番折騰,才找到原因:表姐一天到晚將孩子抱在懷裡,根本不給孩子爬行的機會。

她怕地上有細菌、怕地上涼、怕磕到、怕滑倒、怕孩子不注意撿地上的髒東西吃……所以整天把孩子抱在懷裡,保護他不受一點傷害。

醫生嚴肅地告訴表姐,如果一直不放手讓孩子爬行,將來孩子的協調能力會很差,走路會摔更多跟頭。



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過一個名為翠鳥移巢的故事。


翠鳥本來為了躲避禍患把巢穴建的很高,但等翠鳥寶寶出生後,擔心翠鳥跌落就把巢穴的位置降低。

等小翠鳥萌出茸茸的細毛,翠鳥更愛惜自己的孩子了,把巢穴建的更低。


於是,人們輕而易舉地就把小翠鳥捉走了。

現實生活中的媽媽們又何嘗不是翠鳥。打著保護的名義,卻剪斷孩子翱翔的翅膀。

因為太愛,給予過度的保護。護他周全、替他受苦,但這些未吃的苦,將來終究會變成巴掌狠狠抽在孩子的臉上。


不讓孩子吃苦,孩子最終會加倍吃苦。


過度的擔心是一種詛咒

微博上,看到一個媽媽求助。


她朋友的孩子因為抑鬱症休學了,於是她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兒子「自我要求高容易壓力過大,焦慮」。


還進行星座分析,什么兒子是天蠍座啦,喜愛追求完美啦等等……然後自己腦補了一齣兒子即將焦慮抑鬱的大戲。

評論區的家長也紛紛留言,表示非常理解。


如果沒有孩子之前我一定會覺得這個媽媽太神經質了,可是自從當了媽之後,我才深切體會到這些家長的感受:

兒子小的時候一直體重偏輕,見到同齡的寶寶,我總是下意識地去評判這個孩子的體重情況,看到胖乎乎的寶寶就特別的羨慕,問人家是如何喂養的,自己的怎麼這麼瘦。

我還買了一個體重秤,每天固定時間稱重,長一點點就欣喜若狂,如果不漲就特別難受焦慮。

後來,我媽受不了了,很認真地對我說:


不要逢人就說你的孩子瘦,說他不好,你總是在擔心他,他不會好的。


你擔心了這麼長時間,也沒見孩子的體重變好,反而將你的負面情緒傳遞給了我們所有人,對孩子影響更不好。

證嚴法師說過:「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生活中,膽小的孩子,媽媽總是在擔心孩子過於膽小;粗心的孩子,媽媽總是在擔心孩子過於粗心;拖沓的孩子,媽媽總是在念叨:「你太慢啦,你快一點,不要再磨嘰了」……

但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越是擔心的那個結果越是會出現。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你越擔心、就時時提醒、就越是在強化。於是,擔心就變成了詛咒,擔心一次、詛咒一次。慢慢孩子就變成了你最怕看到的樣子。

擔心是猛烈的詛咒,相信才是炙熱的祝福。證嚴法師告誡父母: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過度的付出是一種負擔

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媽媽,讓眾多網友大呼受不了。

不管兒子走到哪,都要跟著給兒子隨時做飯;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給兒子熬梨湯;把兒子的每一條微博抄下來;干涉兒子的每一段感情……

她驕傲的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我的兒子的。

年近40還未婚的朱雨辰說:「我單身的一半原因,歸功於我媽。」網友的評論特別精闢:憑母親實力單身。

但是朱雨辰也說過:「我知你為我好,可是,這份愛太沉重。」深夜的痛哭,讓我們看到被媽媽用生命愛著的他並不快樂。

母親過度的付出,對孩子是一種負擔。更可怕的是母親將這種犧牲自我的付出引以為傲。



與這過度付出類型母親截然相反的是高曉松的媽媽。

一次高曉松過生日,他的母親把這件事忘的一乾二淨。高曉松卻非常高興。

原來她的媽媽是因為要參加合唱團排練,不能因為自己個人原因而影響集體的活動。



很多孩子都非常希望父母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自己的身上。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句話: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只要你好,媽媽怎麼樣都行!

為了你,媽媽都可以把命給你!

孩子,你是我的一切,我願意為你付出一切!

這些看似令人動容的母愛宣言,實際細思極恐。當母親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或者沒有順從自己的意願。宣言就變成了控訴:

我都為你付出一切了。你竟然還不聽我的話!

我做這一切,還不是為了你!

以愛之名的控制,使母親變成了情感的勒索者。


心理學博士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寫道:情感勒索者,會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著你,雙方一起被困在惡性循環之中。

多少與孩子相愛相殺的母親,忽略了,母親與孩子之間本就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我們的孩子不是為我們而來的,而是為他的生命而來,只是順便和我們結個緣而已。

比起苦大仇深、過度付出的保姆,孩子更想要一個榜樣。犧牲式的付出,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


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一流的媽媽做榜樣

最近,因為《主持人大賽》董卿又火了。在這個被稱為「神仙打架」的節目中,網友把董卿封為「神仙中的神仙」。



溫柔堅定、直戳靈魂。網友評論:聽了董卿的點評,我想回去好好看書。

然而,博學多才如董卿,在初為人母時,也曾迷茫疑惑過:是該放棄所有,一心一意輔佐孩子成長,還是繼續前行,追尋自我成長與突破?

最終她決定重返職場,披荊斬棘。並說:「你希望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


太愛孩子的媽媽不會有好結果,愛孩子之前請先好好愛自己!


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你成為他的榜樣,而他想要活得和你一樣。


言傳身教,永遠勝過不停說教。你努力生活、愛惜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 END -

作者:成長說-夏瑞雪,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為成長說原創,專注於0-12歲孩子的成長,專業的師資團隊,以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為父母提供專業的教育、學習等信息、觀點和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QFMknABgx9BqZZIzO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