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醫務人員保持院內零感染,粵感控督導員形成常態化制度

2020-03-01     金灣發布

2月29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重點介紹臨床救治工作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廣東共有100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年齡最大的86歲,年齡最小的2個月。全省累計已有12例危重症患者和104例重症患者出院。在粵確診的10例外籍患者現已全部治癒出院。

感控觀察員給準備進病房的醫務人員穿戴防護設備。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徐昊 攝

保護醫護人員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為此,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總結和提煉了各個醫院在感染防控方面的經驗做法,制定下發《廣東省醫療機構感控督導員制度》,形成常態化的規章制度推廣到全省,並推行至我省赴湖北的各個醫療隊。目前,廣東保持著全省醫務人員院內零感染的記錄。

關鍵詞:診斷

抗體檢測尚不能替代核酸檢測

抗體檢測能否完全替代核酸檢測?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表示,儘管核酸檢測的陽性率相對較低,但核酸檢測目前仍不可替代,抗體檢測可作為一項重要補充。

「臨床主要通過核酸檢測作為最終的確診依據。」他指出,在所有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期間,以及病人出院後的隨訪,都需要做核酸檢測。特別是在醫學觀察期間,需要通過核酸檢測來及早發現那些沒有出現明顯症狀的病人。

蔡衛平表示,廣東核酸檢測能力是足夠的。為提高檢測的效率,廣東採取了多條腿走路的方式,在疾控中心、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都可做核酸檢測,一般當天就能收到檢測結果。

「正因為有強大的核酸檢測能力,我省沒有發生過疑似病人因得不到及時檢測,導致確診的時間延後,或者是導致病例積壓在一處的現象。」蔡衛平指出,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才能確保新冠肺炎患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另外,廣東援助湖北醫療隊大力推動荊州各市縣普遍獲得核酸檢測能力,快速解決當地患者無法篩查、確診和及時出院等問題。

發布會上,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表示,自1月21日起,廣東已經累計舉行了3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今後,我們還會繼續舉行新聞發布會,但會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發布會的召開頻率,不定期舉行。」

關鍵詞:治療

全省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降至10%

廣東確診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從1月底的20%下降至當前的10%左右。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覃鐵和表示,廣東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數量不斷減少,比例亦不斷下降,得益於政府各部門管理及宣傳措施及時有效,老百姓防護意識不斷提高,有利於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醫院診療技術不斷提高也是重要原因。」覃鐵和說,疫情發生之初,要把樣本送到疾控中心檢測才能確診,現在已做到所有定點醫院都能檢測,病人當天來、當天確診,「效率提高進一步保證了早治療」。他指出,由傳染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和影像學的專家組成篩查小組,每天對所有病人進行篩查,對病人是否向重症及危重症發展有及時判斷和及時治療。

疫情當前,一些人害怕去醫院看病,對此專家有何建議?覃鐵和表示,我省各醫院通過預檢分診、及時消毒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來院人員的感染風險,普通人群不用過分擔心。他提醒,身體不舒服仍需及時就醫,不要因為害怕去醫院而耽誤治療。另外,現在多家醫院推出網上預約和在線問診,群眾通過網上諮詢和預約,可減少在醫院等待時間,也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去醫院時應儘量減少陪同人員,正確佩戴口罩,配合醫院預檢分診的流程。」

覃鐵和說,全省各縣(區)以上醫院都有專門的發熱門診,如果發現自己發熱37.3℃以上,最好儘快到發熱門診就診。有些人群沒有發熱,但有乾咳、胸悶氣促等症狀也建議及時看病,不要因為害怕去醫院而耽誤治療。在看病時,建議患者主動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例如最近去過什麼地方,有沒有接觸發熱人群等,「隱瞞實際情況可能影響醫生判斷,也不利於自己得到及時治療」。

關鍵詞:防護

感控督導員制度在全省推廣

疫情發生後,部分醫院特別是定點醫院專門設置了隔離病區。有些原來不是感染科、呼吸科的醫護人員也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如何增強一線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意識,提升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技能?

「我們有醫院嘗試建立感控督導員制度,專門設置了感控督導崗。根據規模大小,各醫院會配備4至30名感控督導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感科主任、主任醫師鄧子德指出,感控督導員制度是廣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創舉。省衛生健康委在總結提煉各個醫院行之有效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推出了廣東省感控督導員制度,將戰「疫」過程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形成常態化的制度。

「我省正在所有定點醫院推廣感控督導員制度,同時也把制度推廣到廣東赴湖北的各支醫療隊中。」鄧子德說,廣東各醫療機構、醫療隊都設立了專職的感控督導員。截至目前,全省尚未出現因救治新冠肺炎病人而發生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

鄧子德表示,感控督導員用眼睛看、耳朵聽、大腦思考,來發現一線救治醫護人員救治過程中錯誤的做法以及薄弱的環節,及時糾正,爭取做到萬無一失,保障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安全。

「廣東這一次是打一場有準備之戰,我們短時間內培訓了大量醫護人員,讓他們有完善的防護意識和技能。醫護人員一律經過培訓後才能上崗。」鄧子德說。

他同時指出,當前我省面臨的疫情傳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依然較大,醫療機構不能放鬆警惕。「特別是復工之後,醫院逐漸恢復日常診療工作,有些外來病人可能會在潛伏期進入醫院。」

他建議,醫院要提前做好應對預案,確保能夠第一時間識別疑似病人,妥善處置,避免疫情在醫院內蔓延傳播,做到既救治病人,又保護好自己。

關鍵詞:管理

從診斷到康復「閉環式」管理

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劉冠賢介紹,廣東在救治實踐中不斷強化、細化、優化患者的救治管理,重點建設三個工作閉環,即「入院全面篩查閉環」「患者分類管理閉環」「專家立體工作閉環」,持續推進患者診斷、治療、康復的全診療流程、全疾病周期精細化管理。

「對不同類型的患者、不同階段的醫療需求,我們制定了相適應的管理措施。」劉冠賢表示,對於疑似患者,嚴格執行「一立即,三當天」的規定,即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疑似病例立即轉往定點醫院;各定點醫院集中資源,建立疑似病例檢查檢驗的快速通道,縮短確診時間,實現當天收住、當天檢查、當天確診。

對於確診患者,給予早期病情預後研判、抗病毒、氧療、中醫藥等綜合治療,力求阻止或逆轉疾病的進展;同時,特別關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給予高水平精準救治。

對於出院患者,我省不斷加強對出院病例的跟蹤隨訪,逐步規範管理,提出五項要求。劉冠賢介紹,一是要求各定點收治醫院準確把握出院標準,在國家診療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專家共識準確掌握出院標準的相關要求。二是對出院病例出院後在當地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至少14天,期間第7天、14天複查鼻咽拭子+肛拭子核酸檢測。三是對出院後隨訪核酸檢測復陽的病例再予入院診療,並做相關檢查和治療。四是定點醫院開設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專科專家門診,提供諮詢、檢測、康復等服務。五是對復陽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作鼻咽拭子+肛拭子核酸檢測,視檢查結果作出妥善處置。

近日,我省醫療機構陸續開始恢復正常的醫療服務秩序,滿足非新冠患者的診療需求。劉冠賢說,全省各地要重點做好兩類人群的就醫保障:一是重點保障尿毒症、腫瘤以及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患者的醫療需求;二是重點保障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醫療服務。

相關

荊州市民掃碼廣東醫生看病

荊州·廣東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提供免費送藥上門服務

2月29日,荊州·廣東網際網路醫院正式上線,荊州市民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安坐家中就能免費問診諮詢1100多名廣東高水平網際網路醫院專科醫生。廣東醫生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8時在線。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院提供免費送藥上門服務,藥品費用則需市民自理。

自2月10日起廣東省首批援荊州醫療隊馳援以來,至今已有566名醫護人員奔赴荊州戰疫最前線,在洪湖、監利、石首、松滋等地開展救治工作。目前荊州醫院救治任務繁重、診療壓力巨大,荊州地區仍處於封閉管理狀態,居民出門就醫不方便,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診治、諮詢面臨較大困難。

為瞄準當前荊州市民就醫痛點,減少不必要的醫院就診,降低居民到院就診感染病毒風險,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和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聯合,在充分研判荊州疫情防控形勢的基礎上組建網上醫療隊,使荊州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廣東後方優質的線上服務資源,為前方「主戰場」減負。

網上醫療隊由廣東15家高水平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組建,包含8家綜合醫院,4家專科醫院,3家中醫院。其中有13家省屬、部屬高水平醫院、2家廣州市屬醫院,整體實力雄厚,部分醫院綜合水平、專科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網上醫療隊支援荊州,得到廣東醫生的熱情支持,1100多名各專科的醫生自願報名參加,每天分三班從8時到20時為荊州市民提供連續服務。

近日,荊州市中心醫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荊州地區的7家醫療機構也將加入網際網路醫院為荊州市民服務。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與荊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荊州日報融媒體中心、荊州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一起聯合主辦荊州·廣東網際網路醫院,旨在構建線上線下合力、前方後方協同的廣東支援模式。網際網路醫院問診諮詢費用全免。

除此之外,醫療隊成員還在線上免費為荊州市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幫助荊州群眾提高防護能力、減輕心理壓力,維護身心健康。

當地市民問診只需在手機上操作,簡便快捷。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連結進入「荊州·廣東網際網路醫院」主頁面,可見普通門診、發熱門診、心理諮詢、AI醫生四個按鈕,點擊選擇所需服務類型即進入網際網路醫院列表,市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就診醫院、對應科室的醫生後即可開始遠程問診。

來源 | 南方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fSalXAB3uTiws8KHq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