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要不要經常抱孩子,我們中國的媽媽向來很糾結,像OK還是小嬰兒的時候,躺在床上哭了,我就會糾結要不要馬上去抱抱他,一方面聽著哭聲覺得心疼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又怕抱習慣後,就粘在手上放不下了。
接著等孩子慢慢長大後,我們會變得更習慣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愛,比如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關心孩子的健康和未來,在肢體表達上就會比較含蓄。
雖然現在的年輕爸媽們在表達愛意上已經外放了很多,但是跟老外們動不動就親親抱抱相比,我們還是有些吝惜像擁抱這類的親密舉動。
擁抱有多重要?其實早前有不少研究已經證明了頻繁的身體接觸對寶寶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幫助,比如有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飢餓感」,如果孩子在嬰兒期缺乏擁抱的話,孩子會很愛哭、還容易生病,情緒也容易煩躁;就算漸漸長大學習獨立後,他們仍然需要這種身體的「支持」。
類似的研究非常多,也有很多實驗來證明這些觀點,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身體接觸的頻率,甚至能直接影響寶寶的DNA,你會不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最新的研究顯示,和爸媽之間擁有高頻率身體接觸的寶寶,不僅在免疫方面優於其他寶寶,在身體成長上也會有明顯的優勢哦!
擁有更多「抱抱」的寶寶,不僅更健康,而且長更快。
這個結論來自我最近在外網查資料時看到的一個最新科學研究,是由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BC兒童醫院聯合發布的。
研究人員跟蹤記錄了94名寶寶從五周大到四歲半之間的情緒和行為,包括煩躁、哭泣、吃飯、睡覺等等,然後爸爸媽媽們也記錄下自己給寶寶的回應,包括平時和寶寶身體接觸的時長和照料寶寶的時長。
然後當寶寶大約四歲半大時,研究人員用棉簽從他們的臉頰內部取出DNA樣本,再根據爸媽們和寶寶的接觸頻率來分析樣本的DNA差異。
通過比較,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高頻接觸和低頻接觸的兒童在5個DNA位點有著顯著差異,這幾個DNA位點中,其中一個是在免疫方面發揮作用,還有一個是在新陳代謝中起作用。
這個結論真的讓人很興奮,原來覺得「抱抱」只是跟寶寶表達愛的一種形式,卻沒想到真的能給寶寶帶來生理上的確切好處,這正好也印證了我之前提過的法國國立醫院醫生萊茵·史皮哲博士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
把被扔到大街上的嬰兒帶到醫院,準時喂奶、換尿布、換上乾淨的衣服,給他們吃好的、提供最好的養育環境。但他們依然經常生病,並且身體也不怎麼活動,對任何事情的反應都不敏感。而同樣是被拋棄的孩子,如果帶到了孤兒院,設施雖然比醫院簡陋、不衛生、也不能提供好的食物,但是孤兒院附近的女人們會每天都來孤兒院,抱抱孩子,聽他們說話,給他們唱歌。比較後發現,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卻比醫院長大的孩子要健康。我想起當我工作忙,連續幾天早出晚歸,沒時間好好跟OK相處陪伴的時候,OK外婆偶爾就會跟我抱怨OK胃口不好,或者情緒不好,現在看來跟缺乏擁抱不無關係,好在OK是個挺會撒嬌的娃,只要我有空就會粘著我,會主動要求抱抱,所以我們之間的愛還是傳遞得很好的,哈哈哈。
除了生理上的好處,身體接觸還能讓寶寶更聰明。
給寶寶多點「抱抱」,除了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和成長大好處外,更有其他重要的影響。韓國專家曾發表過關於「肌膚接觸」和大腦發育之間關係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肌膚接觸」對身體發展、大腦發展和情緒發展,特別是對大腦的發展居然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因為嬰兒在母體生成皮膚的時候,是與大腦一起的,是從外胚葉里生出來進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與大腦之間有著豐富的神經迴路連接,哪怕只是我們對他有著很輕微的皮膚刺激,這都能很好地傳達到他們的大腦。
「接觸」是大腦發展的催化劑,沒有「接觸」,主管孩子情緒的大腦區域就會發展異常。
如果寶寶出生後3年,我們對孩子的接觸不足,那麼就會對孩子的大腦發展產生嚴重的障礙,而這種障礙還將延續一生。所以,身體接觸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還關係到孩子智力的發育,缺乏身體接觸的孩子,很可能會變笨。
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剛出生,醫生就要我們學會他們做撫觸,因為除了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外,撫觸更是能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對寶寶的情商和智商也是很有幫助的。
不僅僅是身體接觸,眼神接觸也一定不能缺。
大家肯定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一邊忙著手頭的事,頭也不回地跟寶寶講話時,通常跟他們的溝通效率就會很低,經常是喊好多次都得不到回應;如果我們放下手中的事,走到寶寶跟前,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好好說話時,溝通就會很有效果。
這之間的差別,其實就在於眼神接觸上。
刊登在「美國科學院學報」(PNAS)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凝視寶寶的眼睛,可以幫助我們和寶寶更有效地相互交流。
科學家們用成人和嬰兒的腦電圖開展了兩項小型研究。
第一項實驗中,科學家讓17名嬰兒從螢幕上看一個成人唱童謠,成人不是直視寶寶的臉而是間接的(頭轉向20度,不看寶寶),或者頭部轉向側面,但眼睛看著嬰兒。第二項實驗中,19名不同的嬰兒不是通過螢幕,而是直接看著成年人在同樣的位置上用同樣的方位唱童謠。然後,他們使用腦電測量比較嬰兒和成人的大腦活動。
研究發現,當嬰兒和成人在同一個房間,而不是通過螢幕看成人表演時,反應會更強烈,而當成人在同一個房間,並且眼睛看著他們唱歌時,嬰兒們也發出了更多的聲音,更重要的是,成人的大腦活動也隨之活躍。
所以在跟寶寶交流的過程中,除了肢體語言,眼神接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讓我們跟寶寶之間的信息溝通更活躍,也更有效,對愛的傳遞也會更準確。
其實無論是身體接觸,還是眼神接觸,都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的一部分,對無法長時間陪娃的爸媽們來說,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達到最佳陪伴效果,就不妨放下手中的事,專心地跟TA交流,還有每天都別忘記給寶寶一個愛的抱抱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