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蟆
歷史悠悠清源廟,小小青果譽滿江;古往今來魚米鄉,四通八達奔小康。這是長江入渝第一門戶,津西明珠——石蟆鎮的縮影。全鎮幅員面積208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人口10.4萬人。石蟆東臨白沙,北接朱楊鎮,朱楊溪火車站。西南與永川松溉古鎮隔江相望,南與四川合江山水相連。距江津主城80公里,重慶市區120公里、合江縣城20餘公里、永川區60公里。
石蟆是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源宮,有500年悠久歷史。它是我區目前規模較大、保存最完整、具有典型明清建築特色的古代建築。一年一度包括祭祀、川戲、爬杆、翻五台等各種民俗活動的清源宮廟會於2011年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蟆是江津區農業重鎮,主產糧食、生豬、橄欖、蠶桑、甘蔗等,年產稻穀4.3萬噸,甘蔗4萬噸,蠶繭44萬公斤,年出欄生豬近8.5萬頭,家禽70萬隻,有「江津糧倉」之稱。「十二五」期間,全鎮大勢興起「一村一品」格局:六貢村生態大米申請註冊「回鄉園」商標;和平村發展3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楊柳村雷公竹筍規模種植20餘畝;大同村發展波爾多山羊;仙魚野雞、孔雀等野生動物養殖迅速發展……
青果(學名橄欖),是我國華南地區特有的經濟樹種,果實富含果糖1.67—2.3克,澱粉5.6—12克,脂肪6.55克,蛋白質0.77—1.2克,果酸0.97—1.55克,單寧2.57克,芳香物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青果的用途極為廣泛,根、莖、葉、果、皮均可入藥,它具治風濕、腰痛、傷口喉、解酒毒、止泄瀉、清肺涼肝、健脾等功效,能治吐血、傷口癒合、疝氣、口唇乾裂、舒筋活血等多種疾病。青果可生食,也可榨油,青果油是制皂、洗髮香波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青果除鮮食外,初加工可加工五香橄欖、鹽漬橄欖、果汁、果脯、罐頭;深加工可製成藥、保健品。核殼可提取活性碳,青果核因其光滑堅硬,是工藝雕刻的良好材料。青果樹幹筆直,質地堅硬,紋理細緻美觀,防腐力強,是工業、民用建設和家具製作的珍貴木材。青果樹高直參天,樹齡長(可達250年),枝葉常綠繁茂,挺拔優美多姿,是理想的城鄉綠化、美化、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好樹種,也是樹型美觀的觀賞樹種。
青果是熱帶至南亞熱帶的樹種,僅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和四川(合江)的少部分地區,重慶僅石蟆有分布。青果不僅天然生長較少,人工栽種也不多,現在該鎮常年產量30多萬公斤,該鎮從1999年開始大量種植青果,現已達5萬多畝,預計從2003年開始投產,產量可達50萬公斤。今後逐年增加,到2005年種植面積可達10萬畝,產量可達150萬公斤,加工原材料充足。
青果產業化發展已被江津確立為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石蟆鎮被定為10萬畝青果發展的基地,這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青果基地,也是重慶市唯一的青果基地。開發青果產業化工程,這將為廣大投資者帶來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