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項目學習,讓學生成為一名「自主引導式學習者」

2020-03-24     現代課程網

導讀

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一項技能是能夠自己快速、有效地學習。

原來那種「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然後靠著一張文憑找到一份好工作,靠著同一套核心技能在一個崗位上干一輩子」的想法已經不現實了。即便是醫生、律師這樣非常專業化的職業發展軌道,也愈來愈迫於外在經濟、技術發展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適應性改變,並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步伐。

而能夠「自己快速、有效地學習」的人在這個時代,就會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而對其視而不見的人就會淪為快速發展的經濟、技術力量的玩物。下面的內容來自《百科學習小指南》(The Little Guide to Learning Anything)中分享的三大有效策略,對如何成為一名自主引導式學習者很有參考價值。


了解學習產出,設定學習理由


你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知道需要保持學習的所有道理,也知道為了職業發展和個人的自我實現學習新技能的重要性;你甚至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知道所有的這些道理,然後真的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報名課程、買書、開始學習一項全新的技能。


但是有一種人你可能並不能夠常常遇到,他們就是: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為什麼想要。


想想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學了新技能之後想達成什麼目標,那麼你怎麼會知道自己有沒有達成?你是不是認識很多人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他們跟你說自己在學一門時下很流行、很有市場前景的技能比如編程,然後往往沒能學完?


  • 圖片來源:Unsplash


沒能學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裡。他們的目標是宏大而抽象的,例如「學習一項新技能」,或者是略為具體一點的,比如「學習一項新技能好找工作」。這種類型的目的都灰度很大、比較模糊,很難想像具體的目的地。


這就會導致出現這種情況:任何時候一旦出現更有挑戰性、更有趣、更有利可圖、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人們就會放棄手頭的學習,投入到另外一件事中去。這是因為人們只能對自己能想像出來的事物產生共情,而對於抽象事物,要產生共情就沒有那麼容易,比如很難想像你能對某件抽象的事情產生好感。


你希望能設定好遊戲,並且最終去贏得遊戲,所以要選擇自己能堅持下去的事物。你要明確知道自己想達成的目標以及為什麼想達成,要讓目標具體化,比如建立一個網站、進行一場獨奏會、或是在一個特定網站發布文章,以及其他一些能激勵你的事物。


為自己設立榜樣


一旦確定了想要學習的內容以及為何學習的原因,就需要制定一個學習的行動計劃。遺憾的是,許多人懂得這個道理之後,馬上就認為自己得報名一個課程,或者進入一個正式教育的環境中才能開始學習。這種方法可能對一些人來說非常有效,卻也讓許多人走上了不斷試錯的學習歷程。


所以更好的辦法是,找到那個已經達成你想達成的目標的人,搞清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在我和那些成功的實幹家的訪談中,發現對於那些經年累月走在通往成功路徑上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叫做反向歸納法。根據結論,把實現它們的路徑整合在一起,然後就有了自己的行動路線圖,可以實施並且是已被證明有效的那些措施。


「當然,這聽起來很容易,可是,我怎麼才能找到一個已經達成了我想達成的目標的人呢?」


在當今社會,只需通過幾次介紹,你便可以聯繫到世界上幾乎所有人,所以你沒有藉口說自己找不到一個已經達成了你想達成的目標的人,也沒有藉口說你無法與他們建立聯繫。也許需要花費一點努力,不過只要使用臉書、領英(LinkedIn)、谷歌等工具,就可以找到你想找的人,至少可以見一次面,問幾個問題,看看他們的成功路徑是什麼。


就算做不到,也不必非得讓這個人成為你的導師,授予你所有的成功秘籍。你也可以查閱傳記、自傳、博客文章、視頻紀錄片、或者只是他們的事跡記錄,通常也足以幫助你描繪出你所需的成功路線圖了。


從小事切入,做好失敗的準備


懂得「自我引導式學習」的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能通過創建小的項目、實現小的成果,試驗自己獲得的新知識,而不是等到最後憋一個大招,將所有的知識傾其所有放手一搏。他們絕不會作為一個新手,直接跳入一個難得離譜的項目,然後走向失敗。


相反,懂得「自我引導式學習」人士會把注意力集中於尋找那些能隨時停下腳步的領域,然後試驗自己的技能、開發可實現的成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能讓他們內化學到的知識,消滅那些自己的知識還未達到自己期望值的領域,接著調整下一步的計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從小事做起、並做好失敗的過程中,還有一個自尊心調節的因素。進行力量訓練的人很少會從最重的重量開始訓練。如果從肯定會失敗或接近失敗的地方開始訓練,會傷害受訓人的自尊心,讓他們懷疑自己是否能自我提高。相反,如果開始訓練的分量僅比最近舉起的最重分量稍微重一些,就能一路努力往上增加。這會在一開始讓他們感覺自己在進步成長,不會懷疑自己成長的能力。


懂得「自我引導式學習」的人士也都必須遵從這一路徑。自我懷疑會導致自我否定,讓學習者無法進入真正學習的狀態。


如果學習者對於所學的內容擁有更多的所有權和主導權,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個是許多教育者對於「在線學習」、「在家學習」一個追問。


自主引導式課堂


莎拉·懷特是肯塔基州斯科特縣(ScottCounty)皇家春天中學(Royal Spring Middle School)的一名科學老師,已經教了十一年書,她所在的中學正在使用 Summit Learning Platform 作為學習和評估工具。對於她來講,不僅僅是自己的課堂轉向了自主引導式學習,而且她也能夠更加有效地與學習者互動,為學習者提供支持。


Summit Learning Platform 是著名創新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 所研發的個性化教學平台,這所學校總部位於加州,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成長方案,並致力於引導他們成為積極主動、自主引導式的學習者。


以下文稿為莎拉·懷特關於自主引導式學習訪談的精簡版,Q 為採訪者,A 是莎拉·懷特老師。




Q:您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Summit Learning Platform 的,學生們的反饋怎麼樣?


A:作為老師,看到學生能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所有權真的是很有意思。我覺得如果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給他們多一點選擇,他們就能真正擁有最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以前可能對學習內容掌握有困難,學習進度對他們來說太快了,他們根本跟不上,於是只能幹坐在教室里,現在只要他們有需要,就可以多次去查看學習文件,慢慢地去學習,真正關注到他們需要了解的知識。


Q:您能不能詳細解釋一下,在學生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時間中,老師可以玩在幫助學生學習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A:在個性化學習時間的過程中,我們(老師)真正試著去承擔一個導師的角色,幫助學生學習成功者的習慣(Habits of Success)、以及成功者所必須擁有的學習技能……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目標是成為自我引導型、獨立的學習者。


我經常會和學生交流,看看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或者鼓勵他們設立目標,繼續努力。不過在課外時間,我主要依靠一些線上的平台來獲得學生的數據,這樣才能看到學生查看了某一個特定的內容評估多少次、他們覺得哪些目標或者問題很難,我就能為這部分學生制訂干預計劃。


我還會和學生開小組研討會,讓學生結對子(可能是一個在某一個科目上學的特別好的學生和一個相對有些困難的學生一起),這樣就能為這些學生創造有目的性的學習小組,讓他們互相幫助。我們可以聊一聊他們以前學習的方法,然後找到適應於現在的新的學習方法。


肯塔基州布恩縣(Boone County)厄恩斯特營中學(Camp Ernst Middle School)的八年級學生們在個性化學習時間相互協作。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看一看筆記,自己就是在學習了。但是我們真的得好好聊一聊,學習這事不僅僅是看看筆記就行的,你必須得積極主動起來,必須得學會好好利用你記的筆記。


Q:您能給我們說一說在您最近一次的在科學課上搞的小組研討會,或者是最近一次教給學生的某種學習技能嗎?


A:現階段,我們的學習重點是遺傳學和繁殖。有的學生對內容學得很用心,已經完全掌握了,有的要掌握還有困難。所以我根據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他們分組,我如果看到一組學生沒有通過內容評估,就會想,好吧,會不會只是術語問題?還是詞彙問題?要不要我幫忙?還是他們沒弄懂基因信息存儲的基本概念?


莎拉·懷特的學生正在小組研討會上練習演講。


我會研究和這些重點學科相聯繫的目標,再把學生遇到的困難進行進一步的分解,繼續降低學習者的掌握難度,然後把他們和那些學得特別好的學生結成對子,他們是那些已經通過了內容評估,或者是已經達成了某一特定目標的學生,這樣讓匹配起來的學生互相幫助。


Q:您談到了自我指導型的學習循環(Self-Directed Learning Cycle),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A:自我指導型的學習循環就是鼓勵學生設立目標。這是循環的第一步。一旦設立好了目標,就能制定怎樣達成目標的計劃,一旦設立了目標,就能制定實施目標的計劃。最後如果達成了目標,就可以進行內容評估了。


所以這就有點像一個循環過程,我們總是鼓勵學生「就算第一次沒有通過內容評估也沒關係」。如果第一次沒有通過,其實是在培養學生的毅力,這樣下一次他就知道該在哪方面更努力了。


利用自我指導型的學習循環來設立目標、制定計劃、實現目標、學習所需知識、展示所學內容、反思整個過程。


Q:您怎麼判斷學生能真正學以致用呢?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應用的環節體現在哪裡?


A:確實這很困難,但是線上的工具平台確實非常有幫助。


在日復一日的課堂上,我們總是受限於標準化測試……許多東西都變得唯知識是瞻了。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最大的動力是讓學生對於學習充滿熱情。


我和學生在「項目時間」特別容易全身心地投入,把學習內容應用於真實生活的場景。也就是說,他們在個性化學習時間裡弄懂知識,然後在項目時間裡真正把學到的內容應用在真實生活的場景中。


Q:您有沒有(最喜歡的)項目,是讓您真正看到學生學以致用的?


A:之前我們在學習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溫室效應,以及一些相關重點領域的內容。在個性化學習時,學生們通過在線平台來學習內容,不過等到了項目時間,我們通過蘇格拉底式對話來討論全球變暖問題……


我們都是肯塔基人,肯塔基是一個農業大州。在我們居住的列剋星敦市(Lexington),馬飼養業非常普及,所以學生們可以把所學知識(溫度可能會升高,可能會擴大幹旱面積,可能會影響農業和農作物產量)應用到本地環境,思考這些因素會對肯塔基的經濟、馬飼養業、農作物、乾草、還有其他生長在這裡的植物產生怎樣的影響。所以作為老師,能看到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這裡的真實環境中,我真的非常高興。


Q:在課堂上搭建個性化學習時間的框架結構時,您有沒有一些常規做法或框架、或者教學工具覺得非常有用的?


A:我們要確保學生在課程一開始的時候就設立好目標,因為如果他們沒有設立好目標,就會在個性化學習時間時感到毫無頭緒。所以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證到了個性化學習時間,學生都已經有了目標和方向。


到了課程尾聲,我們會有一段黃金時間,向已經通過重點領域評估的學生表示祝賀,並討論下一步的計劃:「下一步我該做什麼?也許這次我沒有掌握,但我還是想進入下一步,思考一下明天的目標,或者好好想一想在達到目標前我該做些什麼來獲得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F7cDHEBrZ4kL1Vimh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