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養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2019-07-21     南心只要九塊九

養孩子的成本,這是一個最近幾年持續火爆的話題。一方面現代孩子的教育方式跟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完全不同,7、80年代散養式的教育現在完全不適用了,每個家長都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摸爬滾打的探索。另外一方面,教育資源的快速增長,和競爭壓力的加大,也是導致教育支出快速增加的原因。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苦惱,奮鬥的所有動力,未來的全部希望,似乎都可以彙集到一句話:「都是為了孩子」。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加拿大養孩子成本,或許從中你能從另外一個角度感受加拿大的教育。

收入

在說花費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孩子「能掙多少錢」?

什麼,孩子也有收入?是的,在加拿大養孩子有可能是賺錢的。

只要是加拿大的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孩子從出生到17歲都會有現金福利,Children and family benfits,俗稱「牛奶金」。不是食品券,不是打折優惠,是現金,現金,現金。

歐洲的大多數福利國家也是有差不多的牛奶金福利,美國也有類似的「牛奶券、食品券」,不過在加拿大孩子能領到的牛奶金現金在西方國家中是屬於比較高的。

2019年的最新政策,6歲以下孩子的牛奶金全年最高可以領到6639加元 ,按照匯率5來計算,人民幣33000元左右。6-17歲的孩子每年可以領到5602加元,人民幣28000元。但想要領到最高額,家庭的年收入需要在31120加元以下。

公平起見,我們不按照最高限額算,因為真正想在加拿大生活下去,年收入3萬加元還是很緊張的。我們按照家庭年報稅收入5萬加元來算(刨去各種減免稅一個新移民家庭5萬加元的收入還是相對合理的),一個6歲的孩子每年可以領到4571加元。這是按照BC省的標準來算,省里還會有少許補助,各個省份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

另外,加拿大聯邦還有一種RESP教育基金的補助,一個家庭每年給孩子存2500加元作為上大學的教育基金,政府還會再補貼500。在孩子上大學時,可以連本帶補貼一起支取。

所以,一個中等收入的新移民家庭,一名6歲的孩子可以每年收入4571+500=5071加元。

學校支出

在加拿大上公立學校,幾乎不用掏一分錢。

中午吃飯一般都是帶飯,孩子們吃的也簡單,所以也不用額外花錢。

當然每年可能還會有一些外出郊遊、額外的實驗手工買些材料、文具費用。每年100加元基本夠了。

如果是私校的話,學費加上基本的捐款,每年1到3萬不等,上不封頂。這裡我們按照公立教育計算,暫時不計算私校的學費成本。


服裝支出

加拿大孩子的穿戴向來是花錢很少的,衣服乾淨舒服就行了,還是要靠臉吃飯,哦不,靠本事吃飯......加拿大小孩在穿上也特別隨便,爸媽都隨便,孩子就更隨便了。

衣服基本是GAP, Old Navy相對便宜些的,有時買挫堆兒打折的衣服。

鞋子遇到打折的時候,60加元兩雙。

每年冬天還要購置一身防水棉服,60加元左右,兩件毛衣40加元左右。

平均下來,每年在服裝上花費200加元

禮物、玩具支出

加拿大社會風氣「每況愈下」,送禮之風盛行!小朋友每年大概要參加8場以上的生日party,要送生日禮物,每個禮物平均30加元。參加了這麼多party,送出了那麼多可人的禮物,孩子們對於自己的生日party也極為關注,往往提前幾個月就開始策劃。畢竟生日Party太開心了,還能收到那麼多禮物。

聖誕節也是一個送禮的節日,聖誕期間各種聚會,大人們總要給周圍熟悉的孩子禮物。孩子們彼此收到禮物都開心極了,可憐大人們提前好久就要開始準備。

另外,萬聖節服裝也是一定要有的,萬聖節那天孩子們會穿上各種cosplay的衣服去學校搞怪,天黑之後再每家去要糖。

所以在加拿大養孩子,玩具上的花費還是不少的,保守估計每年要500加元左右。

醫療支出

孩子在加拿大基本沒生過病,偶爾有點感冒發燒扛一下就過去了,即使去看家庭醫生或者醫院急診也是不花錢的。每年政府會支付一次眼科檢查的費用,學校會安排牙科檢查。

西方世界的牙醫都特別貴,而且都不在醫保範圍,隨隨便便一次牙科治療都可能花費上千加元。所以我們也非常注意孩子的牙齒健康,索性目前還沒有出現問題,在醫療上也基本沒有任何支出。

戶外運動支出

加拿大到處都是兒童樂園,海洋湖泊,高山森林,戶外的遊玩幾乎用不到花錢。各種運動場、田徑場、網球場、滑板公園、自行車公園也都是公共設施,全免費。每當看到這些環境優美、維護極好的公共運動設施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納稅的錢是花到哪了,心裡也很平衡。

游泳和滑冰也是孩子們最常見的運動,這兩項室內運動是要花錢的,不過在社區中心游泳或滑冰一次只要3-5加元。每個月50加元足夠了。

文娛活動支出

加拿大有數不清的給孩子準備的免費活動,圖書館、社區、學校、各種社會組織,逢年過節,孩子的活動都參加不過來。即使是日常,只要你關注,孩子的免費活動也能找到很多。像讀書會、科普展、嘉年華等等,這類活動大多是政府或社會組織資助的公益性質,不光免費,有的還是連吃帶拿。

孩子一般每年會去幾次科技館、海洋館、還有遊樂園,樂高展、音樂劇、看電影等等,門票支出200加元左右。


書本支出

小學教育基本沒有教材,都是老師們每天列印的材料,也不需要家長額外購買。中學和大學階段的教材費用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中學學習AP、IB的孩子,教材動輒上百加元一本,如果能買到二手書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書在北美社會都是比較貴的,一本繪本要十幾加元,精緻一點的兒童讀物都要幾十加元。但課外書方面有太多可以利用的免費資源,孩子班級里有書庫,學校里有圖書館,每周都可以借書回家。社區有中等規模的圖書館,其中一半都是童書,一個人可以借20本,一家3口就是60本書,全部免費;城市級別的圖書館就更大了,兒童讀物會占據一整層。在大溫哥華地區,城市級別的讀書館就有7、8個,社區圖書館幾十個。另外各種社會組織的免費讀書俱樂部,故事會也不少。所以在加拿大,絕對不會因為錢的問題讀不到書。

在書本和軟體上的支出是350加元

課外教育支出

這部分支出恐怕是在加拿大養孩子的最大一筆費用,每個家庭的差別也非常大。

課外教育支出中,花費最高的就是藝術和體育了。在加拿大一對一的樂器課程,課時費從30-120加元不等。

體育私教也基本處於這個水平,課時費是100加元,算是中等。其他流行的個人體育項目,比如滑雪、網球、羽毛球、擊劍的私教費用也差不多。團體項目如足球、冰球、棒球、橄欖球等,在初期入門階段費用還是比較低的,後期加入俱樂部打青少年比賽階段費用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我們以一門音樂、一門體育來計算,都是高級老師,每周上一次課,每周的支出是200加元。

除了上課,音樂和體育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樂器需要租琴或者買琴,體育需要下場訓練,這些也需要費用。以高爾夫球初學者為例,每周driving range和下場的費用大概需要50加元。

另外,孩子還會參加一些社區中心的游泳班、滑冰班,或者其他的美術班、合唱團、編程班,西洋棋班等等,這些主要是為了孩子多種興趣的培養,都是大班教學;學術方面華人參加的多的是漢語班、英語寫作班、數學班等等。按三個班計算,每節課的費用大概30加元,每周的支出100加元。

另外,每年的暑假,加拿大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報名夏令營,體育主題的、藝術主題的、手工主題的,還有各大學舉辦的各種夏令營。在裡面孩子們會學到學校之外的很多知識,結實更多的朋友。這類夏令營一般都不便宜,一個月大概需要800加元左右。

回到孩子的花銷,一門音樂、一門體育外加訓練、三門其他興趣班,再加上一期夏令營,每周的費用350加元,每月1400加元,全年17600加元

這筆費用還未計算裝備的費用,樂器、運動器材、服裝等等。並且孩子在步入半專業階段後,費用還會成指數級增加。

課外教育支出在所有孩子的支出中是最高的,每年1.7萬加元的費用在加拿大華人中僅僅是一個相對中等的水平。在教育上,加拿大華人絕對是最重視的群體。

不可預計支出

根據生活經驗,實際花銷永遠是比帳面數字要多的。客觀起見,我們再打出每年1000加元的額外費用

最後我們來計算一下總的花費

學校支出 100加元

服裝支出 200加元

禮物支出 500加元

醫療支出 0加元

戶外玩耍支出 50加元

文娛支出 200加元

書本支出 350加元

課外教育支出 17600加元

不可預計支出 1000加元

支出共計:20000加元

收入共計:5071加元

凈支付=14929加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加拿大小學孩子的中等水平支出,每年大概1.5萬加元,也就是7萬多人民幣。

當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在這樣的開支情況下,孩子一年的生活是極為豐富多彩的,他時刻都會保持忙碌,在各種學習、玩耍、探索中成長。

在加拿大養孩子基礎層面花錢很少,吃喝拉撒玩、學校教育都用不了多少,社會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支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_wGGwBmyVoG_1Zg3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