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茶陵姑娘的別樣人生,畢業後返鄉辦廠,26歲當上村支書

2020-04-29     株洲晚報融媒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村支書的形象大多與皮膚黝黑、頭髮花白有關,但這些卻與茶陵縣洣江街道拱塘村的村支書毫無關聯,因為該村的村支書是一位「90後」姑娘。上任3年多來,她已帶領 40餘戶建檔貧困戶脫貧。

26歲上任,與爺爺輩成員共事

劉嬋出生於 1991 年,老家就在拱塘村。大學時,她就讀於湖南司法警 官學院,學習社區矯正專業。畢業後, 她和愛人回鄉創業,辦起了紙巾廠。 這一切似乎都和村支書這個崗位完全沒有交集。

劉嬋(左一)近照 記者 戴凜 攝

2017年初,拱塘村迎來換屆,村黨 支部要推選一個 35 歲以下的村支書。 作為村裡回鄉的年輕黨員,劉嬋被推上了這個最特別的位置。彼時,她僅 26歲,還同時兼任村婦聯主席。

「從沒想過自己會當上村支書,但 既然選出我,那就捋起袖子好好乾。」 劉嬋說,與很多鄉村一樣,拱塘村的年 輕人大都在外工作,要振興鄉村,留下來的年輕人就必須扛起這個擔子。

上任伊始,為了摸清「門道」,劉嬋常常加班到次日凌晨2點以後。

「我先和他們聊家常,然後再安排 工作,慢慢也就順手了。」劉嬋笑著說, 新組建的村委團隊中,她是唯一一位 「90 後」,其他成員中,有的是伯伯輩, 甚至是爺爺輩。因此她上任後面臨的 第一件「頭疼事」,就是怎麼安排這些 「老前輩」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磨 合,總算理順了關係。

事情繁雜,她練成了「大嗓門」

村裡的事情非常繁雜,時不 時需要調解村民間的一些矛盾。 「他們常常是聲音說著說著就越 來越大,自己不大聲說話,都沒法 插上話。」和村民們打交道,劉嬋 也練就出了「大嗓門」。

腳掌骨折的劉嬋(左一)拄著棍子參加拆除空心破敗房工作 受訪者供圖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前, 拱塘村裡的道路只有3.5米寬,每 次車輛會車都成了難題,制約了 當地的經濟發展。2017 年,劉嬋 團隊決定啟動道路拓寬改造,將村裡主幹道路面加寬至8米。

然而,這個大家一致認可的 「好事」,當面對個人利益時,卻推 不動了。因為道路拓寬需要占用 個人自留地或涉及其他村土地,溝通非常困難,甚至上來就要打 架。還有別村個別人撕毀協議, 打算強攬工程。劉嬋說,好在整 個團隊都非常團結、有力,總算是 逐個做通工作,確保這條致富路 順利修通。

脫貧攻堅,農村是重點。劉嬋牽頭又建立梅花鹿養殖基地, 解決48戶貧困戶的就業,每戶年 增收 2500 元。「我們還介紹多位 村民進城務工,有的最高年收入 已超過 3 萬元,順利實現脫貧。」 劉嬋說。

充滿感動,願帶動家鄉人民致富

儘管工作充滿曲折,但這個 「90 後」姑娘仍然認為,「更多的 還是感動」。

2019 年,村裡啟動拆除空心 破敗房工作,在走訪中,劉嬋右腳 掌意外受傷骨折。在家休息了一 段時間後,她就拄著棍子出門 了。每天上班,只能由同事們輪著幫忙接送。

劉嬋近照 記者 戴凜 攝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不 期而至,而外出人員眾多的農村, 更是防控重點。從除夕這天開 始,劉嬋就開始了不間斷工作的 節奏。為了做好防控工作,村裡 在主要道口設置了值守點,劉嬋 是絕對主力。由於一開始沒有供電,帳篷里寒氣逼人。「隔三差五 就有村民自發送來物資,熱雞蛋、 方便麵、木炭、篷布,甚至還有大被子、電暖氣,感覺特別暖心。」了 解到值守點的困難,幾天後,村裡 的年輕黨員劉星星專門為帳篷牽 起了電線,讓這個臨時的小家有 了更多溫暖和光明。

「看到大家都平平安安,家鄉 也發生著變化,感覺很有成就 感。」劉嬋表示,沉下心來做事,就 會收穫很多。如果還有機會連 任,將會著力發展村裡的產業,帶 動全村致富。

(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通訊員 李怡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WoDxHEBfwtFQPkdoP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