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證明了「1+2」的世界性難題,住院時看中了護士,一句話追到手

2019-05-13   林間野史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有名的數學家,其中我們所熟知的就有張衡、趙九章,他們提出的一些理論,遠遠超過西方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到了近現代時期,同樣出現了一位有名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1933年,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他從小就表現出對數學的濃厚興趣。1948年2月,陳景潤考入福建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前身福州英華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陳景潤的中學生涯結束了,並在2月考入高中上提前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在大學期間,陳景潤認真研究數學方面的問題,由此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

大學畢業後,陳景潤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但是因為陳景潤不善言辭,很難讓學生聽懂課程。隨後陳景潤被迫停職回鄉養病,回到家鄉的陳景潤,一邊養病,一邊晝夜不分的看書。

為了謀生,陳景潤不得不擺起了小人書攤,這樣既可以解決生存問題,還可以認真研究數學問題。後來時任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聽說了陳景潤的遭遇後,不忍心陳景潤這位曠世奇才由此埋沒,就把他調到了廈大圖書館,讓他可以有研究的時間和環境。

在此期間,陳景潤認真研讀了數學大師華羅庚的名著《堆壘素數論》。據說反反覆復讀了七八遍,重要的地方甚至讀了幾十遍,而且按照自己的思考,對華羅庚的推演提出了改進意見。

當時廈門大學數學系教授李文清看完後,便鼓勵陳景潤寫信給華羅庚,並附上自己的名字。華羅庚讀到陳景潤的論文後,對他是大為讚賞,他深知陳景潤將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隨後華羅庚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邀請陳景潤到北京參加數學大會,並安排他在會上作了報告。沒多久陳景潤就被調入了中科院數學研究所,他是華羅庚調來的第一個人,也是最後一個人。

之後陳景潤醉心於數學研究,當時他獨自生活在6平米的小房間,裡面鋪滿了驗證的草稿紙,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因此陳景潤終日和數學打交道,身邊的朋友比較少,女性朋友就更是少之又少。

正是陳景潤的這種認真研究,鍥而不捨的精神,終於在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隨後,陳景潤的理論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蘇、日等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雖然他成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數學家,但是個人的婚姻問題卻始終得不到解決,這主要源於他很少接觸女性的緣故,而且見到女性幾乎都不講話。

陳景潤晝夜不分的工作,長期高壓工作,使得他身體越來越差。不久就得病入院治療了,當陳景潤看到自己的護士由昆時,眼睛一亮,就親切的和她說話。

原本沉默寡言的陳景潤開始試探性的詢問由昆的一些基本信息,一來二去兩人互生了好感。沒多久兩人就在一起了,由昆問陳景潤:「你是大數學家,有好多人崇拜你,你為什麼偏偏選中我呢?」

面對心愛的姑娘,陳景潤急得滿臉通紅,他不會年輕人的山盟海誓,許久,陳景潤才說出一句話:「我想過了,如果你不同意,我這一輩子就不結婚了。」就是這句話,使得由昆不再猶豫,果斷的嫁給了陳景潤。兩人在婚後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了16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