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為何要不斷擴張,從入關300萬平方公里擴張到1300萬國土?

2020-09-26   星稀月暗

原標題:大清為何要不斷擴張,從入關300萬平方公里擴張到1300萬國土?

四大文明古國中,唯獨我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不息。除了我國古代文化傳承的多樣性、一脈相傳、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當然也離不開華夏五千年大地,大一統王朝的歷史趨勢。自從夏、商、周王朝出現之後,一直到清朝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覆滅,大一統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除了創造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在其版圖的拓展中,也一度達封建王朝版圖頂峰之一。

大清版圖

清朝的疆域,在努爾哈赤起兵的初始階段,歷經皇太極、順治、康雍乾數代皇帝的開疆拓土的努力,最終在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帝平定準格爾汗國後,疆域達到極盛。

清朝此時的版圖西跨蔥嶺,東臨太平洋,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外興安嶺和庫葉島一帶,南包南海諸島。其國土面積達1316餘萬平方公里。

清朝入關之後,之所以不斷的拓展版圖,主要有如下幾方面決定:

首先,大一統的歷史趨勢。

《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唐人顏師古說:「一統者,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此言諸侯皆系統天子,不得自專也。」疏曰:「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李斯更是明確提出:「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漢書·王吉傳》中稱: 「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

自從大禹傳位於子啟,開啟了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之後我國進入「家天下」的大一統的王朝。

先後經歷夏、商、周三朝,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前後歷經五百多年的春秋與戰國的諸侯割據的勢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

qin'ban'tu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初步建立起華中大一統的版圖基業。

漢朝建立之後,經過數代君主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疆土,先後平定南方閩越等國叛亂、出兵北伐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

漢武帝在秦始皇奠定版圖的基礎上,繼續開疆拓土,奠定了後世中華版圖的基礎框架。

公元前60年,漢朝設立「西域都護」, 統管南道和北道,西域正式歸屬西漢中央管轄。

西漢疆域

自此,中華大一統的版圖基礎基本形成,後世的歷代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其基本沿襲這個版圖的趨勢。

因此,清朝在入關之後,先後經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帝皇,清朝才得以完成大一統版圖的基業。

其次,安定疆域、自我保衛。

「是中國之一統始於秦氏,而塞外之一統始於元代,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統者,亦皆天時人事之自然,豈人力所能強乎?」出自《清世宗雍正傳》。

明亡始於萬曆。明末後期,先後經歷萬曆、天啟、崇禎幾代皇帝;清朝入關之後,經歷順治、康熙,天下百姓經歷戰亂就已,渴望生活和平安定。

然而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准格爾再次叛亂,清朝不得不再次出兵平叛,一直到干二十五年,徹底平定準格爾叛亂。

乾隆年間清朝疆域圖

前後歷經三代帝皇,歷時七十餘年。

結語:

縱觀清朝疆域由關外一隅至九州共貫。清朝疆域的開拓進取,除了大統一王朝趨勢。其更多是清朝皇帝開拓進取、自我保衛,強根固基,安撫民心,便於統治的需要。

參考文獻:《大清一統志》、《公羊傳·隱公元年》、《公羊傳·隱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