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整整160年前《物種起源》開啟進化論時代,也留下一樁公案

2019-11-25     大錘說史

整整160年前的11月24日,也就是公元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的不朽名著《物種起源》正式出版,由此開啟的達爾文進化論及達爾文主義時代,達爾文的進化論因為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巨大貢獻,被稱為19世紀三大自然科學發現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細胞學說以及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本期大錘說史,就為列位讀者聽友,講述160年前那對自然科學具有決定意義的時刻,以及由此產生的一樁持續了整整160年的學術界公案。

1802年,達爾文出生於一個英國醫生家庭,那時候醫生職業比較吃香,少年的達爾文生活也比較滋潤。不過到了他要上大學的年紀的時候,他爹本意是想讓他子承父業,繼續醫生這份有里有面的行當,但是達爾文對這個不大感興趣,他雖然進入了愛丁堡大學醫學院,但是他的主要興趣是收集和研究各種動植物標本。達爾文爹一看自己的計劃不成,又把他轉去了劍橋大學主修神學去了。

但是達爾文爹沒料到的是,當時的劍橋除了神學之外,博物學、地質學等自然學科也是有的,所以在劍橋的歲月里,達爾文非但沒有去精研神學,反而融入了劍橋的植物學、地質學等等的科學家們的圈子。這讓達爾文有了開啟自己事業的真正鑰匙

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以一名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跟船開啟了長達5年之久的環球航行。請注意,這次環球航行正是達爾文在劍橋博物學的學者圈子裡混出來的機會。而正是這次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讓達爾文能夠接觸到當時很多博物學家無法實地見到和觀察到的各種動植物。

而這一切的知識和見聞積累,最終結果就是,在5年前他上船出發的時候,他還是個宗教信徒,而到了5年後下船的時候,他的宗教觀已經徹底動搖了,他已經開始隱隱約約覺得,這些生物看似雜亂無章,而其發展與變化背後,實際可能有自然的規律。

不過這個過程,現在大錘說起來輕鬆,當時還是非常艱難的。1836年10月,達爾文回到英國。1838年據說達爾文無意中接觸到了當時馬爾薩斯的名著《人口論》,由此受到啟發,開始把自己的種種自然發現,匯聚於自然選擇這個學說理論之下。

而這份最初的文稿,由於需要達爾文之前大量觀察記錄作為基礎,因此一直到4年之後,達爾文才草就這份表達自己想法的草稿,而且寫出來之後只是分發給周圍的少數朋友作為觀點參考。至於真正開始寫作劃時代的《物種起源》,由於種種原因,達爾文動筆已經是1856年的事情了。

《物種起源》的早期草稿

從咱們現代項目的角度來說,這個項目因為持續了18年之久才開工,差一點就爛尾了,由於工程量巨大,達爾文甚至在開始寫作後不久,就已經草擬了一份文件,準備他死後再發表他的著作。

而就在歷史車輪緩慢且有力地駛向《物種起源》目標的時候,一個年輕人闖入了達爾文的視野。

這個年輕人叫做阿爾弗雷德·華萊士。華萊士比達爾文小21歲,他出生於英國威爾斯,因為從小家境貧寒,華萊士14歲就輟學出來做工了,他做的勘測工作大約有6年,這期間他的野外工作經歷讓他迷戀上了搜集昆蟲標本。

阿爾弗雷德·華萊士

這位華萊士,跟達爾文有著同樣對於博物學的極大熱情。他雖然沒有機會參加環球考察,但是卻跟人合作前往南美洲考察那裡的動植物,一呆就是4年。後來又去了東南亞馬來群島一蹲又是8年。通過長期艱苦的野外考察,華萊士搜集了上萬件昆蟲標本,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且因為研究領域近似,他跟達爾文有過一次接觸,發現兩人不約而同在思考著物種起源方面的問題

然後,在1858年6月18日,達爾文收到了華萊士的一封來信。這一切讓《物種起源》著作引發的後續事件成為了一樁著名的學術公案。因為就在這封信中,華萊士附錄了自己一篇關於物種起源和自然選擇學說的論文,請達爾文過目並轉交給另外一位著名地質學家。

到了這個時候,達爾文才驚訝的發現,自己籌劃了十幾年的項目,竟然在某些觀點上與此時還遠在東南亞馬來群島上的華萊士,是相同的。

這個意外的相同,引發了自然科學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學術創見的所有權之爭。幸好達爾文和華萊士兩個直接參與人,為人的學術品德都非常好,因此沒有發生互相搶自然選擇學說的所有權的惡行事件。

在1858年7月1日,最終在其他幾位博物學家的共同建議之下,華萊士的論文、達爾文在1842年那份給親友的初級草稿中的一些觀點,一併作為學術成果,公開發表。達爾文、華萊士由此共享了進化論中關於自然選擇學說的發明權

應該說,華萊士和達爾文在後續的歲月中保持了這種基於學術尊嚴的寬容與合作,達爾文後來曾經說過,他和華萊士是自然選擇學說共同的父親,而兩位博物學家胸懷寬廣的合作也大大推動了進化論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但是,雙方的粉絲可就不一定會這樣想了。關於這倆人到底是誰先提出了理論,到底誰的理論更靠譜更完善,相關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且這樁學術官司已經完全向細節化方向發展了,可以具體到有人提出懷疑說,從華萊士給達爾文郵寄論文到達爾文把論文轉給其他學者,這中間有大約十幾天的空白期,懷疑論者認為,達爾文完全有時間有動機利用這段時間來借鑑甚至抄襲華萊士的學術觀點。

當然,這也是一家之言。反對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達爾文提出的物種起源學說,無論從體系還是邏輯方面都要比華萊士的論文內容要更詳細更系統化,因此雙方的原創性都是可以得到佐證的。

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樣耐人尋味。儘管當初兩位學者在整整160年前非常合作,也非常替對方著想,攜手做出了巨大的科學貢獻,但是由他們合作引發的這樁公案,在延續160年後,仍在引發人們的注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MQgTqW4BMH2_cNUgVZ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