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本期第一百二十二回!
最近,大錘的水滸細節解密,已經講到了古典小說《水滸傳》中出場的歷史人物,我們已經用幾期的篇幅介紹了北宋王朝衰亡的直接責任人之一、宋徽宗趙佶[jí]。之前大錘已經依次講述了這個人的文藝才能、宮斗才能以及莫名其妙的自信,並且這幾樣加在一起,讓一個不無正業的皇帝,產生了他能掌控權力、HOLD住全場的錯覺,哪怕是他手下都是不學無術的廢物,但是在他帶領下就能勝利的錯覺。這讓宋徽宗最終帶著整個北宋王朝走向毀滅。
本期,大錘繼續要介紹宋徽宗,這回要介紹他的一個優點,如果說沒有治國能力卻盲目自信,是宋徽宗最終折騰垮了北宋的根本原因,那麼宋徽宗的這條優點,卻是直接讓北宋玩完咽氣的直接原因。
這是什麼詭異的優點呢?
這就是,宋徽宗這個人,他還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
通常,古代歷史上那些無道昏君,往往是不理朝政、耽於享樂,寧可只顧自己的個人愛好,外面國家風雨如晦也是裝作沒看見的。但是我們這位宋徽宗可不是,他是真有理想。
在繼位之初,由於朝政混亂,分成幾伙勢力互相傾軋,宋徽宗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而且還沒有自己的人馬,因此他說了也不算,因此他隱忍了很久。等到他熬死了向太后,把章惇等等宰相都給踢出局之後,自己的那群烏合之眾的玩伴掌握了朝廷的一些要害位置之後,這位精力旺盛十分文藝的皇帝,開始要有理想了。
從這個理想的提出時間來看,宋徽宗剛當皇帝的時候,搞朝廷鬥爭這一套的本事確實很厲害,人家之前在向太后當權的時候不說,宰相們弄權的時候不說,把這些人全乾躺下了之後,宋徽宗才開始說。光是這份忍耐就是了不起的。
宋徽宗說了什麼呢?他說,他要恢復宋神宗的改革之法,也就是堅持他父親宋神宗、他兄長宋哲宗的改革道路,富國強兵。換句話說,人家要堅決支持王安石那一派新黨。
這份理想不是錯誤,至少宋徽宗在鬥雞走狗的時候,人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且真的付諸實施了。
不過,由於宋徽宗缺乏施政經驗,他也沒有自己的熟練行政隊伍,所以他只能依靠一群亂七八糟的人,包括他當端王時那群陪玩的廢柴隊伍,以及新黨的殘餘勢力,還有就是一群首鼠兩端的投機分子,比如蔡京。
蔡京本來在宋徽宗剛登基的時候,因為成為了事實上的向太后的臉面和耳目,因此成了宋徽宗的重點打擊目標,直接給踢到杭州蹲著去了。等了一年多,蔡京這種見風使舵的人終於看明白了宋徽宗的志向,這才有了隨後的阿諛逢迎,而最終,蔡京在宋徽宗那裡能夠再度平步青雲、權勢等同宰相那麼多年,靠的就是他的行政才能,他能經濟改革,能撈錢,能源源不斷地支持宋徽宗實現他父兄的偉大理想。
從這個角度來說,後世的我們似乎也能夠理解長鬍子的太監童貫為什麼能夠得到宋徽宗的寵信,除了能夠陪宋徽宗玩樂之外,這位太監的人生軌跡跟宋徽宗其實挺像的,童貫想實現他老師李憲的志向踏平西夏,而宋徽宗想實現他父兄的理想富國強兵。
通常我們說,有理想不是壞事,至少比鹹魚要強。但是,宋徽宗這個優點就是個大壞事了。因為他並沒有匹配這個理想的能力,偏偏他還有很強的行動力去執行這個理想。也就是說,他越有理想,他基於理想所採取的行動,因為他能力不足,所以只能越來越偏離他的初衷,甚至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比如說,宋徽宗想要富國,結果找的是蔡京,蔡京上來就經濟改革,成效不錯,結果好不容易收上來的這些錢,並沒有用來推進生產,而是用來滿足宋徽宗的各種太平盛世的想像了。比如國家要養很多文藝青年、養很多文化牛人,滿足宋徽宗個人的奢侈享受,這些都沒太大問題,但是這些錢給的足足的,卻決不給發展生產的錢,這就出亂子了。
又比如要強兵,宋徽宗就派出了自己的親信童貫,持續用兵西北,效果還不錯,終於完成了從宋神宗到宋徽宗的70年的消耗戰略,成功拖垮了西夏。但是,大量經費都花進去了,北宋的腐朽的軍制、指揮制度都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更爛了。
宋徽宗統治下的北宋,就這樣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現象並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宋徽宗弄來了大量的金錢財物,讓社會繁榮了起來,上層官僚都跟著奢侈享受,看起來無限的繁華;可是另一面是,所有所謂的改革,都沒有觸及到北宋的真正腐朽內容,所以這些制度的改革時間完全被浪費掉了,宋徽宗根本沒有觸及北宋各項軍政弊端,他實際是用新鮮的錢投入了一件件腐朽的事情,最後讓整個北宋不但沒有任何好轉,反而進一步爛透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徽宗確實沒有什麼施政經驗,他所有的富國強兵都是表面文章,對於他來說,砸了錢就有效果,這就夠了。但是對於北宋來說,光鮮的表面之下,龐大帝國的根基都徹底腐爛了。
這個歷史上的宋徽宗,完全不同於《水滸傳》中那個完全被奸臣蒙蔽、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宋徽宗,這位是有真理想、卻沒有真本事的。那麼為什麼《水滸傳》中呈現的那個皇帝完全沒有這些宮斗、理想的歷史真實呢?下一期水滸細節解密,大錘繼續為您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