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過最不沙雕的大雕

2020-10-30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這是我見過最不沙雕的大雕

布提·本·馬克圖姆·本·朱馬·阿勒馬克圖姆酋長是杜拜王室的高輩分成員,他選了一些最喜愛的鷹隼來拍合影。

攝影:BRENT STIRTON

在世界的沙漠地帶,

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

如今的杜拜酋長統統熱衷鷹隼;

之後俄國沙皇、蒙古大汗、

英國皇室成員也成為了「愛鳥人士」;

在地球的苦寒之地,

被稱為「北極天空之王」——

矛隼,

是世界最大 隼屬動物,

速度最快的獵鷹之一,

代表勇猛、堅忍與強悍

出現在匈奴王頭冠上;

(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而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同樣英武的猛禽,

甚至展現出碾壓前者的霸氣。

它們是來自亞馬孫雨林,

是為美洲最強壯的飛禽、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之一

—— 美洲角雕。

它們呼嘯穿過 雨林密實的樹叢枝椏,

用比棕熊掌還大的利爪,

能將成年的樹懶直接帶走。

(※成年樹懶體重可達5-10公斤)

這些猛禽擁有相對較短的翼展,以便在茂密的叢林中騰挪。它們能把樹懶、小鹿抓到空中,而這隻角雕正 帶著半隻豪豬回巢。

然而,兇猛英武的角雕,其處境卻比不上備受王公貴族青睞的鷹隼,它們正面臨尤為嚴峻的生存挑戰,亟需多方努力才有望脫離困境。 只有讓科學家,撿巴西栗的鄉民,當地大地主,有良知的商人聯合起來,才能阻止它們進一步走向滅亡。

撰文:RACHEL NUWER

攝影:KARINE AIGNER

此刻,跟隨巴西生物學家米蘭達的步伐,我們泡在齊腰深的咖啡色渾水中,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河底朽木,躲避爬滿螞蟻的荊棘,掙破重重蛛網前行,但沒有一個人提要退出。

因為我們正在執行一個重要任務

——尋找 美洲角雕巢穴

巴西亞馬孫雨林,一隻雌角雕在的巢中守護幼鳥。雌雕的體型比雄性大,體重可長到約11公斤,爪子常比棕熊熊掌還大。

這種大雕 雙翼展開可達兩米,雌性體重達到11公斤,這種猛禽 不僅是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也擔當著關鍵的生態角色。這種兇猛的鳥,能把被捕食種群的數量死死抑制在合理水平。

(點擊下圖以看清字跡)

繪製:FERNANDO G.BAPTISTA AND CHRISTINA SHINTANI,NGM STAFF; MESA SCHUMACHER SOURCES: EVERTON MIRANDA; IUCN

強大的角雕一度遍布大半個南美洲, 但19世紀以來,其分布範圍銳減40%,僅局限在亞馬孫雨林里。棲息地的大幅縮減,正是由於農墾、礦業和土地開發等毀林行為大肆擴張。

賄賂官員事件頻頻發生,加之巴西當局從主流政策上就減輕打擊非法砍伐力度, 原本減緩的毀林行轉而加劇,毀林規模與速度比先前大幅提升 30%。

在2020年初,每小時大約有136英畝的森林被砍伐殆盡

巴西生物學家米蘭達相信,由於野生角雕對於亞馬孫雨林太過重要,如無法阻止 角雕繼續銳減甚至消失, 意味著其所在生態系統的全部生物多樣性都會受到威脅。

米蘭達一邊聽著這些鳥的叫聲,一邊根據手機上的GPS坐標尋找其巢穴。他集中全部精力研究和保護巴西雨林中的熱帶大雕。

米蘭達如今奮戰在救助巴西角雕最前線,為了研究角雕,他曾於密林中跋涉50公里,終於找到了第一個角雕巢穴。又過了三個月, 他徒步達 400公里 苦苦 尋找第二個,悲哀的是,別說巢穴,一根羽毛都再沒看見。

得知角雕喜歡以 巴西栗高峻樹冠層的枝條作為築巢地 米蘭達和遊走在叢林間的采栗人接上了頭。

采栗人在雨林間遊蕩,撿拾落地的堅果;以這份收穫為基礎,當地形成了盈利可觀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如今, 采栗人已經成為米蘭達老鷹保護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合作夥伴。 (巴西栗,即俗稱的「鮑魚果」)

米蘭達教會采栗人用手機播放角雕鳴聲,以及怎樣從地面看出雕巢存在的痕跡,這些普通的采栗鄉民 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們竟然幫米蘭達發現多達34個巢穴。

成年角雕夫妻一次只繁育一隻雛鳥

米蘭達還發起了一場對民眾普及角雕知識的活動,儘量減少角雕被人故意獵殺的情況。

據米蘭達估算,

近兩年內超180隻雕被射殺,

而超過80%的「痛下殺手」——

只是出於好奇和無知。

角雕經常位列全球最壯觀鳥類榜首之中,也是許多觀鳥人私心榜單的首位。

人們只是因為從未見過這麼巨大的鳥,只想打下來看個究竟。但在對角雕有了更多了解之後,很多當地人都開始後悔射殺這種瀕危鳥類,這使米蘭達感到振奮——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放下了對準角雕的獵槍。」

新鮮的犰狳肉成為飢餓小雕的下一餐。科學家們在監測這個巢,並努力在最易受到毀林傷害的地方保護角雕。

然而,

防止角雕被人射殺固然有益,

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保育角雕真正的挑戰在於——幫人們找到能利用森林賺錢、又不必大舉毀林的辦法。

角雕終身實行一夫一妻制,而且會住在同一個巢穴里長達二三十年。

「當地人燒掉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森林,

就為了養幾頭瘦牛......」

米蘭達無奈地說。

要想制止巴西人砍樹毀林,確有可行的創收方式——而這正是 旅遊業。

2016年12月,米蘭達聯繫上一個在實現生態保護與盈利的雙贏方面頗有經驗的生態旅遊公司「南方荒野」。

米蘭達說,生態旅遊業對角雕保護的正面效應已經出現,它讓土地所有者知道「森林並不是一個全無搞經濟空間的地方」。

可喜的是,截至2020年7月,項目已招募到35名地主參與到旅遊開發。他們的地產上都有角雕的巢,每當巢里孵出幼鳥,旅遊公司就雇來當地人搭建近30米高的觀鳥塔供遊客使用。每位客人能為地主帶來20美元進帳,社區里的其他人幫遊客搬行李、開車、做飯也能掙到錢。

保育者希望用這些的觀鳥高塔吸引遊客來看雕巢,如果牧場主能從旅遊業賺到足夠的錢,就可以限制毀林的規模。

米蘭達相信將來每年能吸引約700人去看雕巢,這意味著旅遊公司能盈利,當地人也能獲得穩定的收入, 對角雕來說,則是天上掉下來的保育資金。

圖中,這隻年輕角雕的巢穴曾在砍樹時被毀掉,但它隨後被伐木工救起。米蘭達和同事正在幫助它重新回歸野外。

米蘭達說:

「人們遲早會認識到——

亞馬孫本身才是巴西最大的財富。」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mJ7fXUBLq-Ct6CZKY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