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書法家用歐體楷書入12屆國展,風格不太一樣

2019-10-30   不二齋

誰說歐體不能入國展?看12屆國展這幅歐體,風格不太一樣。

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全國書法展中,楷書好像並不受待見,這從歷屆國展入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楷書的比例非常小,尤其是唐代的楷書更少,展覽以行草書居多,有的展覽行草書的比例甚至會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原因是多方面的,當代人更喜歡行書是一個方面,書協的引導也是一個方面,連評委都不寫楷書了,參賽選手不寫楷書也很正常,即使有幾個楷書作者,還都是寫魏碑的,學唐楷的很少,有時候一個書法展,幾百幅作品,只能看到一兩幅唐代風格的楷書作品。一般是顏真卿或者褚遂良。

像歐陽詢的楷書很少在展覽中出現,一方面是寫歐體的人太多了,大家入門學習書法一般都是歐體或者顏體,評委也看多了,容易讓人感到膩,加上歐體本身的特點,結構、用筆非常嚴謹,很難寫出自己的風格,很多人照抄古帖,也沒有寫到一定的高度,故而很多的展覽我們都看不到歐體的身影。

12屆國展入展作品

但是總有一些書法家能否把這種難寫的字體寫好,更重要的是還能上全國展,這急需要有深厚的功力,還要有對於歐體的獨特理解,在很容易寫得千人一面的字體里尋找那一點差異性,從而脫穎而出。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位書法家就做到了。

通臨歐陽詢《九成宮》

他就是浙江80後書法家李親惠,據說他學習歐體已經有10幾年了,把歐陽詢的代表作品學了個遍,這次全國第12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他以歐體楷書風格創作了一幅八尺屏,成功入展第12屆全國展。成為為數不多的以歐體楷書入展全國展的書法家之一。

我們看李親惠的楷書作品,雖然學習比較嚴謹的歐體楷書,卻寫得並不死板,用筆精到且流暢,作品風格雅致,在繼承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上,展現了他自己對歐體的理解,並融入了一些清代人學歐體的元素,很有書卷氣,和我們平時時間的歐體並不太一樣,寫成這樣,能夠入全國展也是理所當然。

從李親惠的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出,任何書體都可以寫出高度,只要堅持不懈的學習,向深度挖掘,定可以寫出成績的,你覺得呢?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