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書法題字,門沒鉤、學無頭,不是錯字是草書?
去廈門遊玩,廈門大學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廈大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游廈大除了看校園美景,還有一個地方讓遊客印象深刻,就是廈門大學大門上的牌匾,雖然很多遊客嘴上不說,但心裡肯定犯嘀咕,這幾個字好像有問題,一是「門」字沒有鉤,字形還有一點傾斜,而是大學的「學」字竟然沒有寶蓋頭,三點下面直接寫了一個「子」,難道堂堂大學的大門上寫了錯字?
實際上這幾個字是出自名家之手,採用的是魯迅先生的書法,但並不是魯迅魯迅先生親筆所寫,而是用魯迅先生已有的書法作品中拼出來的,在書法里叫「集字」,集字就是從名家筆跡中找到我們想要的字,按照一定的審美要求拼起來,是書法學習和創作中慣用的一種方式,集字也是有很大學問的,並不是簡單的拼湊,需要對原作者的書法風格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要懂得書法創作的規律,好的集字作品其難度不次於親筆書寫,比如書法史上的行書名作《王羲之聖教序》就是唐代懷仁和尚的集字作品。
廈門大學之所以用魯迅先生的字做大門的牌匾,是因為魯迅和廈門大學有著一定的淵源,1926年到1927年間,魯迅先生曾在廈門大學擔任國文系的教授,除教學外魯迅先生還撰寫了長達17萬字的著作,為了紀念和學習魯迅,1952年廈門大學創設了魯迅紀念室,這個紀念室就設立在魯迅原來居住過的房間。
那麼魯迅先生「廈門大學」這四個字是不是錯字呢?當然不是的,有人解釋說「學」之所以字沒有寶蓋頭,是為了告訴我們學不封頂、學無止境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的,魯迅先生的這個「學」字是採用了草書的寫法,在草書里「學」字是可以這樣寫的,「門」字沒有鉤,也是草書的寫法,並不是錯別字。
魯迅所以能夠熟練地使用草書,是因為他除了是一個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書法家,魯迅先生的書法水平也很高,是專業級別的,他的書法學習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同時還參考清代書法家何紹基用筆,行書厚重瀟洒,著名文學家,同樣擅長書法的郭沫若評價魯迅的書法說:
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質樸而不拘攣,洒脫而有法度,遠遂宋唐。直攀魏晉。世人寶之,非因人而貴也。
魯迅先生當時還是使用繁體字的,這四個字之所以看起來很簡潔,就是因為採用了草書的寫法,估計當時集字的人,也是考慮到這四個字和今天的簡體字比較接近,才選擇了這四個字吧。
你覺得魯迅先生這幾個字寫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