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親教我種田

2020-03-20     最憶是巢州

作者:李曉華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朋友圈曬出各種遊玩方式各處美景美不勝收,「天這麼好把田犁一下子呀,別到時又搞不差,田犁出來曬一下土都茸斯。」不知為何,父親這句話在這個季節這個油菜花黃黃的時候像鬧鈴般響起。


春季,牛經過一個冬天調休出了牛屋,也變得懶散不緊不慢地走著,路邊枯草夾縫偶見幾顆剛出芽的嫩草,牛便倔強低下頭狠啃幾口。「嚎」,走在牛後面的我發出警示牛快走,畢竟我的肩膀上還有一套犁田工具,犁,還有土話能叫上名字漢字不知用何字表達貼切的東西。到了田裡,首先是看看田高低,是一彎攪還是分雙犁,通常插秧田都是一彎攪,一彎攪分由外向內和由內向外,分雙犁是旱作物栽種犁田法。父親說春天犁田要注意牛的脾氣,一個冬天沒幹過活容易撒歡,要不緊不慢,父親歲數已大,為了讓我早點學會犁田,通常是在田邊看著,時不時下田示範,犁要扶穩,犁插深了牛拉不動,淺了容易滑犁,插秧就插不下土。


說也奇怪,為何牛見我扶犁把,要麼不走要麼快跑,弄的我滿頭大汗,深一犁滑一犁,無奈望望田埂上父親,父親微笑著挽起褲腳下田,牛到了父親手裡天地之別,走的溫順時,不時搖搖頭擺擺耳朵,一副鄙視我得意樣子,拐彎處「牽這」,父親一聲喊牛便順勢拐彎,父親常說牛是通人性的,經常放它就會知道,還跟我說,我小時候掉進大山腳下沙塘里,是宗家大爺把我救起來,當時昏迷不醒,是大爺拉來一頭牛把我放在牛背上,扶著讓牛小跑,就這樣肚裡水倒了出來,撿回一條命,父親說牛要不走那說明就沒多大希望了。


這個季節翻過田,接下來找一塊田,離水源近做育秧田,村裡有規定水要節約,插秧時才能統籌安排放水。秧田做的好壞關乎著一整年糧食收成,犁過耙過的田,留好寸把水深,養著等幾天再翻抄。


清明前後泡稻子,泡稻子有講究。父親不止一次告訴我,天氣好要早,先把去年選好稻種拿出來曬曬,那個年代稻種都是自家田裡長勢最好,結稻穀飽滿留作種子,一旦選好收割單放,挑回場地手工摜這樣保證種子不會破相,剩下牛拉著石磙碾壓或者脫粒機。現在不知為何,稻種不能留作種糧,只能買,價格高,雖然產量高。泡稻子先把稻穀拿到池塘淘清水,漂浮的不要,多半是癟殼,在家泡三天保持乾淨。父親總對我說,泡稻芽的人不能喝酒,這樣會沖芽,還說很靈驗,儘管父親嗜酒如命,每次泡稻芽總是忍住不沾。隨著我們長大有了自己家庭,父親口頭傳授餘下便是自己摸索,三天浸泡,淘清水後放入蛇皮袋,放在鍋灶邊打點秧草鋪好蓋好,有濕度還有溫度,有利於稻子早出芽。



等待的同時不能閒著,整理秧田基,這也很關鍵,經過幾次犁耙泥土早已酥茸,放乾田里水,清理溝便於水流通,秧雙上撒漚制農機肥,釘耙,樣巴,掀一樣少不了,抓扒踏平。還有秧基不易過大,薄膜是有尺寸限制的,一米二左右。製作好秧基不能曬得太干,也不能太稀,這有個度,如何掌握憑經驗,準備工作做好可以撒稻芽,撒勻用木杴輕拍入土,這時該撒事先準備的牛屎曬乾拍碎過篩後和燒鍋草留下清灰攪拌而成灰糞,到這似乎結束流程,不,這時還有一樣就是油菜殼,有經驗的在打油菜時就把干油菜殼挑回家藏於豬圈裡,就為這時派上用場,主要是防止下雨天薄膜易吸上秧雙,造成爛苗,蓋上薄膜四圈壓好,餘下日子管理成了每天早中晚一件大事。


轉眼父母離開我們已經十幾年了,自己也有快七八年沒下田幹活,打工養家是我主要任務,孩子上學老婆還要定期檢查,錢雖不是萬能但沒錢周邊人眼光都是斜視,離開自己曾經耕種的田,並不能代表心裡就沒有那片曾經流著汗撒下希望種子渴望美好生活的熱土。


最憶是巢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jTB9HABnkjnB-0z0b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