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在手裡的鳥頭,比象牙還血腥的真相

2020-10-25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握在手裡的鳥頭,比象牙還血腥的真相

堪稱世界級「頭玩年」,

這種頭胄從元代已傳入中國,

距今已過了快800年。

盔犀鳥的頭,簡直美死了,

結果這種鳥就因為它們的頭,

到如今真快死絕了。

用盔犀鳥頭部製成的19世紀日本工藝品

(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撰文:RACHAEL BALE

攝影:TIM LAMAN

盔犀鳥是 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目標,東南亞森林棲息地的減少,威脅著這種不同尋常的鳥類生存。如今這種鳥的保護級別從 「近危」陡升至 「極危」,躍升三級, 距離「野外絕滅」僅差一級。在所有發現盔犀鳥的國家,它們都受到國法的保護; 與此同時,印尼的偷獵活動卻日益猖獗。

除了東南亞這片區域,

世界上再沒有哪裡擁有這樣一種鳥了;

而正是在這片土地上,

盔犀鳥正在經受最猖獗屠殺。

盔犀鳥,身長達1米, 長著實心的頭胄,脖頸無毛,尾羽長著條紋,叫聲猶如鬼魅。

盔犀鳥的頭胄,

也就是它 喙上面的盔狀物

與其他犀鳥的頭胄有所不同,

由它雕刻出的工藝品美輪美奐,

在中國被稱為文玩鶴頂紅

頭胄也因此成了這個物種的「烈性毒藥」,

他們脖子上那抹「文玩鶴頂紅」,

正是它們全物種共同飲下的「鶴頂紅」。

(※文玩鶴頂紅:一般的鳥類頭骨皆為中空,無法雕刻,而盔犀鳥的頭胄部分為實心,且外紅內黃,質地細膩,易於雕刻,比象牙還珍貴)

這些盔犀鳥頭胄雕刻品被美國執法部門查沒。盔犀鳥的頭胄比象牙柔軟,可以很容易地雕刻成珠子、小雕像和各種藝術場景。

我們一行人跟隨泰國科學家皮萊·潘士威尋找盔犀鳥,她被人稱作「盔犀鳥之母」,從 1978年以來一直致力研究並保護這種鳥。

它們號稱活的「恐龍」,身長超過1米(不算中間幾根半米長的尾羽),它落在了一個樹瘤上,亮晶晶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一隻大竹節蟲從喙中垂下來。

我們隊伍里一個年輕人告訴我們:

「我第一次聽到它們鳴叫時,

還以為是鬼。

除了叫聲酷似「房屋倒塌」和「刀劈斧砍」,

它們長得也像禿鷲,

但食性比禿鷲溫順得多,

雜食,蟲子水果葷素不忌。

盔犀鳥最愛吃絞殺榕的果實。絞殺榕的種子落在寄主樹的樹冠上,樹根向下生長,慢慢地把寄主樹包裹起來,把它殺死。

攝影:Fabio Esteban Amador

盔犀鳥會吃下樹的果實,反芻並排出種子,幫助大片樹林補充新的樹苗。因為商業企業毀掉了大量的原始森林,如今這件事尤為重要。

盔犀鳥號稱「森林農夫」

通過反芻或排泄播撒種子,

使數平方千米範圍內的林木得到補充。

它們兢兢業業保護自己的棲息地,

幫助森林抵禦人類砍伐造成的破壞,

商業採伐、清理林地種植油棕

日益威脅盔犀鳥僅存的家園。

這隻雄性盔犀鳥正準備給巢中的家人送去水果美餐。

盔犀鳥需要有空洞的大樹才能築巢,

而這樣的樹恰好是森林中最古老也最高大的,

所以它們的家也深受伐木工青睞。

雄盔犀鳥給巢中的雌鳥運送水果。大面積的伐木使亞洲各類犀鳥的棲息地減少,還威脅到它們的築巢能力。

尋找有空洞的樹並不只為自己,

而是為 孕育下一代做精心的準備。

選定築巢地後,

雌鳥就會在裡面閉關5個月左右,

孵化並撫育雛鳥。

在此期間的飲食全由雄鳥包攬,

對妻兒照顧到 「飯來張口」

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一棵樹上,一對盔犀鳥夫婦正在觀察一個可能適宜築巢的樹洞。

在泰國南部的一片森林裡,一隻雄性盔犀鳥向一棵樹飛去,它的伴侶和雛鳥已經在那裡與外界隔絕了數月之久,靠它送來食物過活。

盔犀鳥一家的勤懇生活有多溫馨,

偷獵發生時就有多殘忍。

如果偷獵者殺死了雄鳥,

等待它歸巢的雌鳥和雛鳥也會餓死。

這些繁殖緩慢的鳥兒,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

距滅絕最多三代之遙

盔犀鳥繁殖率低,一年生育一次,每次僅養育一隻雛鳥。

攝影:TIM LAMAN

迪亞克人捕獵盔犀鳥已有 2000年了,

他們至今仍用盔犀鳥的尾羽製作頭飾,

把頭胄雕刻成耳墜和其他飾品。

其進入中國的歷史 最早可溯至元朝

此後汶萊蘇丹將頭胄作為貴重的貢品,

進獻給明太祖朱元璋。

(※迪亞克人,印尼加里曼丹島非穆斯林原住民)

這種帶頭盔的犀鳥頭飾和頭骨於2006年在舊金山被沒收。現在是精巧的工藝品,卻藏著盔犀鳥生前的哀鳴。

即便盔犀鳥已瀕危至此,

現代人仍不惜高價,

迷戀它頭骨製成的雕刻品。

「文玩鶴頂紅」在新貴中深受歡迎。

一件盔犀鳥頭胄雕刻品在上海的古董市場出售。

2010年以來,在中國香港及內地的其他地區、印度尼西亞和其他國家共查獲 超過2800件盔犀鳥製品

2012年,印度尼西亞的執法部門 首次發現大規模的盔犀鳥走私行為,在加里曼丹島西加里曼丹省的一個機場,兩名女子被查到,她們欲將 96件頭胄走私出境。不久以後,當地繳獲更多的走私品,其中包括 數百件頭胄

上海一家古董市場的批發商展示了一個飾有藏銀 盔犀喙。

更令人惕然心驚的是,

盔犀鳥捕獵有組織嚴密的犯罪集團

從事大量瀕危野生動物身體部位的貿易,

核心人物控制跨國貿易洗錢計劃

犯罪網絡包括 偷獵者中間人

將產品偷運出境的 走私犯

以及 在目的地國家運送產品的人

2015年,一名印尼森林官員在2015年展示了一隻盔犀鳥頭胄,以及其他11隻來自偷獵者的繳獲物。

攝影:JEFTA IMAGES

「老虎牙、穿山甲和盔犀鳥喙,

亞洲犯罪網絡交易的就是這三種東西。」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一間政府辦公室里有一個儲藏室,擺放著各種姿態的老虎和馬來熊標本,箱子裡整齊碼放著240多個盔犀鳥的頭胄,都是從野生動物販子手裡緝獲的。當局總共緝獲了1300多個盔犀鳥頭胄,政府計劃最終銷毀這些收繳物,以防它們重新流入黑市。

印度尼西亞犀鳥研究員尤克尤克,努力爭取獲准提取DNA樣本,好確定這些頭胄是雄鳥的還是雌鳥的,了解雄性和雌性犀鳥的喙和胸骨之間的差別。

2013年,僅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就有 大約6000隻盔犀鳥被殺

2015年6月,印度尼西亞當局逮捕了兩名涉嫌在蘇門答臘島北部走私盔犀鳥頭胄的男子,這個由30名偷獵者組成的團伙,六個多月來,向一名中間人出售了至少124個頭胄

攝影:JEFTA IMAGES

頭胄每倒一次手,價格就會上漲。

根據環境調查署的數據,

最終買家購買盔犀鳥頭胄時,

每克價格可能比象牙的都要高

肯亞野生動物服務公司總部下方的一間堅固的房間裡裝有沒收的象牙。

攝影:BRENT STIRTON

科學家想 把偷獵者轉變為鳥巢保護者

此前,村子裡有很多人做著偷獵勾當,

村民賣一兩隻犀鳥雛鳥賺的錢,

比干一年農活的收入還要多。

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的一名偷獵者展示一隻花冠皺盔犀鳥的皮和頭(右)、一隻馬來犀鳥的頭骨和頭胄(上)、一隻盔犀鳥的頭胄和兩根尾羽。中間人拒絕收購他的盔犀鳥頭胄,原因是那個頭胄太小,無法雕刻。

到2018年年初,6座村子裡有 36人加入了保護盔犀鳥的計劃,其中有很多人曾是偷獵者。如今,他們監測6種犀鳥築巢的樹洞,哪個樹洞裡住進了犀鳥,就會為犀鳥研究基金會收集這些鳥的活動、飲食和行為的相關數據。

一隻盔犀鳥從泰國南部一片森林的上方飛過。科學家們現在也不知道,全世界的森林中,還有幾隻盔犀鳥兒。

點擊下圖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KibFX3UBd8y1i3sJgf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