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遇男幼師,家長想換班,殊不知,男幼師是教育界「一塊寶」

2019-10-13     教育有想法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閱讀需5分鐘

我指導過親子閱讀的一個小朋友這學期升幼兒園大班了。

有件事令孩子媽媽很困擾,她想給孩子換個班—— 孩子的副班老師,換成了一位年輕的男老師。

儘管小伙子陽光帥氣又耐心,可是作為一個女孩的媽媽,這位家長依舊有顧慮:大小伙子照顧起小女孩來,還是有很多不方便,孩子也沒什麼身體界限意識,萬一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多不好!

這位媽媽的顧慮,作為同樣家有女孩的我來說,很理解她!

不過,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真的遇到了一位男幼師,那還真的是一種「偏得」呀!

一、男幼師「帶娃」方式不同,更受孩子歡迎

我的女兒維尼就讀的幼兒園,曾有一名叫「橘子哥哥」的男幼師,令我印象很深刻。

這位老師不帶班,專門負責帶娃玩。

我帶維尼看園的時候,園長忙著給我介紹幼兒園裡的特色,維尼被放進遊戲池和孩子們一起玩。

當時2歲半的維尼出奇地喜歡這位橘子哥哥,沒一會兒就跟他混得「鐵熟」。

臨走的時候,維尼對橘子哥哥依依不捨,園長說,這位男幼師在幼兒園裡,沒有孩子不喜歡他的。

後來橘子哥哥跳槽去了隔壁的幼兒園,維尼知道了愣是要讓我選擇隔壁那家幼兒園。

可見男幼師魅力一斑!

家嫂是位資深幼師,她工作的幼兒園裡也曾有一位男幼師作為大班的帶班老師。

家嫂說,男幼師和女老師的體能不同,帶娃方式不一樣,思維方式不一樣,不僅受孩子歡迎,還很容易成為幼兒園的「招牌」。

同樣一堂循規蹈矩的公開課,女幼師上不出任何新奇,但是男幼師用他自身的優勢,能夠很快地調動去孩子們的熱情,把課堂氣氛帶起來,跟孩子們玩得可嗨了!

家嫂工作的園裡的男幼師,是陽剛中透著細緻,帶孩子運動完之後,還不忘看看孩子的心跳脈搏等細微的變化。

因為這位男幼師同樣也是做帶班老師,在對女孩子的照顧上,處理得也比較巧妙。

班上另外兩位老師是女老師,所以在孩子的起居、如廁等生活問題上,都是由女老師來完成。

而這位男幼師更多是帶領孩子完成其他生活習慣培養、戶外活動等不涉及孩子身體隱私的事情。

班裡女孩子的家長對這位男幼師也沒有表達過不滿的態度,都覺得孩子班上有位男幼師是一件挺新鮮又挺幸運的事。

二、陽剛之氣更有助於孩子的性別認同

放眼全國,男幼師們的工作,要麼是從事大班孩子的帶班老師,要麼是專門負責體能或者遊戲類的課程,在我看來,這樣的配置還是蠻合理的。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生活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強,如廁、穿衣等問題都需要老師耐心細緻地教,女幼師在這些方面更有優勢,但是到了大班,孩子們更多的是需要適應今後小學的生活,遊戲、體能等方面都需要增強。

女幼師的帶娃方式更多是「哄」,而男幼師的帶娃方式則以「玩」為主。

優勢不同,卻能給孩子更多平衡和更多引導方式。

同時,3-6歲的孩子處在性別認知的發展時期,他們從開始認知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進階到通過著裝、髮飾來判斷其他人的性別,通過模仿相同性別的人來對自己的性別獲取認同感。

在家裡,爸爸對男孩的性別認同起到引導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孩子更能夠從爸爸的言行、舉止、穿衣打扮中學習、模仿,從心理上更希望長大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如果父親的角色缺失,家裡甚至見不到一個男性的話,孩子很容易在性別認同上缺失。

幼兒園是孩子除了家以外呆得更多的地方,如果能有一位男幼師在行為引導、習慣培養、處事方式上給男孩更多的幫助,則會對孩子在性別認同上起到幫助的作用。

讓男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更多男性的榜樣,而將來也成為一個細心又不失陽剛之氣的暖男。

同時,孩子在性別認同的時候,註定會伴隨著社會化的「性別偏見」,這種偏見即世俗的偏見,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男孩不能當幼師不能跳芭蕾、女孩不能打球、開不好車」……

即孩子首先有性別認同感,然後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塑造符合自己性別的模式,以符合他所處的社會文化體系。

而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3-7歲的孩子「往往會像個大男子主義者那樣去思考問題,將性別角色標準看做不容侵犯的,所有人必須遵守的準則。」(《發展心理學》第九版)

而男幼師的出現,無疑也是在讓孩子摒棄這種性別偏見,而使得自己的小小的世界逐漸成長得更多樣,更具有包容性,人也變得更加豁達寬容。

三、能留下來一直做幼師的男孩,這份工作真的是「真愛」

廣東江門的教育部門曾經有一項調查數據,在江門這個地方的男幼師占比為1%-5%。

據「湖北之聲」的記者的一項調查數據,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總人數在100萬人左右,其中男性6萬多人,而真正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不到1萬人,而且他們大多集中在沿海開放城市或高端私立幼兒園。

男幼師可以說是打破了世俗眼光的「大熊貓」了,選擇這個職業,並且能夠堅持下來的,真的少之又少。

曾經,網上有一位大學剛畢業便進入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師發帖子,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被人誤解、收入微薄、工作強度大、女朋友難找……

這些都成了男幼師面臨的窘境。

有很多人對幼師工作有偏見,認為這份工作,就是女孩子找不到工作時隨隨便便找的一份用來過渡的工作而已,門檻低。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其實幼師所學的「學前教育」專業及這份工作承載的使命,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乃至一生。

因此,能夠留下來一直堅持的男孩子,對這份工作,對孩子可以說是真心的熱愛了!

短視頻平台里,有很多「男幼師帶娃」的視頻收穫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點贊,我們作為家長也越來越覺得,男幼師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平衡發展具備積極的意義,但願這些堅持初心的男孩子,會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可,帶給我們孩子的,是難忘又豐富多彩的童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Jd8l-G0BMH2_cNUgVt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