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名軍事博主給金剛川寫的宣傳文章,他說觀影前需要做好的3個映前功課。這篇文章和各種各樣的影視自媒體寫的大同小異。給人感覺,材料都是由電影方提供的,看起來似乎是個通稿。這也非常正常,現在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有宣傳,不管是媒體還是自媒體。這無可厚非。
首先要強調兩點,第一,寫這篇文章的軍事博主「V閃閃」是一個非常棒的軍事博主,相當有正義感。
第二,我對《金剛川》這部電影並沒有意見,我認為的是《金剛川》不適合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70周年的正日上映。現在《金剛川》提前到10月23日上映,我就沒任何意見了。
今天看了《金剛川》 的這篇宣傳文章後,我對其中的硬傷、錯誤痛心疾首,借指出錯誤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回顧電影背後的歷史。
第一大錯誤:《金剛川》宣傳時把背景人物的部隊和職務都搞錯了。
請看下圖:
電影宣傳中錯誤的背景人物履歷
張振智並不是工兵3團3營9連連長,而是工兵10團3連連長。作為主角宣傳的背景英雄連部隊和職務都搞錯,這可不太好啊。
記載於《志願軍英雄模範志》的背景人物張振智履歷
查《志願軍英雄模範志》,張振智,江蘇省東海縣人,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在加寬平康一帶的公路時,他們排的任務區坡度大,又全在山陰面,積雪足有1米厚。上級要求四天以內把公路加寬80厘米,削平1米。經他帶領戰士們積極努力,提前半天完成了任務。他還帶領戰士們連續7次修復37米長的岩里橋,保證了金剛川上的交通,有力地配合了部隊的出擊。立一等功(兩次),獲二級模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再查《屢創奇蹟的60軍》:
《屢創奇蹟的60軍》第525頁
看到沒有,由「工兵第10團開設岩里渡口」,也就是《志願軍英雄模範志》提到的「岩里橋」。
非常清楚,張振智老英雄是工兵10團的,不是工兵3團的!
第二大錯誤:電影《金剛川》戰鬥的背景根本不是金城戰役。
電影宣傳時說是為了保障金城戰役是完全錯誤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錯誤?是因為導演、製片、編劇不熟悉抗美援朝的歷史。
1953年5月17日至7月27日,志願軍發起了夏季反擊戰役。我們來看下:
《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第391頁
而金城戰役是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時間是1953年7月13日至27日。
張振智奉命開設岩里渡口、架設岩里橋,是5月20日。請看《志願軍英雄志》關於此事的記載。
《志願軍英雄傳》第1301-1302頁
非常清楚,5月20日下午,張振智率部隊來到岩里附近。這個時候夏季反擊戰役第一階段還在進行之中,60軍正進行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工作就是開設岩里渡口、架設岩里橋。張振智率部用了8天時間完成了架橋任務。隨後工兵10團3連與韓軍炮兵和美軍飛機鬥智斗勇,保衛橋樑直到7月27日。
那麼問題來了,工兵10團3連保衛岩里橋直到7月27日,那麼確實岩里橋也保障了金城戰役的進行。那麼電影是不是講述了這一時期的戰鬥呢?
很顯然,不是。請看電影宣傳所說的「映前功課3」。
請注意圖片中劃紅線的地方。電影宣傳說「而此時,金城前線最重要的陣地之一883.7高地,敵軍部隊正在組織反撲」。就憑這句話,我們馬上可以知道電影《金剛川》背景戰鬥的具體時間,肯定是1953年6月11日至14日。
為什麼我這麼說?
883.7高地是夏季反擊戰役第二階段60軍181師進攻的目標。架設岩里橋,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進攻方形山的戰鬥。可是由於韓國總統李承晚要單獨打下去。志願軍總部決定,把原定計劃的打擊美軍為重點,改為打擊東線的韓軍。6月2日,60軍軍長張祖諒下達了《反擊883.7高地戰鬥基本命令》
6月3日,181師師長鍾發生下達了作戰命令。
6月10日,181師攻克883.7高地。敵守軍為韓軍第5師團,加上其他方向的戰鬥,韓軍第5師團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從6月11日起,韓軍以第3師團22聯隊和第5師團殘部,向883.7高地發起反擊。戰至14日,韓軍第3師團22聯隊和第5師團殘部的反擊被志願軍徹底擊潰。
既然電影宣傳中提到「而此時,金城前線最重要的陣地之一883.7高地,敵軍部隊正在組織反撲」,那就非常明顯了。《金剛川》的戰鬥背景時間就是1953年6月11日至14日,敵軍為韓軍第3師團22聯隊和第5師團殘部。
而此時是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金城戰役尚未開始。
由此可知,電影《金剛川》宣傳戰鬥背景為金城戰役,嚴重錯誤。
第三大錯誤:金剛川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地理位置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直觀印象,我附上幾張圖片,來看看《金剛川》中岩里橋的具體位置。
第一張圖,是「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金城戰役)經過要圖」,我截取顯示出金剛川和岩里的部分。
我們看圖就很容易知道,在金城戰役發起時,金剛川離前線距離是很遠的。參加金城戰役的60軍部隊,其後勤保障除了通過金剛川外,還需要通過靠近前線的北漢江,才是影響60軍部隊參加金城戰役的主要江河。與北漢江相比,金剛川的重要性和受敵威脅,都要低很多。
金剛川、岩里橋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就是60軍181師反擊883.7高地之時。我們來看地圖。這是《60軍軍史》中夏季反擊戰役第一階段戰鬥過程圖。60軍部隊拿下了883.7高地的前沿陣地。此時工兵10團尚未架設岩里橋。我給大家看這張圖,是為了讓大家對具體地名有更清晰的直觀印象。
我們再把「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金城戰役)經過要圖」局部放大:
在883.7高地攻防中,金剛川、岩里橋很明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僅僅於此。這一地區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並不是重點,沒有發生過很大規模的戰鬥。對於抗美援朝戰爭來說,遠遠達不到「重要的地理位置」——這一形容詞。如果非要用「某某川」來形容「重要的地理位置」,那毫無疑問是位於開城、板門店東側的驛谷川。驛谷川沿線的高地名稱別說在中國,在美國都是耳熟能詳的——T字山、豬排山、老禿山、邦克山、鉤子山等。志願軍和美軍都在此部署了最精銳的部隊,這些山頭見證了中美軍隊一次又一次血戰。志願軍經過兩年的苦戰,才最終占據了上風。
所以電影宣傳時說「金剛川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僅是不嚴謹,更是貽笑大方。順便說一句,本段的講述,也讓大家進一步明白,《金剛川》與金城戰役無關。
我看過《金剛川》的預告片,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棒,我個人肯定會去看這部電影,而且也呼籲我的粉絲們去看看。但是導演、製片、編劇很顯然連這段歷史都沒搞清楚,這就讓人非常失望了。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