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是這個時代所衍生出來的新詞彙,現如今也成為社會共同所關注的熱點話題,什麼樣的人是屬於房奴呢?從專業解釋來說,房奴是指家庭月負債還款額度超過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因為這類家庭相當於是高負債買房,這種狀態已經嚴重影響到家庭正常生活品質,而國際通行的看法是,當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住房貸款就等於到了警戒線,而如果超過這個比例那就意味著有巨大的還貸風險。
申請住房貸款是有條件限制的,做購房貸款的前提條件是收入必須為月還貸金額的1倍,也就是如果你的購房貸款每月是5千,那麼你的月收入就至少需要達到1萬元,但實際情況大家都清楚,真正很多購房者月收入並沒有達到辦理購房貸款的條件,都是通過相關途徑辦理的貸款資格,其中的風險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當然,成為房奴已成為當前很多年輕人的追求,大家都希望能早一點實現買房夢,什麼負債,什麼還貸30年,在買房的誘惑面前都是小事。對於有能力,有資本成為房奴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巴不得早一點踏入到樓市之中,哪怕是掏空家裡人的口袋也早所不惜,因為年輕人都懂得一個常理,那就是投資什麼都不如買房,至少買了房以後就不用擔心未來房價上漲了。
但是也有部分年輕人家裡沒有口袋可掏,所有他們對於買房的態度就只能生無可念了,然而他們對高房價的軟對抗就是"不婚、不生、不消費"。"不婚"這種現象目前已經很明顯,當然並不是說年輕人因為高房價的壓力都不結婚,而是他們在還買不起房子的時候選擇不結婚和晚結婚,很多人都說90後最早的一批都要30了,其實還有部分80後末的都沒有結婚,這相比較90後而言,80後的壓力更是無處釋放。
"不生"現象更是有數據可循,2016年全國放開了二胎政策,但2017年新生人口居然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2018更是再度減少,所以人口負增長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年輕家庭"不生"的誘因也和高房價有關,如今生活壓力大,買房子需要錢,養孩子需要錢,家庭日常開銷也要不少錢,這種多方面經濟支出模式下 ,普通家庭都不敢多養孩子。
朋友圈裡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話,總有朋友說"超過10塊錢以上的聚會不要叫我",這是我們年輕人對自我經濟狀態的一種調侃,但多少也反映了一些真實現狀,年輕人買了房以後的確不敢消費了,就連日常生活都得緊衣縮食,畢竟人可以少吃、少用,但是房貸你可不能不還,因為你的房子可是壓在銀行的。自從買了房子以後,我們經常在想,房奴何時得以解脫呢?10年以後還是30年後?或許這一代年輕人自己內心都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