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孩子學寫日記開始有了教育目標,其中不乏有部分家長想要提高孩子寫作能力的原因,的確也是存在一定的輔助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但如果只是單方面想要提高寫作能力,而忽略了寫日記的初衷,也容易將孩子的寫作熱情磨滅。
那究竟該如何引導孩子寫日記呢?首先我們從寫日記的優勢作用說起:
1.學寫日記目的一: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觀。
2.學寫日記目的二: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3.學寫日記目的三:幫助孩子留存成長中的記憶,觀察事物和人情世故的能力。
在心理學中也有一個技術叫做敘事療法。是後現代心理學中的一枝獨秀,是指諮詢師通過傾聽他人故事,運用適當的問話,幫助當事人找到遺漏的片段,使問題外化,從而幫助對方重建積極故事,以喚起當事人喚起內心積極力量的過程,敘事療法是關於在世生活的對話,它以故事敘述的方式問題外化,由薄變厚的過程。鼓勵探索內心重獲積極能力。當碰到同樣的問題,可是用另一種方式去詮釋一個新的故事時,可以從原先的角度再出發去思索原先的問題。
當敘事療法運用到日記中去時,孩子很容易通過想像的力量駕輕就熟地運用。比如:一個逃學的孩子因厭學而不去上課時,我們引導孩子寫日記時可以不是只讓孩子寫反思,寫逃學的危害及後果等。可以開闊地命題引導,比如寫:逃學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談一談自己的逃學時內心經歷的掙扎,由此引出逃學也是得不到安寧的結果。這樣比起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效的多。
如何引導孩子寫日記?
1.調整家長正確的心態
不單純以寫作為目的去培養,而是以讓孩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有所感悟為目的。
2.調動孩子的熱情
孩子天生愛玩,不愛玩的孩子真的很少見。那學習也是一種遊戲的方式,在記日記時可以不設限,時下流行的手帳本的記錄方式可以參考,也可以購買一些裝飾材料對日記本進行裝飾,對今天的心情進行記錄。
3.情緒宣洩的窗口
寫日記也是很好的反思和整理情緒方式,今天發生了什麼事都可以記錄下來,但很多孩子即便把事情記錄完畢,也沒有很大的感觸的原因。是事件本身的無關性性,就像記錄吃飯吃了哪些菜一樣沒有關注點,沒有情緒投入,是不太會有深刻印象,假若這道菜的製作工藝是經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那感受一定會特彆強烈,在寫作中就會有所體現。所以家長可以在觀看過兒童日記之後的評價會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在孩子對事件的理解上進行優秀的評價。比如:嗯,沒想到你對這道菜的體會這麼深,看,加上了擬人的手法這裡就變的特別有趣。當家長評價的話語具有引導性時,孩子也容易在曾經取得過讚美的地方重複操作,以獲得同樣的評價獎勵。
4.寫日記不是流水帳
要從心感受出發寫作,假若實在沒有感受,應試去寫,也容易扼殺孩子的積極性。所以不妨告知孩子今天假若實在沒有什麼想要記下的,也可以不用寫。當然也要分辨一些孩子因為學習壓力過多,而將日記作為作業去完成的可能,當聽到家長說可以不用寫時,必然不會去寫。這時需要家長翻閱孩子之前的日記,從中找出閃光點,告知孩子一些珍貴的記憶就在那一瞬間,過了也會忘記,而記日記就是記錄那些美好時刻,從而成為內心的力量。
陪伴兒童學日記也是家長珍貴的記憶,不妨從家長自身做起,也開始記錄孩子的成長日記,以身作則去影響兒童。祝願一切如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I-M7jm4BMH2_cNUga3Ft.html我是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螢火蟲老師,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