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之所以經典,正因為它豐富的內容結構和極具深度的戰旗策略玩法。有人喜歡在《三國志11》里秀武力,用武力統一三國;有人喜歡在遊戲中玩經濟,先讓自己的勢力富甲一方,再慢慢的推塔式收割;也有人喜歡在《三國志11》里秀智商,利用超乎真實的遊戲規則,合縱連橫,智取天下。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玩法,就是一個秀智商的登庸玩法。
這個高智商才能玩得懂的玩法,是從一次偶然中發現的。有次玩《三國志11》,忘記是哪個腳本了,由呂布擔任太守的虎牢關,想通過硬槓的辦法拿城池,實在太耗費時間和資源,正愁時腦洞突開,就決定在打一輪下來後去登呂布。就在這老哥回城路上,且在太守城區域範圍內,被登庸成功,回城後連人帶城直接成了我方。
可謂是"回城登庸一時爽,一直登庸一時爽。"發現了這麼有趣的BUG後,各路玩家紛紛秀智商,去研究各種騷氣側漏的登庸戰術。於是坊間流行起來了一種令光榮都想試一試的"登庸太守,釜底抽薪智取城池"的潮流。
看上去很容易,操起來很苦澀。實際操作這種玩法,還是很有講究的。首先,你要登庸的城池太守,他所屬的勢力所占有的都市數量比你的少,並且,要通過登庸來獲取城池,你首先必須要保證你能夠控制戰場。必須要經過行動來對目標城池的太守進行"降維打擊",消耗目標太守的忠誠度,才能進行登庸。
此外,不是所有的太守都吃這一套的。尤其是在同一個城池中,該太守還有兄弟,夫妻,子嗣在該城池任官職或武將,那基本登不了。比如說某個劇本某階段,許昌太守是典韋。那麼顯然,想用這個辦法套路典韋,實在太難了,典韋和曹老闆是死忠關係啊。但可以根據情報分析誰是下一個太守,分析的一依據是:官職高,指揮越者,當太守,在全無官狀態下,統率最高者當太守。
在許昌中,典韋不在的話,太守就是廖化。廖化在曹操陣營相性不合,很容易掉忠。此時就可以設法抓典韋。此前已經說了,這個套路的前提是你和這個城池的戰爭,完全在你的掌控範圍內。那麼抓典韋就是首要行動了。抓了典韋,廖化當上了太守,如果不想再耗費資源,接下來就能套路廖化了。
如何套路一個太守,讓他連人帶城池變成我們的勢力?那就是引出這個太守,跟他干一仗,你得保證能打贏他,否則人家打贏你,那就丟臉丟大了。儘量不要在目標城地界控制敵武將,可以用戰法,拖出去,打掉無關的隊伍,保留太守。辦法很多,比如這種:軍樂台加槍兵暈,弓放火燒,傷以後就好辦了,如果有神算就更秀兒。等他忠誠低於90,抓緊時機登庸,回城就成你的了。
三國套路深,太守也私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這麼騷氣的登庸玩法?